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婷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江西南昌330006)
隨著骨科醫學科學的迅猛發展,各省市縣級醫院紛紛開展植入性手術,手術所需的植入性器械因其結構復雜、材質特殊、專業性強、價格昂貴等特性,導致各家醫院不能常規儲備,而是由醫療器械生產廠家、公司租借或免費提供給醫院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稱之為外來醫療器械[1]。一旦發生感染,將會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外來醫療器械的管理一直是消毒供應中心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為了提高外來醫療器械的清洗質量,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于2012年將外來醫療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進行規范化管理,針對清洗質量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改進措施,最終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材料 籃筐:使用科室全網眼40 cm×30 cm×7 cm的籃筐裝載清洗及包裝,每筐重量≤7 kg。清洗液:美國魯沃夫公司提供的全效型多酶清洗劑,配置濃度為1:270,溫度≤45℃,浸泡時間5~10 min。清洗工具:大小不一的各類與器械管腔相匹配的清洗毛刷。清洗消毒機:山東新華牌長龍清洗機,配備超聲清洗功效,超聲頻率為40 kHZ。
1.2 方法
1.2.1 設立專職護士 根據外來醫療器械結構復雜、精密、貴重、唯一等特性,設立專職人員進行管理,對器械接收、分類、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及追溯等全過程進行管理,避免因人多手雜而出錯。
1.2.2 加強專職護士培訓 加強清洗消毒滅菌等專科知識培訓,根據器械廠商提供的器械清單和識別圖譜進行培訓,達到熟知器械名稱、結構、性能、用途等知識,在接收分類時能有效、熟練地將器械拆卸至最小化,并對清洗流程做到標準化、程序化。
1.2.3 改進清洗流程 外來醫療器械在手術前1 d由醫生通知廠商選送,經醫院設備科驗證后送至CSSD去污區,與外來器械專職護士共同清點器械數量、主要工具,核對植入物數量并交接,將器械拆卸至最小化(如測深器類),小件用迷你籃筐裝好,選擇科室專用清洗籃框裝載,放入多酶清洗液中浸泡5~10 min,再用不同型號的清洗毛刷對器械管腔進行刷洗,最后進入配有超聲的清洗機內清洗消毒。
1.2.4 加強質控人員檢查 質控人員每天應在器械進入檢查包裝階段時,對3~5個外來器械包內各種器械清洗質量進行檢測,起到第三方監督把關作用,使器械處理流程常態化。
1.2.5 評價方法 采用目測或帶光源放大鏡對干燥后的器械進行檢查,器械表面及其關節、齒牙處應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物質和銹斑[2]。以及采用近年來國內學者引進的ATP生物熒光法對器械清洗質量進行檢測評價[3],應用手持式ATP監測儀測定相對RLU值,以RLU值≤45作為清洗合格標準。
1.3 結果 使用目測和帶光源放大鏡下觀察法對外來醫療器械進行包裝檢查,器械表面、關節、齒牙清潔,白通條法檢查器械管腔內潔凈度明顯提高,肉眼未見黃色或黑色污跡;利用ATP生物熒光法檢測器械部件上ATP含量≤10 RLU,符合標準要求,清洗質量顯著提高,器械滅菌質量得到有效保證。
外來醫療器械常在不同地區、不同醫院之間頻繁周轉使用,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卻給清洗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因素,例如器械周轉率高,使用完后未經徹底清洗就被廠商轉至另一家醫院使用,或是器械不由手術室護士或供應中心護士清洗,而是由廠家跟臺者自行清洗,清洗流程不規范,更有甚者器械在手術臺上用生理鹽水紗墊擦抹表面血跡后直接被廠商拿走等[4],這種現狀造成器械使用后清洗處理不規范、不到位、不徹底,導致器械污染時間超過4 h甚至更長時間,如此血液會在管腔齒縫中凝結、干涸,甚至形成生物膜,給再次使用的醫院清洗帶去極大的困擾。并且血液中某些成分還可腐蝕器械表面,造成器械損壞從而減低器械的使用壽命[5]。如果此類器械按照醫院常規器械清洗方法進行清洗,往往很難徹底清洗干凈,返洗率高,清洗質量無法保證,一旦未徹底清洗干凈的器械被滅菌,蒸氣很難穿透器械表面或管腔內細菌產生的生物膜,最終導致滅菌失敗。因此,各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委會對外來醫療器械使用后處理進行統一規范很有必要。
為了保障手術患者安全,有效降低手術患者的感染風險,遵循質量持續改進的原則。我院消毒供應中心不斷對外來醫療器械清洗方式進行改進,目的只為提高器械的清洗質量。因為徹底清洗是滅菌成功的前提條件,醫療器械上任何污染物都會對微生物起到保護作用,從而阻礙消毒滅菌介質的穿透,影響滅菌效果[6~7]。有研究證明,單純機械清洗或手工清洗對清除器械上的有機物效果不理想,根據器械的結構、材質、污染程度使用多酶液浸泡等預處理后,再使用機械清洗效果會更好[8~9]。錢黎明等[10]認為,加強人員技術培訓,加強員工工作責任心,加強清洗質量檢查,合格的手工清洗也能達到器械清洗質量。我院消毒供應中心通過設立專職外來器械護士,改進清洗方式,及質控人員在包裝前的抽查干預等有效措施,大大提高了外來醫療器械的清洗質量。通過目測和放大鏡檢查,以及ATP生物熒光測試法檢測,符合器械清洗標準,保證了器械滅菌前的清洗質量。根據國情及目前消毒供應中心發展現狀,器械清洗質量的評價采用目測和放大鏡下觀察法,比較實用、經濟、操作方便、利于推廣,ATP生物熒光檢測法等可作為定期或不定期監測、督查方法[11]。得到有效認證后的清洗方法、流程應使其程序化、標準化,讓人們一絲不茍地按規范去操作,即使沒有任何監測手段,也能保障清洗質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范[S].2009-04-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S].2009-04-01
[3]刑書霞,馬玲,王志,等.ATP生物熒光法評價醫院器械清洗質量[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8,25(3):245-248
[4]黃玉華,李煥平,陳雯瑋,等.醫院外來手術器械管理現狀及清洗質量調查[J].護理研究,2013,27(6):1 815-1 816
[5]周薇,馮秀蘭,張靜.血液污染平板類器械放置時間對清洗效果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5):2 630-2 631
[6]王富良,俞慶兒,馬德高.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9):1 097
[7]莊敏,林萍,夏婷玉.術后手術器械兩種清洗流程的對比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829
[8]高輝.兩種清洗方法對手術器械清洗質量的比較[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12):1 073-1 074
[9]陸蕾,黃明芬,高玲花.骨科外來手術器械清洗質量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7):3 805-3 806
[10]錢黎明,王雪暉,王小寧,等.醫院外來手術器械的清洗滅菌管理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7):2 307
[11]徐瑞蕓.醫療器械清洗質量及評價[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8):7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