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永賓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做好基層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單位的穩定發展能起到穩定器和黏合劑的作用。今年是全面改革的第一年,也是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簡稱“報刊社”)轉企改制的關鍵年。在轉企改制的關鍵期,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尤為重要。因為在這關鍵時期,職工思想波動大、情緒不穩定、問題較多、矛盾易發。如果不及時妥善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就勢必影響到改制的順利進行,影響到事業的發展。報刊社領導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如能準確掌控,因勢利導,及時疏導,把思想工作做細做實,就能有效化解矛盾,穩定情緒,從而大大推動改制工作的順利實施,確保改制工作按時保質完成。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實踐和體會,就如何做好轉制關鍵期報刊社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隨著轉企改制的不斷深化,報刊社的性質、體制、機制、產權結構、勞動人事關系和經濟關系將發生重大調整和變化。報刊社逐步退出事業單位序列,進入企業序列,以競爭主體的身份進入文化市場,成為文化企業;報刊社職工由事業身份變為企業職工,由在編職工、終身制、鐵飯碗,變為勞動合同制職工。這是報刊社發展歷史上的重大變革,對職工的思想觀念、接受能力是重大挑戰。在許多員工的心里,還是不太情愿自己所在單位進行轉制,不太愿意成為一名企業職工,對未來企業發展信心不足,擔心將來退休時,在待遇上與事業單位同類職工差距較大。相對于報刊社的性質、體制、機制、產權結構等的轉變,“人”的轉變難度最大,“人”的問題就成為改制過程中最為敏感的問題,也成為轉制工作能否順利、穩妥進行的關鍵環節。而“人”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人員的身份轉換和退休養老兩大問題,因此,如何正確處理好職工身份轉換和退休養老等問題,已成為轉制工作中最大的難點和焦點問題。
就職工個人而言,身份轉換就是自己將從原來的一名事業單位職工轉變為一名企業職工。一是在職時工資待遇不再保留原有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待遇,而是要建立一套符合現代企業化管理的薪酬制度,工資水平的高低是與報刊社的經濟效益完全掛鉤,效益好,則收入高,效益差,則收入低,不再有著固定而穩定的收入。二是在退休養老待遇方面,職工退休后,享受企業養老金待遇,與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相比,存在“事企差”問題。
就報刊社而言,身份轉換就是要增加支出。一是要按規定加入企業的“五險一金”。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由于目前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一旦轉為企業,就要為職工辦理養老保險,而這一保險繳納比例在所有險種中單位承擔部分最高,為此,報刊社將增加此筆費用支出。二是人才流失企業成本加大。符合提前離崗條件的職工大多數都是單位有經驗的業務骨干,如果提前離崗的人數較多,或者其他職工因轉制而對報刊社未來發展信心不足的話選擇辭職,這樣,都會造成人才流失,報刊社可能還要在轉制后,花一些成本去招聘新員工,這就給企業增加了成本的支出。三是許多報刊社長期依附于政府機關或者國有大企業,靠事業費和財政支持生存,自主經營能力差,有的報刊社沒有房產,長期占用政府機關的辦公場地或者租房辦公,擔心進入市場無法生存。
非時政類報刊社大多成立于1980年代,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中發展壯大。近年來,報刊社人員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某行業報社為例,1984年成立時的老人基本都退休了,近10年新接受應屆大學生50余人,加上外聘人員,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員工占到2/3以上。這些年輕員工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二是學歷高、求知欲強、接受新事物快,有進取精神;三是思想和行為之間存在差異,他們有思想、有抱負,但不少人缺乏具體行動和奮斗精神;四是講實惠,追求生活現代化,要求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目前,大家對改制的必要性,媒體融合的前景,紙媒式微、收入下降、生活“壓力山大”,報社未來發展,改制后新的崗位、新的工作、新的要求能否適應,議論較多,有時表現出急躁、消極情緒,有的為改制后自己的前途出路而焦躁不安。
1)思想處于活躍期
轉企改制是報刊社的大事,也是干部職工的大事。一旦決定實施,必然成為員工的熱門話題。有些干部職工會從多方打聽改制的政策和措施,甚至對改制進行多方的猜測。有些員工開始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構想,想象自己未來工作前途的美好或暗淡。對改制,每個員工都想表達自己的意見,都有話要說。有些問題還會在員工中引發爭論和辯解。這個時期,員工最關心的是改制,談論最多的還是改制,爭論最多的仍是改制,此時員工的思想處于高度的活躍期。對此,報刊社領導應該如何應對,使員工的思想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認識處于混亂期
