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華 劉葉
(江西省遂川縣人民醫院 遂川343900)
尿路上皮腫瘤是泌尿系統常見的腫瘤,具有潛在的癌變風險。傳統治療使用甲氨蝶呤、長春花堿、阿霉素和順鉑聯合治療,但毒副作用大,引發的死亡率較高。尿路上皮腫瘤以老年人居多,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合并腎功能不全,傳統治療方法可增加治療風險。經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吉西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治療尿路上皮腫瘤的毒副作用較小,安全性高,療效顯著,可在臨床廣泛應用。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患者采用吉西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治療,觀察其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月期間收治的40例患者,男34例,女6例;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64歲。腫瘤原發部位:輸尿管8例,膀胱16例,上尿路16例。臨床分期:局限性3例,局部晚期13例,轉移性24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現肝腎功能異常,均符合WHO關于尿路上皮腫瘤的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吉西他濱(國藥準字H20030104)1 250 mg/m2,第1、8天靜脈注射;奧沙利鉑(國藥準字H20093892)60 mg/m2,第3天靜脈注射,20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月后觀察不良反應情況,針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WHO規定的判定標準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惡化,根據不良反應標準分Ⅰ~Ⅳ評定不良反應等級。
1.4 治療結果 經治療,完全緩解29例,部分緩解6例,病情穩定3例,病情持續惡化2例,總有效率為95%;不良反應:Ⅲ~Ⅳ級血小板減少患者3例,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4例,Ⅲ級疲乏患者1例,治療過程中無1例患者死亡。
尿路上皮腫瘤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疾病,其中以膀胱腫瘤最為常見。尿路上皮腫瘤的臨床表現為血尿伴有血塊和腰痛,幾乎所有患者在檢查時均會出現鏡下血尿。因尿路阻塞、擴張導致腰部疼痛,血塊經過輸尿管的同時也會引起腎部疼痛。傳統治療采用甲氨蝶呤、長春花堿、阿霉素和順鉑聯合治療,但其毒副作用大,引發的死亡率較高。因尿路上皮腫瘤以老年人居多,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傳統治療方法可增加治療風險,在臨床應用中受到諸多限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針對尿路上皮腫瘤的診斷治療也有相應的發展,改變傳統的治療方法,使用吉西他濱和奧沙利鉑聯合治療在醫學上取得較高評價。
吉西他濱是一種破壞細胞復制的抗癌藥物,是一種抑制性酶的替代物,在DNA合成和修復過程中,對脫氧核苷酸的生成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適用于局限期或轉移性膀胱癌以及晚期卵巢癌的二線治療。奧沙利鉑屬于新一類的鉑類抗癌藥,常用于轉移性結腸癌的治療。但是針對腎功能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酌情調整藥物使用劑量。本研究將吉西他濱、奧沙利鉑進行聯合應用,效果良好。綜上所述,吉西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治療尿路上皮腫瘤的毒副作用較小,安全性高,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