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建生
(山西省交通技師學院衛生所 太谷 030800)
逍遙散加減辨證治療緊張性頭痛
院建生
(山西省交通技師學院衛生所 太谷 030800)
目的:觀察逍遙散加減分型治療緊張性頭痛的臨床療效。方法:32例診斷為緊張性頭痛的患者,均采用逍遙散加減治療,10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結果:在治療期間未發現與逍遙散有關的不良反應,32例患者中治愈17例、顯效9例、有效5例、無效1例,有效率96.88%。結論:通過對逍遙散加減,進行分型論治,臨床療效顯著。
緊張性頭痛;逍遙散加減;辨證治療
緊張性頭痛又稱為肌收縮性頭痛,是慢性頭痛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頭痛患者的40%,主要為雙側性輕、中度的壓迫性或緊束性非搏動性頭痛,不伴有惡心、嘔吐,多因精神緊張、情緒異常以及睡眠不足而誘發,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許多不便。筆者2005年6月~2012年6月對32例緊張性頭痛患者應用中醫理論通過四診進行辨證分型,采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逍遙散加減化裁,治療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共觀察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18~67歲,平均42.5歲;所有病例均符合緊張性頭痛的診斷。其中肝郁陽亢型18例,痰濁中阻型9例;氣血虧虛型5例;發病時間最長5年,最短6個月。
1.2 診斷依據 參照1988年《國際頭痛協會標準》制定反復發作性緊張型頭痛診斷標準。(1)頭痛連綿不斷,很多患者的癥狀可回溯到幾年前;(2)頭痛可于晨間醒來時或起床后不久出現,可逐漸加重或逐漸減輕;(3)頭痛位于頂、顳、額及枕部,有時上述幾個部位均有疼痛,呈持續性鈍痛,有緊箍感和重壓感,不伴惡心和嘔吐,不因體力活動而加重;(4)常因精神緊張、情緒異常以及睡眠不足等因素使緊張性頭痛陣發性加劇;(5)查體時發現后頸部、肩部肌肉有壓痛點,有時可以摸到一個或多個頸部肌緊張收縮硬結。
1.3 排除標準 (1)其他相關臨床表現相似疾病者;(2)腦腫瘤、高血壓、癲癇和青光眼等引起的頭痛;(3)智能缺陷和精神病患者。
1.4 治療方法 中醫辨證分為三型治療。
1.4.1 肝郁陽亢型 因情志不遂,憂郁惱怒,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擾清竅,而發頭痛。癥見頭部脹痛,心煩易怒,夜眠不安,脅痛口苦,苔黃,脈弦。治宜疏肝解郁,平肝潛陽。方用逍遙散合天麻鉤藤飲加減:當歸9 g、白芍12 g、柴胡6 g、茯苓6 g、白術6 g、炙甘草 6 g、天麻 10 g、鉤藤 15 g、石決明 30 g、黃芩 10 g、牛膝 12 g、杜仲 10 g、桑寄生 10 g、夜交藤10 g、茯神 6 g、益母草 10 g、山梔 12 g、薄荷 3 g。
1.4.2 痰濁中阻型 因憂思傷脾或飲食不節,饑飽失常,傷于脾胃,健用失司,以致不化水谷精微,聚濕成痰,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竅被蒙,發為頭痛。癥見頭痛昏蒙沉重,胸脘滿悶,不思飲食,肢體困倦,苔白膩,脈弦滑。治宜健脾化痰,理氣升清。方用逍遙散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當歸9 g、白芍12 g、柴胡6 g、茯苓 6 g、白術 6 g、炙甘草 6 g、薄荷 3 g、半夏 10 g、天麻 10 g、陳皮 10 g。
1.4.3 氣血虧虛型 因久病不愈,耗傷氣血,或失血之后,虛而不復,或它病傷脾,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化生氣血,以致氣血兩虛。氣虛清陽不升,血虛清竅失養,頭痛可致。治宜滋陰養血,健脾升清。方用逍遙散合加味四物湯:當歸9 g、白芍12 g、柴胡 6 g、茯苓 6 g、白術 6 g、炙甘草 6 g、薄荷 3 g、川芎 6 g、生地 20 g、菊花 20 g、蔓荊子 15 g。以上方劑,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10 d為1個療程。
