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平 宋南昌
(1江西中醫藥大學2011級研究生 南昌 330004;2江西省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南昌 330003)
溫針灸配合拔罐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40例臨床療效觀察
羅建平1宋南昌2
(1江西中醫藥大學2011級研究生 南昌 330004;2江西省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南昌 330003)
骨性關節炎;膝關節;溫針灸;拔罐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又叫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骨關節病等,是指由于膝關節軟骨變性、骨質增生而引起的一種好發于中老年的退行性骨關節病,多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功能受限、腫脹積液、絞索、膝軟。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與社會人口的老齡化,本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科采用溫針灸配合拔罐療法選取鶴頂、內外膝眼、陽陵泉等穴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40例,療效滿意,操作安全。現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0例病例為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證康復科門診病例,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的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34歲;病程最長5年,最短1個月;右膝20例,左膝14例,雙膝6例;活動明顯受限28例,無明顯受限12例;膝關節X線未見明顯異常15例,骨質疏松并關節面不規則及骨贅形成25例。
1.2 診斷標準 依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所擬定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1)初起多見膝關節隱隱作痛,屈伸不利,輕微活動稍緩解,氣候變化稍重,反復纏綿難愈。(2)病隱襲,發病緩慢,多見于中年人。(3)局部關節可輕度腫脹,活動時常有喀刺聲或摩擦聲。嚴重時可見肌肉萎縮、關節畸形。(4)X片檢查示:骨質疏松、關節面不規則、關節間隙變窄、囊性變、軟骨下骨質硬化以及邊緣唇樣改變、骨贅形成。
1.3 治療方法 取穴:鶴頂、內外膝眼、陽陵泉、足三里、阿是穴。操作:鶴頂、內外膝眼、阿是穴采用平補平瀉法,余穴采用補法。囑患者平躺仰臥位,常規消毒后,選1.5寸毫針,進針0.5~1寸,行提插捻轉后以出現酸、麻、脹、重感為宜,得氣留針后針尾插入2~3 cm清艾條,點燃艾條,燃盡后可重置艾條,留針30~40 min,出針后配合局部拔罐10 min,每日1次,10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療程之間可間歇2 d。
1.4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所擬定骨性關節炎的療效標準進行評定。顯效:臨床全部癥狀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有效:主要癥狀明顯減輕,關節功能有明顯進步,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有所改善。無效:疼痛雖減輕,但關節功能障礙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
1.5 治療結果 40例患者均于本法治療2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其中顯效20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0%。
患者,女,51歲,因右膝關節腫痛反復發作2年,加重2個月,于2011年9月22日前來我科就診。病史:2年前不明原因出現右膝關節腫痛,尤以下蹲和上下樓梯加劇,遇陰雨天氣則發作。曾于某醫院就診,經X線攝片診斷為“右膝骨性關節炎”,曾用過西藥封閉、外貼藥膏、口服消腫活血化瘀藥,僅當時緩解,后仍反復發作。近2個月來疼痛腫脹加劇,行走艱難,胃納可,二便平,夜寐欠安,舌淡苔白,脈弦滑。查體:右膝關節腫脹,內側可見壓痛點,內外膝眼飽滿,左膝屈伸有摩擦感,髕骨研磨試驗(+)。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中醫膝痹證,證型為濕瘀阻滯。法宜活血祛濕,消腫止痛。該患者用溫針灸配合拔罐法治療5次后疼痛減輕,功能活動較前靈活,治療20次后疼痛見好,功能活動基本正常,隨訪1年未見復發。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的關節病變,屬于一種關節及關節軟骨提前老化病癥。其首先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先后會出現關節肥大,功能減退的現象,甚至殘廢,失去獨立性[2],進而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同時膝關節骨關節炎是從軟骨出現退行性變化開始,隨后對關節的骨質、骨膜、關節囊及其他結構造成影響,最終出現膝關節功能障礙。
中醫又將此病稱為“膝痹”,認為腎主骨、肝主筋,人至中年后,肝腎漸虧,氣血漸少,筋骨失養,不榮則痛;加之風寒濕邪乘虛侵襲留駐關節,或跌仆扭傷,導致骨脈瘀滯,形成骨痹[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是本病發病基礎,風寒濕邪侵襲及跌仆扭傷為發病誘因,故治療本病關鍵在于補肝腎益氣血、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止痛。本法中選取的足三里、犢鼻為多氣多血的足陽明胃經穴,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陽陵泉為膽經下合穴、八會穴之筋會,諸穴配合共奏補肝腎強筋骨之功,內膝眼及阿是穴輔以通絡止痛、活血通絡,正如《針灸大成》所說:“人之氣血凝滯而不通,猶水之凝滯而不通也,水之不通,決之使流于湖海,氣血不通,針之使周于經脈。”《黃帝內經·靈樞》中有“以痛為腧”之說。諸穴采用溫針灸法,針刺與艾灸并用,可溫通膝部經絡氣血,并配合拔罐以祛風散寒除濕,諸法聯用,標本兼治,溫補肝腎,補益氣血,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我科采用溫針灸治療本病療效顯著,治療方法簡便經濟,避免了長期服藥后的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除行針灸治療外,患者自身應注意防止加重膝關節負擔,并防寒保暖,以預防疾病的復發和加重。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0-31
[2]蔡宏華.溫針灸治療80例退行性膝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1,3(23):78-79
[3]王劍波,華宇,李瑛.溫針透刺治療老年膝骨關節炎98例臨床觀察[J].社區衛生保健,2009,8(5):78-79
R 684.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52
20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