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蘭
(陜西省甘泉縣農廣校,陜西 甘泉716100)
進入“十二五”時期,國家對“三農”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廣大農民在不斷提高種糧積極性的同時,積極采用各種現代農業機械,不但增強了農業機械化能力,更為農民拓寬了全面實現小康的渠道,達到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然而,由于廣大農民使用農機的安全意識相對淡薄,加上缺乏系統嚴格的培訓,在使用農業機械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若干安全問題,本文結合這些問題,圍繞農機的安全使用和科學養護提出若干可靠對策,以便為農機的正確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1)農業機械作業中的安全事故。當農業機械的作業環境相對較差時,如有不慎,則極易誘發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就要求廣大農民在使用農業機械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切不可在過量飲酒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執行農業機械的操作任務。當然,在操作機械時,在旁的其他作業人員也要立即遠離操作區域,以免發生事故時誤傷。在開啟農業機械時,需查看周邊的環境條件,開啟前確保為空檔,若在檔啟動,則會造成微耕機誤傷作業人員的事故。除此以外,農業機械在轉場時也會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尤其在地山丘陵區域,機械耕作的道路不暢通,給機械的轉場增添了困難,面對這種情況,農業機械的操作人員切忌麻痹大意,而是要慎之又慎,遵循安全操作的各項要領,有力地防范側翻所致的傷人事故。當然,機械下坎時人員被帶落問題也頻頻出現,基于此,要將人員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同時,做好機具的檢修工作,降低直至避免各種安全事故的出現率。
(2)忽視對農業機械使用人員的安全培訓。為有效保障農業機械的安全作業,農機服務人員就要履行好自身的職責,農機服務組織要在掌握本區農機及各種使用人員基本狀況的前提下,第一時間對廣大農業機械使用方開展安全技術專業培訓,并現場向農機使用方告知各種安全使用規范要領,同時,增強使用方的安全意識,輔以安全事故的案例警醒使用人員,使其從反面接受安全事故的教訓,及時告知機械使用時的各種注意事項,提高農戶的安全使用意識,使之在實踐中提高安全利用機械的技巧。
(3)農機執行作業前未行安全檢查。農業機械操作人員在執行作業前往往沒能對機具開展有效的檢查,僅為追求所完成的作業量,機械使用前未進行必要的養護。為保障機械在使用中的安全可靠,作業前要查看滅火器是否放置在易手拿的方位,對播種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和植保機械等要開展全方位的檢查,如發現機械自身的漏洞,就要及時予以排除,將安全隱患遏制在最低限度。另外,如若執行晚間作業任務,則要保障機械照明儀器是否完好無損。
(4)機械經銷商要對機械的具體使用進行系統的技術指導。農機生產廠商需提供機械的安全使用說明書,并敦促經銷商對購買農戶開展必要的安全培訓。事實上,為數不少的農戶在購買機械時往往對機具感到相當陌生,經銷商如若不重視安全使用,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則會擔負較大的責任。在安全設置方面,油門急停裝置要設計到位,各種安全問題考慮周到,且設置嚴格合乎相關行業規范,為農戶安全使用創造前提。
(1)對機具開展周密檢查。農業機械的養護對于農耕作業的順利完成有著關鍵作用,對其進行科學養護,可以極大地避免機具的過早受損,避免可能的經濟損失。機械的養護首要任務是對機具的磨合,經磨合提高發動機的使用有效期限,發動機的機油要確保質量合格,每個相連部件所需要的潤滑油也要不斷完善,養成使用前均例行檢查的良好習慣。對機油是否泄漏進行嚴密檢查,一旦出現泄漏,則要按時維修。水冷式發動機的水面位置要定期查看,不能缺水。不難發現,細致周密的檢查是預防機具損壞,保障安全作業的重要基礎。
(2)按時檢查并及時更換機具的零部件。做好空氣濾芯和柴油濾芯的定期更換,降低機具損耗的程度。要積極檢查機具螺絲緊固件有無滑落、松動現象,并加以緊固。農戶在使用機械時,要學會用機具工作的聲音判定工作狀態是否正常的方法,如若聽到異常響聲,則要第一時間停機查看,力求盡早找到并消除故障。農戶要依據廠商所設計的規范來使用,不能為片面追求機械生產效益而擅自加長加寬刀具,這樣會引致超負荷作業,使機具受損。機具在使用時要按時更換易損耗的零部件,例如鏈條、鏈盤和刀具等,當聽到機具的軸承有反常噪聲時,也要更換新軸承。這些零部件的更換最好選在農時到來前,避免拖延農時。此外,機油長期使用,潤滑度會大幅下降,因此,也需定期更換。
