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浩(河北冀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莊 05002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小城市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問題。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資源的1/4,另外,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眾多城市結構性缺水。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城市這個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把經濟的高速發展視作發展的全部,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由此帶來的資源的日益枯竭和環境的嚴重惡化。我國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雖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與之配套的水污染控制水平卻很低,要改變這種現狀,勢必要快速高效地建立中小城市的污水處理系統。
目前,我國中小城市水資源環境與城市發展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水和空氣一樣,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科學家早已證實,早期的原始生命源于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特殊資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目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濫用職權、人治大于法制的現象在有些地區仍嚴重存在。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是依法實行環保準入的第一防線,只有提高準入門檻才能將那些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的項目拒之門外,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增長而忽視水資源與水環境承載能力的粗放式開發利用是水問題產生并惡化的主要原因。
(1)政府部門間的協調管理問題
部門間的沖突主要體現在城建部門和環保部門之間,目前管理體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誰來監督,誰來收費”的問題。目前,對于直接將污水排入水體的情況,一般統一由環保部門監督、監測和收取排污費和超標排污費;而對于污水排人城市排水設施的情況,問題則比較復雜。城建部門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和檢測手段,城建部門希望能由環保局來監管企事業單位超標排放問題,但環保部門認為監督責任應由城建部門負擔,如果城建部門要環保部門協助監測和檢查,則環保部門要對此收取有償服務費用。
(2)污水處理廠內部的管理問題
如果污水廠的運行狀況不好,即使設備再可靠,工藝再先進,處理效果也不會令人滿意。中小城市專業技術人員較為缺乏,技術水平也與大城市還有一段差距,如果建了一個運行管理比較困難的污水處理廠,將很難達到預期的處理效果。
我國中小城市的水資源保護特別是水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
我國的水污染防治主要是以健全法制和加強環境道德教育為主,輔以一定的經濟處罰。《水污染防治法》的重新修訂,為我國進一步加強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和強化執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1)達標排放
對企業治污提出時限要求,并加大監導檢查力度,大大提高了企業治污的責任感和緊迫性,推動了企業的清潔生產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2)總量控制
我國的許多河流和湖泊的污染已十分嚴重,污染物排放量已大大超過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因此,為實現這些區域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必須對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控制。
(1)清污分流,市政管網雨污分流,減少污水量。
實行清污分流,減少污水量,提高污水濃度。
(2)推廣應用清潔生產工藝和清潔產品,將污染消除在生產過程中
采用清潔生產將污染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中,消除了它們對水環境的污染,從而把水污染防治的重點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控制。
(3)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現有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改進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落后,污水處理率低,是造成城市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往我國不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在城市用水方面,只是片面強調供水,都不夠重視節水、治污和各類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要改變目前水資源嚴重短缺,水環境嚴重惡化的不利局面,必須改變傳統粗放型的用水模式,轉變到節流與治污并重、綜合利用各類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城市水資源戰略上來。
為滿足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必須在全社會普及節約用水,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總量和用水需求的基本平衡。(1)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開源與節流并舉。(3)積極搞好流域治理和水資源涵養工程。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工業的發展,但這個發展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能夠健康可持續的清潔生產。根據工業結構的特點合理調整用水定額,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改變不合理的工業用水結構,限制水耗大且效益低的企業發展擴張,堅決禁止水耗大的項目落戶。
充分挖掘當地的水資源潛力,通過加大雨洪資源利用,在山區和丘陵區修建水池、集雨水窖等攔蓄工程和引水工程,積極開展污水處理回用和人工增雨作業等措施,力爭實現雨洪資源化、污水資源化和劣質水資源化,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資源供需矛盾。
一是加強農業節水管理工作。二是提高工業用水利用率。三是加強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加大中水回用率。
綜上所述,水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對保障城市經濟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果說建筑是城市的軀體,那么水就是城市的血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理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積極采取科學、經濟、法律、管理等一切手段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只有實現城市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才能最終保證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