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甲
(大荔縣水務局防汛辦 陜西 大荔 715100)
北洛河發源于陜西省定邊縣白于山南麓的魏梁山,是渭河的一級支流,屬黃河中游典型的多泥沙河流之一,自西北~東南流向大荔縣東南匯入渭河,流域面積26905km2,干流總長680.3km。
北洛河自狀頭以下至河口為北洛河下游,是三門峽水庫影響區。該河段兩岸為黃土階地與沖積平原區,北洛河下游河道長132.8km,為蜿蜒型河道,河段灘槽分明,河勢較穩定,河槽寬約60m~480m。
三門峽水庫建成運用后,為監測三門峽庫區的沖淤情況,在北洛河下游布設有淤積測驗斷面23條。北洛河下游設有狀頭、南榮華水文站和朝邑水位站。
北洛河自段家鎮北灣村(洛淤18#~19#斷面之間)流入大荔縣,沿西北~東南橫穿大荔縣中部,至趙渡鎮新建村西南匯入渭河,境內岸線長121.5km,約占北洛河下游河段總長85%。北洛河流入大荔縣后,河道進入沖積平原,流路曲折,游蕩頻繁,河谷寬一般為2000m~4000m,河槽寬約60m~170m。
北洛河縣境內流長121.5km,沿河分布著8鎮59個村莊,5個國營生產單位,涉及人口8.8萬人,灘區面積13.5萬畝,農經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棉花、西瓜、花生、蔬菜、冬棗及高效設施大棚農業為主,是大荔縣的“白菜心”,年創經濟收入3.55億余元。
三門峽水庫建成運用以來,庫區泥沙淤積逐漸發展,潼關河床高程逐年抬高,北洛河下游的泥沙淤積也隨之發展。據陜西省江河水庫管理局成果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北洛河下游共淤積泥沙2.9107億m3。由于北洛河泥沙淤積的發展,河床不斷抬升,到目前為止,大荔縣南榮華河段河床抬升5.8m左右,朝邑河段河床抬升4.4m左右,這說明大荔河段河道泥沙淤積的嚴重性。
三門峽水庫建庫前,北洛河河口段,每遇黃河洪水倒灌,常因回水而落淤,但汛后又被沖刷,北洛河下游大荔河段,屬泥沙沖淤基本平衡的彎曲型河段,平均比降1.7‰,一般平槽過洪能力在800m3/s~2000m3/s之間。河漫灘地及一級階地前緣地下水與河水相互補泄,兩岸洪澇災害并不明顯。
三門峽水庫建成蓄水運用后,由于潼關河床高程淤高5.0m,加劇了黃河、渭河洪水倒灌頂托北洛河的影響,破壞了北洛河下游河段的沖淤平衡狀態。由于泥沙淤積的嚴重性,直接導致了北洛河下游大荔縣河段河床抬升4m~6m,河槽淤高,河道變淺,主槽縮窄,比降變緩,主槽過洪能力大為縮減,到目前為止,北洛河大荔河段主槽過洪能力為400m3/s左右,僅相當于三門峽水庫建庫前的一半還要多。
由于北洛河下游主槽過洪能力降低,行洪不暢,河道擺幅加劇,彎道增多,險情頻發,災情增大。當出現較大洪水時,洪水往往出槽漫灘,從而增加了灘地的淹沒機率。十余年來,北洛河大荔河段新增彎道20余處,4500余畝灘地掉入河中。2010年7月22日~24日,狀頭站流量維持在120m3/s~130m3/s之間,洪水淹沒段家鎮五洞電灌站攬車、花城電灌站鋼船各一艘,其上機電設備報廢;29日城關鎮觀音渡、下廟村新發彎道險情,東城南堤壩五處出現水毀垮塌,險工長度180m。8月20日北洛河南岸朝邑鎮王謙村河段改道,河水全面南倒頂沖淘刷南岸,造成河道南岸嚴重坍塌200m,洪水逼近王謙村十組群眾居住莊基不到20m,嚴重威脅十組20余戶、100余人生命財產安全,形勢非常危急。2013年七月下旬,朝邑鎮霸城村、王謙村和沙底村河段相繼出現彎道淘刷、塌岸毀田險情。護岸工程接連出險,防不勝防。目前大荔河段形成了“小水險情不斷,災情逐年增加,災害不斷加重”的不利局面。2013年7月23日16時,北洛河狀頭站發生631m3/s警戒量級洪水,淹沒灘地5.5萬余畝,經濟損失7600萬元。
現有圍堤工程70.31km,其中國家投資修建一處,長28.61km,設防標準為十年一遇3120m3/s洪水,其余11處,長41.7km堤防,是沿河當地群眾上世紀60、70年代自發修建的生產圍堤,為沙土結構,基礎差,斷斷續續,支離破碎,防洪標準不足五年;現有的護岸工程,都是在緊急搶險情況下修建的,基礎薄弱,防御標準低,加之受洪水頂沖,彎道淘刷,險工險段增多,水毀嚴重,抗洪能力差。
北洛河大荔河段長121.5km,沿岸人口稠密,灘區面積13.5萬畝,大汛時恰屬農耕繁忙季節,灘區農耕人數多,清灘面積大,撤離人口多,戰線長;加之趙渡鎮新建、新安、春和三個村受到洪水淹沒,大汛時都必須遷移安置,清灘撤離與安置工作緊迫。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水資源的短缺,近幾年沿河修筑的涉河工農業用水及交通建筑設施工程大為增加,沿河分布著育紅礦泉水源地、漁場、浮橋(渡口)、淤灌站、抽水站及穿河公路、鐵路橋梁等重要建筑設施達30余處,灘區對口抽井一千余處,這些重要的涉河建筑設施,大汛時都必須采取緊急有效的加固保護或拆除轉移措施,才能減少洪災損失。
