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琴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屌絲”文化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少有文章對此進行專門的闡述,其中,“屌絲”文化在青年群體中興起的原因,其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以及怎樣解決這個問題都少有系統的描述。本文主要從“屌絲”現象的興起、原因以及解決對策這三個方面著手分析。
“與通過‘fans’音譯而成的‘粉絲’不同,‘屌絲’的由來有一個復雜而有趣的故事:由于前國腳李毅曾提及自己的護球像法國球星亨利大帝,因而被網友冠以‘李毅大帝’的名號。于是‘李毅吧’也被簡稱為‘帝吧’或者‘D8’。他的粉絲則順理成章地自稱為‘毅絲’或‘D絲’。當‘李毅吧’與另一貼吧——‘WOW吧’交惡后,后者便取‘D’的諧音為‘屌’,以嘲諷的語氣羞辱‘毅絲’為‘屌絲’。面對嘲諷,李毅吧吧友反以為榮,并開始以‘屌絲’自稱。經過網絡的推波助瀾,‘屌絲’的陣營愈來愈大,成為最新網絡流行詞語?!?/p>
“屌絲”一詞,在青年群體中廣為流傳,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皩沤z”剛開始多指那些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感情不順、沒有奮斗目標、不被社會認同的矮矬窮青年群體。他們沒雄厚的背景,沒有光明的未來。后來,女青年們也跟風起來,稱自己為“屌絲”。隨著進一步推廣,那些收入中等,獨立奮斗,但是經濟背景不是太強的年輕白領人士也爭相認領這一稱號。
價值觀是指主體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思維方式、心理習慣及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向。是體現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進行選擇和生活的態度、信念、理想、目的等并以評價方式發生作用的較為固定的取向性、評價性的價值意識體系,是人們對該類事物的取舍模式和指導主體行為的價值追求模式。
在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下,“屌絲”青年在他們的成長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心理習慣、行為模式以及價值取向。他們是一群被甩在社會結構之外的特殊群體,他們既不甘于自己的現狀但又無力改變現狀;既有種種生活憧憬,但又必須面對生活現實。他們是一群被邊緣化的群體,他們希望得到關注,希望入流,不希望被遺忘。于是在生活中,他們經常逃避現實;他們言行大膽,不僅高調做事,也高調做人;他們刻薄、直接,時常無視社會各種法律道德底線,隨意貶低真善美的主流價值觀;他們自由組織、反權威、反標準、解構一切,標新立異,大膽“創新”。
“屌絲”文化如此迅速的擴展與流行,不能簡單的以“一種青少年流行文化”以蔽之,并不單只是一種青年群體的惡搞、娛樂而已,而是青年群體的負面情緒的進一步惡化,這給社會鳴響了警鐘。一群本應該積極向上、奮發有活力的青年,卻集體自嘲,公然比慘,人人自稱是“屌絲”。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發人深醒,我們應該透過現象挖掘出其背后的真正本質。其不單純是一群青年問題的反映,更是當下嚴重社會問題的折射。
“屌絲”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反映著當代青年價值觀的急劇變化,其原因復雜而繁多。
首先,特定的歷史時期對青年的價值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時期的中國,在引起社會結構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隨著西方思潮的不斷涌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從最初的禁欲主義中解脫出來,張揚個性,宣揚自由,最大限度的追求利益。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健全,造成了國民財富的兩極分化,社會明顯出現了階層分化。在社會巨大鴻溝面前,人們不得不啟用自我防護防御機制來維護心理平衡。所以,“屌絲”的出現是源于巨大貧富落差的社會現實。與此同時,西方文化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入,其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思想觀念不斷沖擊著主流社會價值觀。許多以個人本位為核心的西方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助長了自私、個性、個人英雄主義的擴張。
其次,當前的社會風氣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社會上存在的根深蒂固的不正之風,給青年們留下了極差的印象。雖然,黨和國家一再的整頓不正之風,但是在許多方面不僅禁而不止,反而卻愈演愈烈,這使得青年人開始心灰意冷,甚至動搖了對改革和社會主義的的信念。另外,人際關系利益化和冷漠化,人們越來越以利益為中心,人與人之間相互斗爭、相互防備,在這種利益化的、畸形的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群體,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就逐漸扭曲。
再次,當代媒介環境對青年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大眾傳媒傳播的信息,總是體現著一定的價值導向,經由大眾傳播媒介廣泛地傳播就形成一種社會輿論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人們就潛移默化的形成了相應的價值觀。日益壯大繁榮的媒介傳遞的各種各樣的信息與價值觀念,在構建主流價值觀的平臺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對青年這一特殊的受眾,其影響更是不可磨滅的。然而,當今傳媒的價值取向卻正在偏離正確的方向,喪失其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和應有的正確的宣傳和引導功能。一方面,當代媒介充分利用青年群體的從眾心理,過分迎合青年群體,鋪天蓋地的進行各種宣傳和造勢,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弱化了他們的理性思維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媒介的商業氣氛過濃。