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河南教育學院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互聯網發展迅速,尤其是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正在慢慢改變人們的學習閱讀行為方式等生活習慣。時間碎片化、人際社會化、傳播移動化是當前互聯網時代的顯著特點。本文擬從信息服務模式的角度對近年來崛起的豆瓣網和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活動進行分析,研究兩者在信息服務模式方面的共性和差異,以推進圖書館信息服務項目的開展和信息服務研究的深入發展。
1.用戶信息行為及生活模式的改變
隨著網絡的發展,社會網絡資源日益豐富,互聯網為人們更方便的獲取知識提供了方便。經濟的發展導致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可以支配用于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便捷,因此對閱讀方式、閱讀內容等產生了很大影響。
2.用戶更青睞社會網站的信息服務
社會網絡的興起,用戶在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交互性和反饋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不再滿足于過去傳統圖書館單向流動的信息服務模式,這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其用戶需求。提供各種信息服務的社會網絡不斷涌現,例如Google、百度、維基百科、網上書店、書評網站(如豆瓣讀書)、視頻網站、網絡社區等互聯網企業的崛起,宣告了互聯網時代的降臨。社會網絡具有顯著特點:簡單、易用;分享、交互;集成、融合;豐富、多樣等。這些是傳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無法比擬的。
豆瓣網正是順應時代潮流應運而生的,它掀起了互聯網時代的閱讀革命。傳統的閱讀習慣是個人閱讀,互聯網的閱讀則是一種社會化閱讀,也就是所謂的“圈子閱讀”現象。這和互聯網時代所倡導的開放、共享、交流的精神是相契合的。豆瓣網利用社交網絡在虛擬空間中為找到志趣相投的人提供了便利。這種圈子化的互動方式,是豆瓣網之所以得以迅速傳播和發展的原始動力。
豆瓣網所提供的信息服務是完全不同于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豆瓣網本身并不輸出產品,所有的閱讀、評論、信息分享等都是用戶自發行為,豆瓣網只是提供了一個信息服務的平臺。豆瓣網以人為核心,用相同興趣作為媒介,把人和人的社會關系虛擬化,這使得豆瓣網可以提供更多樣、更廣泛和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
互聯網時代迅速發展,社會信息服務環境急劇變化,圖書館面臨著危機:圖書的數字化速度加快;圖書館培訓和信息傳播的部分功能喪失;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工具正沖擊著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功能。但是圖書館界對新技術的應用研究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正由文獻數據化、電子化、網絡化等簡單的信息服務,向信息服務創新方面探索。近年來對豆瓣網的信息服務模式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從1996年拉開了我國數字圖書館研究的序幕,迄今為止已有十幾年,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與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圖書館界正在研究的移動圖書館、手機圖書館、云圖書館等泛在圖書館形式,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目前圖書館對新技術的應用研究主要有:移動服務、MASHUP、社會網絡平臺與圖書館、RSS、IM(即時通訊)、TAG(標簽)。
從本質上來說,豆瓣和圖書館在信息服務方面是互補的,這也是目前眾多圖書館在豆瓣合作的基礎。如何更好的分析二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呢?筆者擬采用模式的方法,對豆瓣網和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活動進行分析。
1.信息服務基本模式
陳建龍在《信息服務模式研究》中指出:信息服務模式是由信息用戶、信息服務者、信息服務內容和信息服務策略等四個要素組成,是任何信息服務活動都存在的組成部分[1]。信息服務活動中四要素的關系程度和作用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信息服務模式之不同。
在研究中作者提到四種模式,即傳遞模式、使用模式、平臺—自助模式、用戶—吸引模式等。隨著網絡信息服務的概念的流行,信息服務模式中也出現了一種網絡信息服務新模式,即“認知—應用—創新”模式。
2.圖書館信息服務傳統模式
傳遞模式描述的是源于信息服務內容(信息系統、文獻等)并以信息服務產品為中心的信息服務過程[1]。在圖書館傳統的服務實踐中,閱覽服務、外借服務、復制服務、文獻服務以及檢索服務等基本上都屬于傳遞模式下的服務項目。這種模式優點是關注圖書期刊的加工、編目、館藏、借閱等職能,但缺陷也忽視了圖書館的特定服務和讀者的能動性及信息使用情況。
