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家鋒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廣西 南寧 536000
根據我國現行的巖土工程勘察來看,國內學者表示不同場地的巖土參數不一樣,所需要進行的勘察評價也不一樣,這種技藝型的工作必須有豐富的專業經驗,才能保證勘察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我國的巖土工程勘察,更青睞巖土工程師的水平。在進行具體的施工時,通過科學理論的計算和分析研究,才能做出最佳的勘察方案,保證勘察設計的順利。因此,巖土工程勘察的重視以人為本,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來保證勘察結果,并制定合理的勘察規則來規范施工項目。
從具體的建筑工程項目來看,巖土工程勘察的程序復雜,是一個十分繁瑣的系統化工作,并必須在實際操作中做到以下方面,才能保證整個項目的進展順利。為了保證建筑物的穩定,巖土工程勘察必須進行地震效應地調查,判斷施工場地的地質情況。同時,還要對深基坑進行科學的核算,通過具體的技術參數信息來安裝支護,避免出現積水問題。另一方面,在巖土勘察的過程中,需要詳細評價水、地下礦物質、樁基的承載力等環節對于建筑物的影響,才能針對出現的勘察難題進行及時地解決。由此可見,巖土工程勘察對于工程項目來說十分關鍵,如果沒有做好系統化地實地調查,就無法科學地評價施工場地的承載情況,更不能制定有針對性地目標評價和政治。
在巖土工程勘察的環節中,可行性勘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直接關系到工程的順利開展。進行可行性勘察時,必須深入場地進行調查,評價和判斷其施工的可行性、穩定性,進行具體的場地看擦,從而獲得重要的參數信息,方便制定對應的勘察目標。
對于巖土工程勘察來說,初步勘察主要是進行施工場地的測繪調查,結合相關的參數信息和工程目標,進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制定基本的建筑物平面設計。同時,初步勘察還需要分析將出現或已經存在的不良地質條件,結合選址勘察的基本資料,擬定初步地跟蹤和整改。
(1)點線布置要合理。對于工程的點線布置來說,如果沒有得到合理化的布置,將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發生人員傷亡。所以,必須重點勘察點線的布置,對勘查線進行具體地分析,保證其垂直于場地。同時,對于地貌單元來說,必須保證有充足的勘察要點,合理分配才能從數量上提高收集地質信息的準確性,避免遺漏地形的信息。在勘察點的布置上,還要進行網格化的布局,根據當地的實際地形情況,明確布置點線的深度。
(2)保證勘察孔的深度。在進行勘察時,需要結合場地初步目標的重要性,采取對應的勘察孔方法,獲得更加符合建筑工程的深度標準
(3)對巖土進行取樣和測試。為了能獲得巖土的性質變化情況,必須對場地的每一層土進行取樣,試樣的數量還要不少于6個。同時,巖土取樣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必須將勘察孔進行合理布局,保證相對平均的間隔距離,而且勘察點的數量也有明確的數據要求,保證勘察孔原位測試信息的準確性。
在這一環節,勘察點的分布和數量已經逐漸明朗化,能通過工程技術的制度來判定勘察孔的布置。同時對巖土的特性、布局、結構、地下水埋藏情況等都有了準確地信息,方便施工的順利開展。
(1)布置勘察點。對于勘察點的布置來說,必須運用物理學原理,計算出建筑物需要的勘察點數量。如果出現主力層波動趨勢明顯的時候,建筑物區域內必須布控更多的勘察點,分析導致的原因并及時解決。另一方面,處理特殊的基礎時,勘察點必須進行特殊地對待,保證獨立性;如果遇到復雜的地形地質情況,必須安排探井這種工藝手段進行進行有效地觸探,從而找出最適合的布點位置.
(2)地下水。為了系統地了解施工場地的地下水情況,必須運用行之有效的基坑支護等方法,具體分析當地的水域情況,對可能出現的影響因素進行排查。
(3)取樣測試。在具體的勘察過程中,如果地基的厚度超過0.5m就必須選擇土層進行原位測試,判斷其能承受的最大力量。此外,針對土質稀疏或分布不平均的地基,也要進行取樣觀察。
巖土工程勘察并不是單向性地工作,需要隨時隨地對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做好仔細的勘察工作,并歸納統計相關的資料信息,方便日后查閱使用。對于施工勘察來說,必須詳細了解建筑物的地基狀況,制定針對性的施工計劃。對于基槽的處理,更要保證在地質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對應的設計修改,不能盲目地根據現有的勘察資料進行絕對性地施工,必須從基槽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判斷。另一方面,如果是深基礎施工,也要在設計前進行取樣測試,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崩塌的情況。同時,在施工時,會面臨很多奇形怪狀的地質情況,可能有些是之前地面勘察沒有預測到的地貌,尤其是一些遍布的溶洞、坑洼、土洞等,需要對其進行查明,判斷其發育程度和分布范圍。此外,針對施工過程中的土坡失去穩定性的情況,更要提前制定預防方案,一旦發生土層地陷或崩塌等不良現象時,一定要盡快做好解決措施,保證施工的順利。
目前,我國的巖土勘察仍停留在傳統方法上,勘察資料過于學術化、信息數字化運用比較少等問題,直接影響了工程勘察項目的質量。近年來,數字化勘察技術的逐漸運用,將有利于通過現代化的測繪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等來提高勘察信息的準確性,并將分散地勘察信息進行有機的整合,構建系統化的勘察信息流程。由此可見,勘察設計的技術也將發生重大的變化,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手工繪圖方式,而是通過更專業更便捷的CAD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將勘察的要點變成數字化地存儲和共享。比如,硬件系統地不斷升級,施工場地的勘察信息能憑借信息化技術,將勘察設計的手工圖紙、資料、調研報告傳遞到工程部,通過全方面地分析探討后,就能制定出最符合的施工方案。這種信息化地傳遞方式,打破了巖土工程勘察的空間性,有利于提高勘察水平
[1]李廣信.高等土力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陸長興.對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技術實現方法的探討[J].今日科苑,2008(8).
[3]潘宏遠.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應用與技術管理[J].山西建筑,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