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貝氏體鐵素體中是否存在孿晶的問題一直沒有定論,國內外學術界就此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在中碳、中高碳和高碳合金鋼中也未發現與馬氏體片內類似的孿晶組織。Sandvik在研究Fe-Si-C合金320℃等溫貝氏體轉變后的組織時指出,高溫奧氏體孿晶取向區可能轉變具有孿晶關系的貝氏體鐵素體。國內一位學者提出:在貝氏體中存在孿晶不具有普遍性,在上貝氏體中不可能存在孿晶亞結構。
山東大學的學者用分析電鏡和高分辨電子顯微鏡觀察分析了貝氏體鋼中貝氏體鐵素體精細結構及其尺寸,研究了鑄造狀態貝氏體鋼經正火的連續冷卻和鍛造后空冷且等溫轉變后貝氏體鐵素體亞片條間的晶體結構。結果表明,貝氏體鐵素體亞片條間存在明顯的孿晶關系。貝素體鐵素體孿晶亞片條寬度在2~30nm范圍內,最小的孿晶亞片條僅2~5nm。孿晶片條間的孿晶界面并非是平直的孿生面(112),而是由一段以孿生面(112)為平臺的臺階組成。
(來源:四川金屬學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