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艷華(汝南縣水利局)
201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實施的12周年,今年“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為“加強河湖管理、建設水生態文明”,其目的就在于讓全社會都能認識到水問題的嚴重性,提高全民的水憂患意識,增強人們關心水、珍惜河湖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自覺性。汝南縣地表水資源5.55億m3,地下水資源3.42億m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及農村灌溉、安全飲水項目和第三產業的廣泛增加,水資源缺乏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要保持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強化水資源管理,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地效益。
要把全縣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可持續的利用,最大限度地興利除害,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就需要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技術等手段,努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實施的12周年,汝南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認真學習貫徹水法規,加大執法力度,保障良好的水事秩序。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水行政執法隊伍的水政監察規范化建設,建立起一支50余人素質高、業務精、作風嚴的規范化專職執法隊伍,依法查處水事案件,針對一些社會影響較大的水事案件,嚴厲查處并在社會公開曝光,保護水利建設成果,維護水事秩序和社會穩定。加快立法步伐,制定與水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規,用政策法規來規范全社會的水事行為,管理水事活動,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消除水資源分割管理的現狀,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目前汝南縣已出臺了一些與《水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規,這些法規的落實對水資源管理將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汝南縣水資源管理關系目前已基本理順,在水資源管理上,做到以權屬管理為中心,以強化服務為重點,以科學監測為手段,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行政執法為動力,力求做到“五統一”,即:“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水量水質,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國務院《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發布實施已經好多年了,汝南縣建立了水資源管理城鄉一體化的新體制,通過水資源的統籌調配,有效緩解了城鄉用水的緊張局面。截止到目前,汝南縣共辦理取水許可證641個。
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的污水排放量也急劇增加,汝南縣城四周河道水質已嚴重超標。加強水污染的監督和防治,要堅持貫徹執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嚴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加強對用水戶的水質管理和排污口的監督管理。水利部門與公安、環保、衛生等多部門緊密合作聯合執法,加大對水資源排污單位及非法用水企業的重點查處力度,努力完成省、市下達的水污染防治任務。
國家把節約用水作為一項基本國策規定下來,足見其重要意義,但目前還沒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需要通過宣傳教育來提高全社會的水資源認識,使人們增強缺水的緊迫感,樹立珍惜水、保護水、節約水的良好風尚。大力推行節約用水,要不斷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在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全面推行節約用水,利用行政、法律、技術、經濟、宣傳等手段限制粗放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多功能效益。農業是用水大戶,節約的潛力也最大,應特別加強管理,積極配套,大力推行科學灌溉制度,推廣應用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噴滴灌等節水技術,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減少耗水量,使水的利用率得以有效地提高。工業用水盡量減少跑、冒、滴、漏現象,進行技術改造使其重復利用,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總之,要形成節水型的農業、工業,直至形成節水型的社會。
過低的水費淡化了水的商品意識,不利于節約用水、計劃用水工作的開展,同時影響供水工程的正常運行和水管單位職工的積極性,“以水養水”的目標也難以實現。因此,應建立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度運用,多水源、多目標的情況下,既符合市場規律,又符合價值規律的水費價格體系,逐步達到按成本加微利的原則收費,進而實現供水商品化,以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并有利于供水工程自身的發展和擴大再生產。
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口在增長,城鄉差距在縮小,這就要求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切實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加大向全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水憂患意識,使關心水、珍惜水、保護水成為全社會的道德基本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