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榮 梁小斌
丹參是一種常用中藥材,用途極為廣泛,主要用于活血瘀,通經止痛,心煩不眠,痛經閉經,尤其是治療高血壓、冠心病、慢性肝炎,肝脾腫大等慢性病的主要藥物。該藥用途廣,市場需求量大,且價格穩定,呈逐年上升趨勢。種植丹參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藥農收入的有效途徑。但常規栽培的丹參,多次施肥,多次除草,不僅勞動力投入大,而且產出效益低。2013年閬中市道地中藥材專業合作社,采用地膜覆蓋高效簡化栽培技術種植丹參200畝,喜獲豐收。平均畝產鮮丹參1316 kg,產值高達7238元,除去種苗、肥料、勞動力和少量農藥等費用,畝平純收入在4500元以上。現將丹參地膜覆蓋高效簡化栽培主要技術總結如下,供藥農參考。
丹參系深根植物,適宜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濕潤,陽光充足且疏松肥沃的砂質土壤為佳。
畝用硫酸鉀復合肥60 kg、尿素50 kg、菜枯 50 kg,結合整地,深翻 30~35cm,一次性把肥料均勻施入土壤。在生長期一般情況不需追肥。
在整地施肥的基礎上,按1.3 m開廂,壟寬100cm,壟高20cm,壟間留30cm寬開溝起壟后,廂面應成瓦背型,且平整光滑無大土塊,再覆蓋微膜。四周用細土壓嚴密封,以充分發揮微膜保濕、保肥、增溫、控雜草防板結的作用。
閬中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種植丹參的最佳季節。種植丹參在南方多采用蘆頭和種根種植。在定植丹參時,選取健壯、無病蟲害、直徑0.6~1cm,粗壯充實,色鮮紅而無腐爛跡象的一年生側根或蘆頭并剪成長4cm左右的小段作種苗。在覆膜的廂面上用打孔器按行株距30cm×20cm的規格打孔,然后在孔中灌入足量的定根水,再定植丹參種苗、覆土壓實,密封微膜打孔口。畝植7500株以上,畝需種苗40~50 kg。
1.除草 地膜丹參在生長期不揭膜、全程覆蓋,丹參廂面在地膜無破損的情況下,很少有雜草,一般除草僅限于廂溝、邊溝的雜草,一般采用少量的人工清除,保持田間無雜草。
2.摘蕾控苗 當丹參主軸和側枝上出現蕾芽及花序時應及時剪掉,以減少養分的無益消耗,促進地下根系膨大,提高收獲產量。
3.防治病蟲 丹參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葉斑病、根結線蟲等。在防治上最好與禾本科作物實行輪作,同一地塊種植丹參不能超過兩年。根腐病和葉斑病在發病期間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灌根,每株250 mL,7~10天1次,連續2~3次。也可增加一倍的濃度噴射植株地上部分,特別是莖的莖部。丹參的主要蟲害有蠐螬和金針蟲,大量發生時用50%辛硫磷乳劑90%、敵百蟲1000倍液澆根,每株50~100 mL即可。
在當年10月下旬至11月地上部分枯萎或來年春芽萌發前采收。將全株根挖起,先放在地里曬,使根軟化,不易碰斷,再抖去泥沙,剪掉莖葉,再曬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