(3)機具歸庫時要徹底清理。當農時結束,機具歸庫時,要徹底清理上面的泥土或污漬,各部件均需借助機油予以養護。拿下電瓶,把機具放到通風干燥處,停放時要注重安全,避免人員被絆倒而受傷。
(1)機械使用人員要時刻提高安全意識。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歸根到底取決于廣大機械使用者。對于現場執行作業的農戶,要將保障現場安全,合理選擇作業線路,在駕駛機械時要沿直線前行,如遇有拐彎則中斷作業,倒車時也要看后面是否有人;勘查農田現場,仔細查看現場有無妨礙作業的雜物、電線或與農田作業無關的人員,對易引發安全事故或易造成視線盲點的路段要及時標記,對妨礙視線或作業的障礙物要盡快清除;科學掌握并利用作業操作方法,結合地勢特征及干濕狀況科學決定作業速度和強度,嚴禁將鐵器等放到糧倉內,接糧的人員也不可將手伸進出糧口處,以免造成人員受傷。
當作業轉移時,要確保行駛途中嚴格遵守交規,維持保持正常有序的交通規則,切不可飲酒駕駛聯合收割機或拖拉機等機械,避免疲勞駕駛或超速行駛,載人數量不能超標,自覺保持正常的安全運行間距。在駕駛聯合收割機等重要機械時,駕駛員農戶要隨身攜帶行駛證或駕駛證,做到文明安全駕駛。
(2)機械監理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各地區的農業機械監理部門要依法履職,不斷優化安全執法環境,提高行政監督效能,以便有效地調動各種安全生產要素為廣大農戶服務。①要嚴密安排機械的安全生產任務,監理部門要將農機的安全使用作為本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重點查處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農業機械,責令其盡快整改,對操作者予以必要的懲罰。嚴格禁止存在嚴重安全漏洞和缺陷的運輸機、拖拉機運行,并制止變型運輸機、拖拉機的超載現象,對超速駕駛的機械駕駛員按制度規范做出處罰。同時,在鄉間強化機械安全使用的宣傳和教育,使廣大農戶均能文明駕駛,營造和諧有序的農村交通秩序。②加快機械安全使用和養護的制度規范的落實,進入冬季,農村地區人員外出較頻繁,經常遇到不良天氣,極易增加農機生產的安全隱患。鑒于此,農機監理部門要設立組織,責成部門相關人員親自前赴一線搞好宣傳和協調工作。例如,監理部門可利用農村地區的電視廣播等傳播渠道,以發放安全生產資料、舉辦安全生產講座、給機械使用農戶發送短信等具體形式,在農村普及并推廣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的知識、尤其要面向農機大戶、機械專業合作社及種糧大戶搞好安全生產常識的宣教,調動各方面人員要素,在農村區域內打造農機安全生產氛圍。③嚴格消除安全生產的隱患,各地農村要完善農機安全生產的制度規范,做到有規可依、照章辦事,依靠制度建設查缺補漏,消除缺陷及隱患發生的根源。在開始實際業務時,嚴把登記關,農業機械的駕駛人員要通過正規考試,機車要嚴格檢驗方能從事作業活動。對于駕駛技術不達標、駕駛考試未通過、機車不上目錄的人員,不得登記入戶。當然,機車不合乎安全規范的不給予年檢,真正實現機械的源頭管理。
(3)高度重視安全事故的防范。針對農業機械事故的形成原因,事故的有效防范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①開展農業機械的技術鑒定,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未列入農業機械產品目錄下的機械產品要特別加強監督管理。與此同時,工商部門及技術質監部門對市場流通中的農業機械產品進一步開展打假整頓活動,同時,對質量低劣、不合乎安全生產標準的農機產品予以堅決沒收,以此凈化農業機械產品的市場環境。②主管農業機械的部門會同農機監理部門,在貫徹和執行機械安全生產和養護的法規、制度的同時,嚴格規范機械產品的審批流程,探索和嘗試機械安全生產負責制,強化機械安全隱患的排查,為機械搭建安全作業的良好平臺。農業機械主管部門通過開設機械檢修及養護技術培訓,在農村范圍內傳播機械使用的安全管理常識,發放安全生產資料,鼓勵廣大農戶交流安全生產和機械養護的良好經驗,使機械駕駛操作人員形成了安全生產、文明駕駛的良好習慣。③規范農業機械駕駛人員的上崗標準,根據國家農業部規定,年齡在18周歲到60周歲之間,身高多于150cm,聽覺、視覺器官正常且四肢健全的人員,方合乎駕駛體驗的基本要求。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業機械操作人員要不斷地提高安全意識,自覺接受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操作意識和養護本領,進而穩步推進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
[1]江志榮.試論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和維護保養思路漫談[J].河北農機,2014,10(6):27-28.
[2]楊艷華.談農業機械的安全生產管理與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3,16(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