使用模式描述的是源于信息用戶的信息需要并以用戶信息使用為中心的信息服務過程。在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實踐中,參考咨詢服務、科技查新服務、定題服務等服務項目都屬于這一模式。在這一過程中,用戶對信息的需要和使用占重要地位,信息服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來源于信息需要,用戶的信息使用則成了滿足需要的重要保障。
3.豆瓣網信息服務模式
豆瓣網是一個動態、高度靈活、自助組織的網站,形成了一個以人為核心,以書評、影評、樂評等為媒介,通過建立興趣小組、同城、友鄰等吸引用戶的提供綜合性信息服務的互聯網企業。服務者是豆瓣網,服務內容是書評、影評或樂評等,通過社交網絡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的服務策略來吸引用戶。與圖書館不同的是,圖書館服務內容是書籍、文獻、期刊等,以及提供的其他咨詢服務等。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是由圖書館提供,而豆瓣網的服務內容是由用戶自己創建的,豆瓣網作為服務者,僅僅是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平臺。用戶在豆瓣網的所有服務都是通過自助方式來完成的。豆瓣所有的內容、分類、篩選、排序也都由成員產生和決定,完全是自動生成的。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豆瓣網的信息服務模式屬于“平臺—自助”模式,這種模式描述的主要是“信息用戶—服務策略—服務內容”關系鏈。主要特征是服務策略和服務內容的針對性強,信息用戶的主動性強,參與程度高,用戶在服務者搭建的平臺上自助服務。
豆瓣網為吸引更多用戶,通過社交網絡的方式,將志趣相投的人組織在一起形成小組、同城、友鄰等社會化網絡中。以服務內容為媒介增加小組的凝聚力。這種信息服務實踐屬于“用戶—吸引”模式。
4.網絡信息服務新模式
網絡信息服務的“認知—應用—創新”模式描述了信息服務的技術應用過程,在信息服務活動中利用技術手段,改進服務策略和服務效果[2]。目前圖書館的各種實踐活動中開始利用互聯網新技術,不斷提高圖書館的勞動生產率。比如,在圖書館信息服務活動中對文獻書籍進行掃描實現紙質資源數字化、虛擬化、電子化等工作,將文獻資源轉變為網絡資源,提高文獻的使用率等。建立文獻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系統,提高檢索系統的查準率和查全率,這些活動都屬于這種模式。
由于圖書館和豆瓣網性質和職能的不同,信息服務活動的四要素之間的關系所形成的模式也是不同的。通過對豆瓣網和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分析,二者匹配的服務模式是具有互補性的。
豆瓣網在信息服務方面的成功經驗給圖書館信息服務什么啟示呢?
(1)優勢互補,展開合作。豆瓣網和圖書館在信息服務方面是可以優勢互補的,這是二者之間合作的基礎。目前已經有多家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在豆瓣網安家,提供圖書查詢服務。
(2)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水平還是比較低,很多信息服務項目還是傳統項目,信息服務發展階段還處于較低階段,抓住機遇,加快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建設。
(3)技術應用,模式創新。目前圖書館信息服務發展還處于技術應用階段,缺乏創新,還在不斷摸索,需要更多技術人才投入到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中來。
(4)以人為本,以書為媒。圖書館信息服務活動應借鑒豆瓣網的成功經驗,堅持以人為核心,以服務內容為媒介,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將用戶吸引到圖書館來。
(5)主動推介,交互反饋。圖書館信息服務應從過去的被動轉向主動,增加與讀者的交互和反饋。
[1]陳建龍.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2003,40(3):124-132.
[2]朱惠,陳雅.我國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1,(9):15-18.
[3]張莉.閱讀2.0時代的用戶關系與圖書館信息服務新趨勢——基于豆瓣模式的探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194:104-108.
[4]茹麗潔.利用豆瓣網輔助高校圖書館購書決策研究[J].福建電腦,2013,2:74-76.
[5]杜玉玲,江偉.“豆瓣”在高校圖書館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0,4:51-63.
[6]汪鑫圭.從豆瓣網的成功看圖書館2.0建設 [J].圖書館論壇,2013,26:243-243.
[7]李英杰.豆瓣網——未來圖書館發展新模式[J].現代企業教育,2010,2:135-136.
[8]黃浪.豆瓣網對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啟示[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