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標
我國是水果生產大國,但是出口量占生產量的比重仍然比較低,原因就是質量不高。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果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高水果的質量,應該積極引進和培育優良的水果品種,建立優良的種苗繁育基地,調整水果品種結構,引進先進的水果生產和栽培技術,以安全無公害為目標,生產出高質量的水果產品。
影響果品質量的因素很多,如:土壤、品種、果樹的栽培和撫育等。果園的土壤選擇很重要,土壤容重、孔隙度、礦物質的含量等影響著果樹根系發展,尤其是隨著樹齡的增長,土壤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在發生著改變,一旦營養成分跟不上,果樹將會明顯衰老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果品減產,質量下降。品種的選擇當然是最重要的,優良品種的果品口感好、著色均勻、耐貯藏。果樹的栽培和撫育過程對果樹的產量和質量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幼林撫育和修剪、定枝,疏花疏果,病蟲害的防治,以及采摘收獲,包裝貯藏都是很精細的工序。
另外,施肥的控制、光照的強度、降水量的大小對果品質量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1.立地條件的選擇和改良 選擇適宜種植果樹的地方建園是非常重要的,果園土壤的質量是果品優良的基本條件。這要根據不同果樹的氣候需要而定。一般選擇“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地區種植果樹。為了提高果品的質量,還要考察周邊環境是否有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的情況,盡量能夠先對周邊的灌溉水源進行質量檢測。
立地條件確定以后,定植前后都要深翻改良土壤。種植前,先要對園區進行帶狀深翻;栽植前期可以結合每年的松土除草深翻土壤;掛果以后,每年的秋季采摘收獲后要給果樹補施基肥,此時可以結合施肥進行深翻。一般在樹齡3~4年間,全園土壤要深翻1次。深翻時要注意果樹的根部要淺挖,以免傷害果樹根系。
立地條件的土壤改良,主要是及時補充肥料,多以人畜糞便為主的農家肥,摻雜植物秸稈進行溝施,但是在施肥前要對農家肥進行發酵腐熟處理,以免有害蟲類侵入。也可以根據每100 kg果實10~12 kg餅肥的標準施用優質植物源肥料。或者以草代肥,在果園的根部用枯草覆蓋。一方面可以涵養水源減輕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進地力。
2.選擇優良品種栽植 果品首先要選擇抗性強的品種,適應性比較強,抗病抗逆才能保證有較高的質量。當然果品的質量還要從人們的感官屬性上去辨別,如大小、形狀、色澤、氣味和口感等。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果品的營養要求和保健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想生產出高質量的果品,必須選擇優良的品種。
3.果樹的撫育管理 果樹栽植以后,要及時除草松土,根據苗高剪口定干。從剪口下第三芽開始芽刻,一直刻到距地面60cm處。剪口最好用愈合劑涂抹,利于保護創口。芽刻時自上而下要依次加重,以利于均衡發枝,盡早成型。根據果樹的郁閉情況,還要密植改造,及時修剪。
(1)適當間伐,實現密植改造 如果果樹的長勢很旺,抱頭生長,株行距在2~3 m的園區,要進行間伐。一般的間伐方式是隔行去行或隔株去株,然后對留下的單株要進行拉枝開角。以保證果樹有充足的營養、水分和光照。
(2)疏除骨干枝,塑造豐產樹形在苗木栽植的當年,要按照標準選好骨干枝,并在剪口留下飽滿的芽。第二年萌芽前,從剪口下第三個芽開始,每隔3個芽刻一個芽,一直刻到上一年的的定干剪口上10cm處,除此以外,定植當年萌發的長度達到10cm以上的枝條一律疏除。
休眠期的修剪時間要在萌芽前1個月開始,控制在半個月以內完成。嚴禁在“三九”寒天進行修剪,以防樹體發生腐爛病和干腐病。四齡以內的果樹,一律要輕剪,可以加大營養的累積量,但是要保證側枝的粗度不超過干枝的1/5,盡早定好豐產樹形。
夏剪主要是疏花疏果,多采用“疏大留小、疏下留上疏老留新”的原則。疏剪大枝能夠解決光照的問題,有利于掛果和上色。對果樹中生長比較旺盛的枝干要進行拉枝,減弱長勢,有利于萌生短枝。對于一些長勢很弱的枝條要回縮處理,保持樹形和長勢。
4.加強轉色期的管理,提高果品質量 在果實的著色期,最重要的就是光照的均勻。“摘葉轉果”是解決著色的辦法,摘除對果實遮光的樹葉,使果實能夠直接接受陽光的照射,輕輕轉動果實,使果實的背陰面朝陽,這樣果實的著色就均勻得多。但是這樣的操作需要人工太多,而且“轉果”時容易傷害果實。現在用得比較多的是在果實著色期,在樹冠下鋪設銀色的反光膜,制造反射光,使背陰面的果實能夠接受部分反射光,著色均勻,提高果品的質量。
5.實行病蟲害無害化防治 病蟲害是影響果品質量的重要方面。防治不當不僅難以控制其蔓延的勢頭,還會造成對環境和果實的傷害。尤其是枝干腐爛病、干腐病、輪紋爛果病、葉片褐斑病、落葉病以及螨蟲、蚜蟲、潛葉蛾等,一旦防治不利,將會大大降低果品的質量。病蟲害的防治首先要從安全方面著想,最好選擇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果園內部要大力推廣安裝頻振式殺蟲燈,使用性誘劑、糖醋罐等。如果選用化學防治,也要盡可能使用低毒農藥,多使用生物源和礦物源的農藥。堅決杜絕高殘留的劇毒農藥。
病蟲害防治最好是搞好病蟲害的預測,在一個果園內部應該設置多點預測,專業分工搞好預測工作。農業技術站應該及時準確發布預報,為果農提供信息服務。
套袋是提高果品質量的有效措施。全套袋可以防治果實的多種病蟲害,增加果皮上的果粉,使果實顏色更加鮮艷、美觀。套袋以后可以減少果實與枝葉之間相互摩擦形成機械傷,還可以減少果實上的農藥殘留,提高果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果實的套袋時間一般為謝花后的30~45天為宜。在套袋前,要圍繞病蟲害的防治使用低毒農藥,用藥后要保證在晴天無雨的情況下,經過72小時的風吹日曬,讓果實外層的藥膜充分穩定以后,立即套袋,以防治果灰、果銹的發生。最好根據果品的著色需要使用不同果品專用紙袋套袋。
套袋后袋內果實的生長微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溫度和濕度都隨之改變,所以果實套袋后,要經過一個生長停滯的適應期。同一棵樹上的套袋果實和自然生長的果實吸收營養的時間和速度都有差別,營養的積累量和含糖量就不同,最后成熟的果品質量就不同。因此,如果使用套袋技術,同一棵樹上的果實都要套袋,有利于果實個體之間水分和養料分配關系的穩定,為果品的優質豐產打基礎。套袋技術要求采摘的前15~20天內及時摘袋,這是必須執行的標準。
果樹的栽培技術對果品質量的影響很大。擇取安全無污染的立地條件,選擇優良的果樹品種,經過精細的撫育管理,才能產出優質的果品。當然,果樹栽培和管理要經過專業技術培訓,果農們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用于生產,才能不斷提高果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