一個報刊社有幾十號上百號員工,每個員工的思想、認識、理解能力都有不同。所以,對改制的理解認識必然會參差不齊。在改制政策和方案公布實施前,員工對改制的認識都不會相同,甚至在政策出臺后對政策的理解也會有偏差。對改制既有支持者,也會有反對者,也會有沉默者。支持者有支持者的道理,反對者有反對者的理由,誰是誰非,莫衷一是,難以定論。此時,應采取什么措施,有針對性做好工作,確保改制工作能順利推進。
3)情緒處于波動期
轉企改制不僅是管理體制機制的大的變革,更是對員工思維定向、價值取向、工作生活方式的全方位的沖擊。變革的沖擊力必然波及員工的心理和情緒,新的崗位、新的工作、新的要求,使員工暫時難以適應新的變化,表現出急躁、消極、消沉的情緒,有的為改制后自己的前途出路而焦慮不安。對此,報刊社的領導管理層應有所作為。
4)矛盾處于凸顯期
大量的實踐證明,每到改革的重要時期,也是單位問題矛盾凸顯的時期。許多平時隱埋的問題和矛盾會隨著改制的實施與推進而爆發出來,如,報刊社發展方向問題、待遇問題、用人問題、協調平衡等問題,既有私人問題,也有工作上的問題。此時,如果不把握這一時期的特點,思想工作不到位,就會引發問題和矛盾的大爆發,并繼而引發新的問題和矛盾,給改制的實施和事業發展帶來阻力和障礙。
報刊社員工的人員結構特點和思想表現,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深刻分析新形勢下對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活動發生作用的客觀環境及其基本特點,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努力在內容、形式、方法、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進,特別要在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上下功夫。
當前,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已是大勢所趨,報刊社應積極面對,加強溝通,解疑釋惑,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切實做好人員安置、社會保障接續問題,處理好職工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好事要辦好,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切實解決好職工的個性化需求和特殊問題、特殊困難,確保職工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把轉制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針對轉制期員工隊伍結構和思想特點,要確保改制的順利實施,確保隊伍不散、人心不亂、工作銜接,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切實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宣傳計劃要周密,包括改前如何吹風造勢,改制中如何深入發動,改制完成后如何深化宣傳等都要做好計劃和安排??沙闪⑥D企改制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和要求,做到未雨綢繆,這樣宣傳教育工作才有計劃性,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宣傳工作要深入。思想宣傳工作要細致,要制定具體切實可行的措施,要提前介入,發揮輿論先導作用。要通過橫額、標語、下發小冊子、手機短信、內部網、微博等有效載體大力宣傳,讓員工人人知道改制度、了解改制。同時要深入員工,大力宣傳改制文件精神,解讀改制的相關政策,把員工的思想認識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三是征求意見要廣泛。要通過設立《征求意見箱》和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向全體干部職工、退休老同志、中層干部等各層次各類型的同志征求對改制的意見和建議,并做好意見的梳理工作。四是動員工作要到位。要廣泛動員廣大員工,積極參與單位的改制度,支持單位的改制工作,要利用各種適合的場合宣傳改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糾正認識上的偏差,澄清錯誤認識,提高員工的思想,把員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改制的各項部署決策上來。
這是做好員工政治思想工作最具說服力的重要體現。員工是報刊社改制的主體,改制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取決于廣大員工是否對改制的支持。只有心系員工,處處為員工的利益著想,才能取得員工的信賴和支持。在整個改制的過程中,員工最關心的是自身前途出路問題,最擔心的是正當合法的權益有無保障問題。領導者應抓住這些問題,圍繞這些問題做好改制的組織實施工作。為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改制的指導思想要明確、正確。這是實施改制工作的“靈魂”。正確的指導思想就能把改制引向成功的方向,而錯誤的指導思想必將把改制拖入失敗的泥坑。改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過改制,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報刊社,有利于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而最終的目的是讓員工得到更多更大的實惠和好處。這一指導思想要始終貫穿于改制的全過程。有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在組織實施改制工作的過程中就會始終圍繞最廣大群眾和員工的根本權益這一中心去考慮。