2.1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工作和生活正常,隨訪2個月無復發;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僅在精神緊張或情緒異常時偶有輕度發作,不影響工作和生活;有效:癥狀明顯減輕,當精神緊張或情緒異常時有輕度復發,對工作效率有影響;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
2.2 治療結果 本組32例患者治療時間最短1個療程,最長3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結果治愈17例,顯效9例,有效5例,無效1例:有效率96.88%。
劉某,女,42歲,農民,2012年4月19日因“慢性頭痛5年,加重3 d”而來診。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后枕部鈍痛,無搏動性,累及雙側太陽穴及前額。每月發作次數少于15 d,發作時可忍受,未系統診治。3 d前因情緒波動后再次出現頭痛,程度明顯加重,頭頂有重壓感,頭痛昏蒙沉重,枕頸部發緊僵硬,持續不解,胸脘滿悶,不思飲食,肢體困倦,苔白膩,脈弦滑。查體:BP130/80 mmHg,四肢腱反射正常,雙側病理反射陰性,腦膜刺激征陰性。診斷為緊張性頭痛,通過四診辨證為痰濁中阻型,治宜健脾化痰、理氣升清,方用逍遙散合半夏白術天麻湯,5劑;二診時自述頭痛癥狀明顯減輕,精神狀態好轉,食欲增加,繼服上方10劑;三診述頭痛癥狀完全消失,能夠進行正常工作和學習,為鞏固療效續服5劑,隨訪1年無復發。
緊張性頭痛又稱為肌收縮性頭痛,是慢性頭痛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頭痛患者的40%,主要為雙側性輕、中度的壓迫性或緊束性非搏動性頭痛,不伴有惡心、嘔吐,可伴有或不伴有頭部肌群的痙攣性收縮及壓痛或肌電圖的改變。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多種因素如肌肉、肌筋膜的血液循環障礙,細胞內外鉀離子轉運障礙,5-HT、乳酸和緩激肽等致痛物質的局部聚集以及焦慮、情緒障礙、應急等因素導致頭部及頸部肌肉持久收縮、痙攣和缺血有關[1]。筆者通過四診結合中醫理論認為,緊張性頭痛多與肝脾氣血關系密切,其致病過程中相互影響,肝氣郁滯,乘克脾土,脾虛氣血化生無源,血不足無以涵養肝木,氣不足無以健脾助運,則肝郁脾虛,營血不足;或脾失健運,侮克肝木,肝失疏泄,氣血運行失暢,則土壅木郁,氣血失調。故疏肝勿忘健脾,健脾勿忘養肝,肝脾調和,氣暢血旺,此為逍遙散功能所在。逍遙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所著,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營之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白術、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炙甘草補中益氣,緩肝之急;生姜溫胃和中;薄荷助柴胡疏肝解郁:本方氣血兼顧,肝脾并治,疏肝則氣行清升,脾健則氣血有源;疏肝則健脾運,脾運則痰濁自清,肝疏則郁自解,郁解則肝陽自降;故肝疏脾健,調和氣血,相得益彰。臨證則以逍遙散為配方進行分型證治:肝郁陽亢型:逍遙散配天麻鉤藤飲;痰濁中阻型:逍遙散配半夏白術天麻湯;氣血虧虛型:逍遙散配加味四物湯。通過對逍遙散加減化裁,進行辨證治療,臨床療效顯著。
[1]鄭坪.中西醫結合治療緊張性頭痛1例[J].光明中醫雜志,2011,26(2):361
R749.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56
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