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剛,劉麗萍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6)
湖南是農業大省,“三農”工作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實現湖南農業現代化,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是第一推動力,也是實現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原動力。無論中央還是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精神,為深化招生錄取制度改革,大力發展農業高等教育和農業職業教育,拓寬優秀人才的選拔渠道,為湖南的經濟建設特別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推進湖南農業現代化造就一大批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湖南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設25個省級農業科技創新團隊與農業重點實驗室和一批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創新聯盟和80個區域試驗站,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項目,以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機械、新產品、新模式的重大創新,為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動農業產業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大力推進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和科教興村工程,每年培訓5萬農業科技致富帶頭人,30萬名生產型、經營型與服務型農民和50萬名進城農民工,大幅提高農民素質和科技致富能力。目前,湖南省有種養大戶7.7萬戶,畜牧水產規模養殖場73萬戶(個),農業專業合作社9273個,農業企業4萬余個。這些農業大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特別需要人才與技術的支持。
(1)基層農業技術人才總量不足,專業能力不強。據統計,2006年湖南省共有農業技術人員4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僅為萬分之六左右,比例值較發達國家相差很大。即使要達到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占總人比例的低限標準(比例達到萬分之十至十五,總人口按7000萬人測算),湖南省農業技術人員總數應達7~10萬人。所以,目前基層農業技術人才總量嚴重不足。根抽樣調查,在現有的農業技術人員隊伍中,年齡結構老化、知識結構非專業化、工作性質商業化尤為突出,導致大部分農業技術服務機構都已名存實亡。因此,農業技術人才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已經成為制約加快推進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因素。
(2)農業技術人才培養嚴重滯后。2005~2008年,湖南省高職院校招收農業專業學生2658人,年均僅664.5人,中職學校招收8583人,年均2145.75人,加上本科院校培養的農業類專業畢業生年均約1000人,三項合計每年的畢業生不足4000人,低于實際最低需求量的1/3。近十年,湖南省高職院校開設的農業類專業數由33個銳減至22個,八所涉農高職院校中有四所只保留了1個純農專業,部分專業出現空白,農業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令人堪憂。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得到湖南省農業廳、湖南省教育廳等相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實行“學校組織考試,自主擇優錄取”的方式,擇優選拔適合在高職院校相關農業類專業學習、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特長或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通過三年免費專業培養,為湖南的經濟建設特別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推進湖南農業現代化服務。
(1)積極探索農業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之路。2008年7月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湖南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集團成員單位共40余家,其中高職院校10家,中專職業學校7家,農業企業21家,農業經濟合作組織2個。共同尋求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等的新模式,共育農業技能型人才。并于2010年成功申報湖南省教育廳教育體制改革重點課題,進行農業高職院校面向農村免費對口培養農業高技能人才改革試點。
(2)努力爭取主管部門和農業部領導支持。2010年7月,農業部科教司領導來湘調研時,學院就免費實行培養高等農業職業技術人才情況向科教司領導作了詳細匯報,得到了科教司領導大力支持。2010年10月,湖南省農業廳專門下發《關于開展農村專業大戶及其子女就讀涉農專業意向調研的通知》(湘農業辦科教[2010]198號),對各市、縣農村專業大戶及其子女接受高等農業職業教育的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為面向農村免費對口培養農業高技能人才改革試點打下堅實基礎。
(3)大膽深化招生錄取制度改革。在湖南省教育廳和湖南省教育考試院指導與監督下,由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自主命題,自行組織考試,進行招生錄取改革。招生對象為高中畢業生或者具有同等學歷的學農興趣濃、學農意識強的農村青年、農業專業戶及其子女、基層農技人員;主要招生專業有園藝技術、畜牧獸醫、農產品檢測和農業機械應用技術;考試科目分文化基礎、農業綜合知識和綜合素質面試三部分。英語、語文、數學科目考試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要求命題,農業綜合知識由學院根據相關專業的要求命題,綜合素質面試主要考核語言表達、創新思維、反應能力、知識面等基本素質。
(4)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免費對口培養學員在學習期間實行學分制、彈性學制的教學管理,學員按照規定修完所學專業學分方可畢業,畢業年限放寬至3至5年。針對面向農村對口培養農業高技能人才的實際,一是采取“2+1”培養新模式,即2年集中學習,1年頂崗實習。為保障學習和生產兩不誤,實現農忙時學生回家從事農業生產實踐,農閑時回校集中學習,將每學年分為三個學期,放三次假,分別是春播、雙搶、春節三個假期。二是采取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專業技能課全部由生產一線的技術能手授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由學院專任教師授課。三是集中授課地點多樣化,養殖場、農田基地等均可作為實訓課上課地點,真正實現送職教到基層、送職教到農田。
(5)力求解決高職農業類專業學生招得進、下得去、留得住、能致富的問題。2011年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招收免費對口培養學員160人,學員中的絕大多數已經在農村干出成績,并熱愛農業生產經營工作,通過二年半的專業學習和培訓,到2013年底4個農業專業的學生已全部被對口基層用人單位錄用,進行為期半年專業頂崗實習。面向農村免費對口培養農業高技能人才既挽救了學院二個幾乎招不到學生的農業類專業,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農技單位用人之需。實現了農業類專業學生招得進、下得去、留得住、能致富基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