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才順
上半年,我國油氣行業基本實現平穩運行。國內原油產量保持穩定,進口量同比增長。成品油消費增幅放緩,柴油表觀消費量連續14個月下降,其中,制造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3.5%,建筑施工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8.3%,電力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6.8%,采掘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5.9%,公路運輸行業用油同比下降6.4%,水上運輸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0.9%。下半年油品供需市場相對寬松,天然氣供應矛盾仍然突出,缺口將達136億立方米。
今年上半年,我國油氣行業面對國際油價高位震蕩、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成品油市場需求不旺等不利因素,積極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推進結構調整,全行業基本實現平穩運行。
國內原油產量保持穩定,進口量同比增加。1~5月,全國原油產量8606.9萬噸,同比增長0.1%,增幅下降2.6個百分點;原油進口1.29億噸,同比增長10.9%,增幅上升12.9個百分點,對外依存度達到59.87%,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
成品油消費增幅放緩,柴油表觀消費量連續14個月下降。1~5月,全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1.21億噸,同比增長3.1%,增幅較去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柴油6917萬噸,同比下降1.3%;汽油4248萬噸,同比增長9.5%,增幅下降2.9個百分點;煤油963.9萬噸,同比增長9.7%,增幅下降2.4個百分點。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對主要用油行業的抽樣調查結果表明,上半年制造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3.5%;建筑施工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8.3%;電力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6.8%;采掘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5.9%;公路運輸行業用油同比下降6.4%;水上運輸行業用油同比下降10.9%。
國內天然氣生產持續增長,LNG進口量逐月下降。1~5月,全國天然氣產量520.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6%;增幅下降1.6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239.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9%,增幅下降28.9個百分點。其中,管道氣進口量穩定增加,LNG進口量逐月下降,主要原因在于進口氣價格高,特別是進口現貨價格遠高于國內門站價。
石油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小幅增長,利潤水平下降。截至5月未,油氣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627家。主營業務收入1.99萬億元,同比增長2.0%,利潤1783億元,同比下降0.7%。其中:油氣開采業主營業務收入5454億元,同比增長0.8%,利潤1634億元,同比下降5.5%;煉油業主營業務收入1.45萬億元,增長2.5%,利潤150億元,同比增長120.3%。
全球石油供需的基本面由相對寬松轉為相對平衡,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不可忽視。預計下半年世界石油需求為9380萬桶/日,同比增長155萬桶/日,同比增量高于去年。盡管石油供應增量高于去年同期,但總體上供應增長小于需求增長。近期伊拉克等產油國的政治和社會動蕩給石油供應和油價所帶來的潛在影響應引起高度重視。
國內原油供給能力保持相對穩定,對外依存度逼近59%。按照綜合預測法預計,2014年國內原油消費量為5.08億噸左右,國內原油產量為2.1億噸左右,原油進口量約為2.98億噸,對外依存度為58.66%。
國內成品油需求持續低速增長,供需市場相對寬松。預計2014年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2.92億噸左右,成品油產量為3.02億噸左右。其中汽油表觀消費量為1億噸,同比增長6.8%,增速降低1個百分點;柴油需求繼續負增長,全年表觀消費量約為1.67億噸,同比減少2%;煤油需求增速較高,預計全年同比增長12%,增速上升3個百分點。預計全年成品油凈出口1100萬噸左右,同比增加200萬噸。
天然氣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供應缺口較大。預計2014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為1325億立方米,其中常規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合計1310億立方米,煤制氣15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600億立方米。總供給量可達1925億立方米。預計2014年天然氣需求量為2061億立方米,總缺口為136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燃氣需求。隨著我國城市燃氣管網的進一步完善,燃煤鍋爐改造以及大氣污染治理等要求,城市燃氣消費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2005~2013年,城市燃氣消費量從113.8億立方米增至687億立方米,年均增長25.2%。考慮到年度增速和2014年京津冀魯因大氣污染需削減轉換1700萬噸原煤,預計今年全年城市燃氣需求量為951億立方米。
發電用氣需求。2005~2013年,我國發電天然氣消費量從23億立方米增至302億立方米,年均增長37.97%。截至2013年底,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已達4668萬千瓦、發電量1143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裝機的3.7%。預計2014年國內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將突破5000萬千瓦,發電用氣年需求量為352億立方米。
工業燃料需求。天然氣作為工業燃料,主要用于陶瓷、玻璃、鋼鐵、有色金屬行業。2005~2013年,我國工業燃料用氣消費量從174億立方米增至469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3.2%。由于天然氣作為燃料可以有效解決二氧化硫、酚水、焦油和煙塵等排放污染問題,陶瓷、玻璃等行業開始實施“煤改氣”工程,預計2014年工業燃料用氣將繼續增加,達到531億立方米。
化工用氣需求。2005~2013年,我國化工用氣消費量從156.8億立方米增至218億立方米,年均增長4.21%。在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天然氣資源相對緊缺的狀況下,國家已將化工(合成氨、甲醇)用氣項目納入到了限制和禁止類,加上其產品價格下滑,其需求量將受到抑制。預計2014年化工用氣需求量為22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
最近兩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年均增速為8.4%,明顯低于需求的增長。隨著國家能源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煤改氣”、“油改氣”以及天然氣汽車等工程項目的大量上馬,天然氣消費將呈大幅剛性增長趨勢,由于季節峰谷差矛盾突出,冬季供需形勢仍比較嚴峻。
適當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隨著原油進口逐年增長,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提高國內原油保障能力已成為一項重要戰略。針對我國油田15%~20%的自然遞減率和7%~10%的綜合遞減率,必須千方百計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增加已探明儲量的動用率,支持鼓勵低品位和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提升國內原油保障能力。建議國家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從目前的55美元/桶提高到75美元/桶以上,并適當擴大費率級差。確保生產企業在國內石油勘探開發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繼續推進天然氣價格稅收政策改革。目前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呈大幅剛性增長趨勢,國內天然氣進口價格倒掛,非常規天然氣亟待發展,調峰能力亟待加強。建議繼續加大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推進現行存量氣價向增量氣價并軌,通過稅收調減等措施對調峰保供企業給予適度扶持,對于承擔社會責任購銷價格倒掛的進口天然氣實行進口環節增值稅全額即征即返。
進一步完善進出口政策。長期以來,為保障油品供應,煉油行業生產汽柴比一般為1∶2左右,但由于汽車消費增長、煉油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經濟下行等因素,汽柴油表觀消費比從2007年的1∶2.16降到目前的1∶1.8,預計2015年將降到1∶1.69,成品油特別是柴油出口已成定勢。建議2014年盡快安排2000萬噸成品油出口配額以適應市場新變化。
進一步加強煉油行業監管。目前成品油市場逃避消費稅現象嚴重,比如汽柴油產品變成“燃料油”或“液態烴”,將油品以“輕芳烴”、“重芳烴”、“調和油”等名義賣給調油商,還有大量甲醇涌進成品油市場等,破壞了成品油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建議繼續加強總量控制,堅持對新增一次煉油能力進行嚴格管理和審批,加強煉油行業質量、安全、環保、能耗監管,加強稅收特別是消費稅征收監管,營造公平、規范的市場競爭秩序和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