周鈺家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嚴格控制基層平整,瀝青混合料鋪筑前用3 m 直尺對基層進行平整度檢測,平整度差且大于8 mm 的路段應進行整平。面層攤鋪前認真清掃基層表面,確保基層表面整潔,沒有松散浮料和雜質。如有泥土還應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如基層表面局部透層瀝青或下封層脫落,則應將脫落處基層表面清洗干凈后補灑透層瀝青或補做下封層。認真抄平放線,確保基層標高和基準線標高準確無誤。基層標高超過允許范圍時,高處必須鏟平,低處可用下面層補平。面層鋪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時,應予及時清除,以確保面層平整度。
由于一些瀝青路面積水,受交通荷載和溫度漲縮的反復作用,可能會使瀝青膜漸漸地從集料表面剝離,并導致集料之間的粘結力喪失而發生路面破壞,瀝青路面產生水損害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設計、施工、土基和基層、超載車輛等原因,為了保持路基能處于干燥、堅固和穩定狀態,必將影響路基穩定的地面水予以攔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圍之外,防止漫流、聚積和下滲。
攤鋪機應該勻速,不停頓地連續攤鋪,嚴禁時快時慢,因攤鋪速度的變化會導致攤鋪厚度變化。為了保證厚度不變,就要調節厚度調節器以及搗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與振搗梁行程,攤鋪機開工前燙平板必須提前1 h 預熱到110 ℃,必須認真檢查燙平板的平直度,若有正拱或反拱現象,則必須調整撐拉燙平板的拉桿長度,使燙平板下表面同屬一坡度,一確保路面橫向平整。
在進行路面瀝青攤鋪之前,一定要清除路面基層上的雜物,保證路面基層的干燥、干凈。同時,要保證基層路面密實度、厚度的合理性,為瀝青攤鋪工作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礎。在基本路面的整理中,要及時休整基層路面存在的坑槽、松散等問題;其次,進行粘層、透層瀝青的澆灑工作。在施工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證基層和面層粘結好,在面層鋪筑工作的5 ~8 h 之前,要用1.0 ~1.2 kg/m2的瀝青量對基層表面進行澆注,這樣就有利于面層和基層的相互粘合。如果路面的基層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者是陳舊的瀝青路面,為了保證面層和基層的粘合,要在舊路面上噴灑一層粘度比較大的瀝青;第三個步驟是攤鋪瀝青混合料。在瀝青混合料的攤鋪過程中,瀝青混合料攤鋪機攤鋪的過程是自動傾卸汽車將瀝青混合料卸到攤鋪機料斗后,然后根據瀝青路面的基本情況,通過鏈式傳送器將混合料往后傳到螺旋攤鋪器,隨著攤鋪機不斷往前移動,螺旋攤鋪器即在攤鋪帶寬度上均勻地攤鋪混合料,瀝青混合料攤鋪之后,然后用振搗器進行振動擠壓,最后通過熨平板整平。
(1)路面的初壓
初壓是路面壓實的首要環節,本環節一般是在混合料攤鋪之后直接進行的,此時的溫度較高,一般先采用振搗器進行振動擠壓,振動之后關閉振動裝置,進行慢慢的碾壓2 ~3 遍,初壓環節的溫度一般保持在110 ~140 ℃之間。所以說,只要噸位比較小的壓實設備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采用6 ~8 t 位的雙鋼輪壓路機就可以。在碾壓的過程中,驅動輪要勻速前進,后退的時候要按照前進時候的碾引移動。在瀝青路面進行初壓的時候,初壓后要有相關的技術人員對路面的平整度、路拱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刻糾正。如果在路面碾壓過程中出現推移現象,這個時候可以等到溫度變低之后再進行碾壓,如出現橫向裂紋,應檢查原因并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2)路面的復壓
路面的復壓是壓實環節的重要階段,通過復壓主要是保證瀝青混料的穩定成型,所以說,復壓環節一般是在高溫下并緊跟初壓工序之后進行的。通常情況下,路面的復壓環節溫度應該保持在120 ~130 ℃。一般是通過雙輪振動壓路機進行路面的碾壓,在碾壓方式上可以采用與初壓相同的方法,碾壓的次數應該在6 次以上,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路面的穩固和結實。
(3)路面的終壓
終壓是消除輪跡、缺陷和保證面層有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終壓要消除復壓過程中面層遺留的不平整,又要保證路面的平整度,因此,瀝青混合料也需要在較高但又不能過高的碾壓溫度下結束碾壓。終壓結束時的溫度應該大于90 ℃。在路面終壓的環節里,終壓常使用靜力雙輪壓路機并應緊接在復壓后進行,碾壓遍數為2 ~3 遍。
總而言之,對提高路面基層平整度的技術措施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提高公路路面基層的平整度,作為新時期北京下的公路施工企業,必須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法,強化施工管理,完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提高瀝青攤鋪施工質量,是每一個參加公路建設工程的施工單位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路面平整度才能得到保障,社會效益和路面質量得到提高。
[1]牛國新.提高路面基層平整度的技術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8,(2):11-12.
[2]徐小江.淺談提高路面基層平整度的施工措施[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1,(9):1-2.
[3]張魯剛.高速公路路面基層平整度影響因素及控制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8):102-103.
[4]吳成恭.提高路基及路面基層平整度的措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9):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