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娜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站,江西 吉安 343000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各國城市建設中普遍存在。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普遍存在,并且在經濟與社會中同時存在,使我國城市發展中面臨社會、經濟二元結構雙重矛盾。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但城鄉經濟差異性大,影響我國全面、均衡、和諧發展。
早在16世紀,英國一位學者就提出了城鄉一體化的設想,同時這也是史料記載中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雛形。上世紀,我國城鄉一體化思想逐漸形成,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由于歷史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城市與農村向著隔離發展,社會經濟矛盾日益突出,政府為了平衡社會發展,使得城鄉一體化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擴充與發展。
有關學者認為,城鄉一體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也是國家城市發展的最高級階段。具有關研究結果表示,城市群地域范圍內,城市群與外部環境之間具備持久的社會、科技、經濟、資源、環境等方面高密度和高強度的內在關聯,城市間及城鄉間各種設施網絡是聯系發生的物質載體,負載的人流、能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是聯系的具體體現。城市群除了保持強勁的集聚效應和通達效應外,還以其網絡效應為特點擴大了區域之間的交流規模和聯動深度。
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社會城市發展實際情況,決定了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模式,現階段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形式主要包括“政府推動型”、“鄉村推動型”兩種。早期推行政府推進型城鄉一體化發展,導致城鄉商品交易隔絕,農村逆城市化發展,拉大了城鄉經濟差距;改革開放后,逐漸推行鄉村推動型城鄉一體化發展,鄉村企業、工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但同時也導致了城市人口與非農產業人口的分離,鄉鎮人口規模下降、工業污染、工業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
面對如此嚴重的城鄉發展矛盾,在城鄉總體規劃中,就應該將農村發展納入其中,全方位協調城鄉發展,使之實現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加強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才能為城鄉一體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國家相關文件意見,推進農業發展具體舉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優化農產業結構,重視糧食生產產業發展,加強建設糧食功能區;(2)對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村龍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這是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以此為基礎,逐漸構建完善的農業社會服務化體系;(3)加強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以及流通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的質量檢測,推行標準化農業生產,加大對于農技成果轉化的扶持,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全面推進現代化農業生產進程;(4)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等,對江河流域進行重點治理,以建立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糧食功能區、農業科技園地為主,提高農業裝備的整體水平。
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需要突出重點,其重點主要體現在城鄉基礎設施統籌建設以及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兩個方面。
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切入點,能夠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加強城鄉基礎設施統籌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城鄉統籌規劃,優化城鄉規劃體系,合理進行城鄉空間布局,做好城鄉總體規劃的土地規劃、專項規劃以及配套銜接;(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整頓力度,特別是加快城鄉一體電網、路網、供水網、信息網、污水處理網的基建工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對農村農業產業污水、生活污水、河道等綜合治理;(3)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對新型農村社區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開展與之配套的各項服務行業。不斷深入農村住房制度改革,推動新農村建設;(4)促進農民向城鎮化轉移,強化當地政府對城鄉總體規劃的引導能力,開展城鄉一體化試點建設,不斷的積累城鄉一體化建設經驗,起到模范帶頭的積極作用。
在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方面,讓廣大農民真正感受到城鎮化的公共服務設施,同時實現城鄉公共服務也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加快城鄉一體化規劃的重要舉措。根據中央城鄉一體化相關文件意見,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具體措施包括:(1)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擴大社會保障在農村的覆蓋面,積極探索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均衡與銜接;(2)全面發展農村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行業,逐漸縮小農村醫療衛生環境、文化建設水平與城鎮的差距。開拓創新,提升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效率;(3)政府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扶持力度,開展各項扶貧項目,并落實相關扶貧政策。
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基本目標,但目前農村經濟相對落后,所以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應該將農村作為重點與基礎。堅持黨的領導,全面推進農村改革,落實相關政策,增強農村的凝聚力。為了落實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具體要求,也為了發揮城鄉一體化在城鄉總體規劃中的作用,需要落實“四個保證”,具體表現為:(1)完善黨領導“三農”工作的體制機制。強化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體現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2)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鄉鎮黨委在農村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3)加強農村基層干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多渠道選拔村干部,優化提升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廣泛開展農村基層干部培訓,發揮黨員先鋒作用。(4)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農村信訪工作,確保農民群眾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城鄉一體化建設不是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需要付出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在城鄉總體規劃過程中,需要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統籌城鄉發展,著眼與城鄉長遠發展,立足與當下,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村村新”的建設目標。
[1]陳宗明.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新農村建設,2012,15(8):425-426.
[2]尹潘.城鄉一體化模型在城鄉總體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名城,2011,16(8):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