北洛河大荔縣境內,目前有堤防工程共計70.31km,護岸工程14處,長3.91km。這些工程對保護灘區13.5萬畝耕地和大荔縣農經“白菜心”免受洪水淹沒,作用重大,大汛時都必須加強巡堤查險和監控,巡堤查險戰線長、險點多、任務重。
北洛河狀頭站繼2001年發生1390m3/s洪水流量后,至今已連續十余年未出現1000m3/s以上洪水流量了,按照河流自然規律與洪水發生的頻率推求,北洛河發生大洪水的幾率在增大。
3.1.1 堅持防汛工作方針與原則
堅決貫徹執行“以人為本,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首要目標;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的防汛工作方針和原則。
3.1.2 認真落實各項防汛責任制
按照國家《防洪法》、《防汛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落實以縣、鎮兩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級各類防汛責任制;實行縣級領導包鎮、包險段,縣級部門包單位,鎮領導包村組的防汛包干責任制。在清灘撤離工作上,堅持實行“誰的人誰負責,誰的地塊誰負責,誰的轄區誰負責”防汛責任制,做到大汛時,在洪水到來之前,“清灘全面,不留死角,撤人快捷,干凈迅速,安置有序,萬無一失”。針對沿河所有涉河建筑設施,制訂加固保護與拆除轉移相結合的專項度汛方案,并將各個環節的職責落實到人。
3.1.3 編制切實可行的《防洪預案》
按照國家有關防汛的法律法規和陜西省與渭南市《防御洪水災害應急預案》的規定與要求,結合大荔縣目前河道行洪狀態、工防能力和縣情實際,在廣泛征求意見,總結歷年抗洪實戰經驗的基礎上,編制修訂具有實際操作性的縣、鎮兩級北洛河《防洪預案》,完善各項防洪措施,在“防”字上做足準備,在“搶”字上用足功夫,在“撤”字上夯實措施,真正把“防搶撤”《防洪預案》的各項措施,層層分解,一一落實。
3.1.4 建立“四級”巡堤查險聯動機制
建立和完善縣、鎮、村、組“四級”的公眾參與、軍民結合、干群結合、專群結合、平戰結合的巡堤查險聯動機制,力求險情早發現、早搶險,有效減輕洪災損失。
3.1.5 組建防汛搶險隊伍,備足搶險物料
組建縣、鎮、村三級,群專結合的防汛搶險隊伍;儲備各類搶險機械、車輛、設備;備足各類防汛物料、器材、工具,加強人力資源與物質保障。
3.1.6 加強汛情信息的收集與傳遞
主汛期,縣、鎮兩級和有關單位,堅持執行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堅持領導帶班、通訊人員值班的防汛值班機制,各級防汛值班領導與有關人員,手機要24小時開機;同時,縣防汛辦應加強與省、市防汛辦和氣象、水文、河道專管機構等部門的溝通與聯絡,保證汛情信息的準確收集與迅速傳遞,做到“上令準確下達,下情快速上報”。
(1)建議對北洛河下游實施河道疏竣,減少河道泥沙淤積,以利洪水下泄暢通。
(2)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北洛河下游的洪水預報及傳遞工作。
(3)對北洛河實施綜合整治。對北洛河下游實施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工程,是大荔縣沿河十余萬干群的希望和企盼。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建議以北洛河堤防建設為重點,以控導、護岸工程為主要內容,理順河勢,控導流向,輔以淤灌、排灌工程,抽渾排清,防止灘區內澇和鹽堿化,配套修建灘區防汛撤退道路,改善目前北洛河行洪條件,減輕大荔縣防汛壓力。
(4)從長遠謀劃,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加大對庫區移民的投資力度,對受黃、渭、洛三河環包淹沒的趙渡鎮新建、新安、春和這三個移民村莊,規劃實施、修筑高標準的護村圍堤工程,以減少三河有汛時,移民群眾頻繁的搬遷之苦,使庫區人民早日過上“安寧、和諧、富裕、幸福”的小康新生活。
大荔縣地處三門峽庫區,北洛河橫穿大荔縣中部人口稠密區、農經作物與高效設施大棚農業“白菜心”,若發生大的洪災,將對大荔縣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防汛減災將是大荔縣一項長期復雜與艱巨的任務。實現每年的安全度汛,是建設美麗大荔的迫切需要與基礎保證,也是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只有堅持貫徹執行防汛方針與原則、全面做好《防洪預案》的編制與修訂、建立和完善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級各類防汛責任制、加強防汛后勤人力資源與物質保障、加快防洪工程建設步伐,加大防汛宣傳,努力提升人民群眾依法防汛、依法抗洪的思想意識,才能打贏每一年的防汛抗洪戰,才能實現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