二是改制的實施方案要科學切實可行。改制能否順利實施,制定一個科學的方案至關重要。這是實施改制的關鍵。所謂科學切實可行,就是符合轉企改制的相關文件和精神,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廣大員工認可,操作性強。要確保方案切實可行,必須做好深入的調查研究工作,一方面要吃透文件,熟悉文件政策,使改制始終不偏離文件的精神要求;另一方面,要全面準確掌握本單位的情況,包括經營情況、收支情況、債權債務、資產情況、人員隊伍的情況,特別是人員的信息情況把握細致準確,這樣在制訂方案時才不會丟三落四,有失偏頗。同時,要廣泛征求意見,廣納民智,查漏補缺,使方案更為完善,更科學可行。要適時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改制方案。
三是改制必須嚴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改制中,群眾、員工最擔心的是自己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如果透明度不夠,就容易誘發許多問題和矛盾,給改制帶來阻力。缺乏一個公平、公正的改制環境,這也是一些單位一些地方改革工作不順利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群眾反映最多最尖銳的問題。要有效避免這種狀況,要求改制的實施者心系群眾,心系員工,心胸坦蕩,公道公平公正處事。要敢于說真話,敢于堅持原則,不違背良心辦事;一切依照方案和程序要求辦事,不搞“暗箱操作”。在實施改制過程中,該公開必須公開,該討論的必須經過討論,該通報的要及時通報,讓改制置于社會、群眾、員工的監督之下。可成立改制監督工作小組,邀請紀檢監察部門、人事勞動部門、單位員工代表組成監督小組,設立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對改制工作進行全程全方位的監督,這樣可有效預防和減少改革中不公平不公正現象的發生,打消公眾的疑慮,增強改制的信心,促進改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改制的過程中,員工的情緒波動較大。一些員工對目前的結果與之前期望的有出入或出入較大,于是在心理上產生了不滿意不平衡的心態,在情緒上表現出消極的狀態;有些員工想立馬在新的崗位上建功立業,但又一下子不適應新的工作和要求,于是產生急躁厭煩的情緒。有些員工可能因分流下崗情緒較差,意志消沉,精神萎靡。面對這些情況,單位應早籌劃,認真做好相關的工作。一是做好員工心理和情緒的疏導工作,要及時介入,既要通過講政策講道理,分析形勢局勢,耐心教育,幫助其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正確面對現實,服從大局,服從安排;又要設身處地為員工考慮,深入到員工心中,站在員工的角度,耐心傾聽其內心想法,幫助分析原因,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讓其調整好心態,平復情緒,樂意開心接受安排。二是做好新崗位新業務的培訓工作。一些員工對新崗位新業務不熟,單位要迅速組織開展新業務新崗位的培訓工作,使其掌握新的技能,熟悉新的業務??膳e辦業務培訓班,邀請專業人士對新員工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技巧。三是要落實好相關的政策措施。要嚴格按政策落實好人員的安置工作,該補償的要補償,符合提前離崗規定的要妥善辦好有關手續,消除其后顧之憂。
一是建立現代企業化管理薪酬體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非時政類報刊改革的方向。轉制后,必須要制定科學合理、以崗取酬的分配制度,按照“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效益優先,兼顧公平”,“向一線采編人員、業務骨干、關鍵崗位、優秀人才傾斜”的分配原則,嚴格績效考核,獎勤罰懶,搞活內部分配激勵機制,調動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二是解決好社會保障接續問題。按照轉制政策,認真做好養老保險的接續手續,按時足額的繳納養老保險,確保轉制后按企業身份退休的職工直接到社保拿到養老金。做好以事業身份退休人員(老干部)養老金的轉接手續,使老同志及時拿到社保養老金。三是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為確保轉制后退休職工待遇水平不低于同類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標準,解決好“事企差”問題,可以通過建立企業年金制度來實現。根據報刊社自身經濟實力,在國家規定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條件下為本企業職工建立輔助性的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企業年金是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政府以政策指導和政策優惠為導向,企業和職工共同出資。職工退休后,即根據職工本人的工齡、貢獻大小等因素,將企業繳費分解到每個職工的個人賬戶中,這樣,職工可以再領取一份養老金。四是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在繳納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帳戶,提高職工醫療報銷的比例,減輕職工的醫療負擔。從長遠看,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項戰略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