許多電視節目的內容存在很強的商業利益傾向,這也為青年成為利益的追崇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后,青年自身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當代青年大都出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處于向成熟過渡的關鍵時期,許多生活閱歷較淺,分辨是非的能力還不強,主流價值觀念匱乏,容易受各種外界信息的影響,容易受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影響。注重享樂,安于現狀,言行大膽,標新立異,個性張揚,彰顯獨立,挑戰公眾社會道德底線。這些為西方腐朽價值觀、個人拜金主義的入侵提供了平臺,給主流價值觀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當今的青年大都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質,缺乏生活實踐經驗,在快節奏之下的社會中,大多無法應付社會大環境,與社會脫節,逃避現實和責任,以尋求心靈的慰藉與平衡。他們生活能力弱,所以“啃老族”、“蟻族”出現了,“屌絲”出現了。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重視青年群體的健康成長,不斷加強和改進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全面實現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的實現,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加大力度對市場經濟進行合理有效的規范,逐漸改革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重新調配社會資源,優化社會資源的配置,不斷弱化市場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社會需要重新積聚和調節各種資源,通過制度設計,打破這種失衡格局,才能讓每個社會成員擁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發展上升的空間。在多元化價值體系下,在制度層面上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現社會秩序的重建。
其次,在新時期,黨不斷加強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這一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事關干部形象、社會風氣、人心向背和發展穩定等方面,是必須始終抓好的政治任務,以黨風帶動政風、影響民風、改善作風、形成正風,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真正做到立黨為公、立黨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本職工作。
第三,政府加強對社會媒介的監督與管理。媒介要以健康的、正確的輿論導向展現出來,發揮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正確發揮其強大的社會輿論角色。輿論界要轉變自身觀念,擔負起揚善抑惡的責任,對社會主義道德加大宣傳力度,弘揚主流價值觀,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人文關懷。
第四,強化主流價值觀念的教育。個人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會導致價值判斷標準的喪失,直至淪落為精神上的流浪者和乞丐。高校應當加強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主流價值觀念的教育,扭轉當代部分青年價值取向錯位的局面。鼓勵和重視青年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習書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應該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第五,青年群體自身要有社會責任感,自覺抵制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襲,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自覺樹立科學高尚的、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擯棄錯誤的人生觀,反對拜金主義、反對享樂主義、反對個人主義人生觀,努力讓自己成為對人民、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總之,一個獨立、自強、求發展的國家和民族需要青年們奮發向上與激情澎湃的精神,而不是自怨自艾的、集體用阿Q精神來取得自我安慰的“屌絲”心理。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協作,關愛青年群體,積極加強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積極發揮當代青年的頂梁柱作用。
[1]李長起.新詞“屌絲”躥紅[J].語文建設,2012,(10).
[2]林岳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價值觀培養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64.
[3]石敬濤.裙帶關系泛濫扼殺屌絲逆襲夢 [N].濟南日報,2012-11-06.
[4]《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0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韋嵐.何為“社會轉型”——基于關鍵詞搜索的中國社會轉型問題研究綜述[J].南方論刊,2012,(10).
[6]王玉香.新媒體時代透視青少年“屌絲”文化現象[J].中國青年研究,2012,(09).
[7]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選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8]張思寧.轉型中國之價值沖突與秩序重建[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