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成業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 海口 570000
居住環境的優劣決定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同時也是社區形象與品牌的核心表現。國家對地產項目的調控使地產界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如何切身考慮開發商利益,在不降低居住區檔次的情況下,爭取建筑面積更加合理化、最大化;建筑景觀、朝向最優化。從而在同等項目中保證居住社區檔次更高,能為居民創造更加優秀的居住環境,本文將從建筑前期方案設計、場地施工圖設計兩方面進行闡述。
(1)車行流線。優秀居住區應采用人車分流設計,機動車宜在小區主出入口(或專業的機動車出入口)行車流線盡可能短的情況下進行停放。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多采用地下車間停車場,地下車庫頂板根據園林專業要求進行1-2m覆土,則可將地面綠化做得更豐富。部分地面停車位、硬鋪地面也按照生態設計原則,盡量留綠孔、綠縫,以減少混凝土的輻射,創造清涼宜人的生活環境。
(2)人行流線。住區干道以迂回的設計增強空間層次感,同時也為路面景觀提供變化和驚喜。區內園路則以幽徑為主,園路結合大面積綠化、立體綠化,將不同季節、不同種類的花木進行合理的配置,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換景。園林綠化與亭臺樓榭巧妙結合,豐富空間層次。
住區管理模式設計主要分為如下幾個方面:(1)采用封閉式管理,保證居民生活的優越感,同時也是考慮安全的重要因素。(2)小區建設要給居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社會服務體系,同時要注意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3)小區各組團之間不同階層的居民既有混合,又有隔離。
在住區的規劃和設計模式選擇方面應該注意傳承文化、同時關注周邊環境資源的利用和在開發。在具體的設計環境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1)整體規劃設計要有主體思想,住區內建筑風格統一、建筑設計與風景園林相協調,良好的空間感受、濃郁的文化氛圍加上住區外部便捷的交通聯系、自然的生態環境已成為人們置業的消費時尚。(2)追求高品位的社區環境,不僅是為使居民區環境美好、有趣,也給人們提供完整、健康、娛樂的居住環境。(3)體現信息化時代的科技成果、考慮居住社區多元化的發展趨勢。(4)重視娛樂、休閑場所的建設,重視人文氣息的培養,充分考慮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的特殊需要。
在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循品質與項目價值最大化的價值核心與設計理念,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要善于用水景來提升居住品質和項目價值。一般置業者都相信“水為財”的意念,以水為主題的園林特別受歡迎。同時,一般對水景面的住宅單位均可提高售價,只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均可為開發商帶來不同程度的利潤。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融合‘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理念,例如在住區建筑之間的空曠處,空氣流動會產生不同作用力的旋風,設計師應在設計建筑功能的同時,促進城市空氣流通更新和居民聚集區域的風速舒適性與減輕風帶來的環境污染也是現代建筑設計的基本考慮因素;同時倡導節能減排的生活理念,設計師應多針對建筑所處的環境氣候特征,合理規劃利用自然環境來營造良好的生活空間,設計出零排放、低耗能建筑。
場地施工圖設計是針對基地內建設項目的總體設計,依據建設項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規劃設計條件,在基地內、外的現狀和相關法規、規范的基礎上,將產生的諸多建、構筑與場地的關系問題,與之連接的場地空間分配問題,建筑物之間的交通組織問題,豎向臺階的標高處理問題,相關建筑群之間的消防問題,以及建筑群和場地邊緣對周圍環境空間限制的諸多問題,人為地組織與安排場地中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正確的處理好這些問題,將這些技術條件有幾的整體集合,并采用平面圖的形式將他們綜合的匯總在一起,以X、Y、Z三維設計定位方法真實的反應設計的最終結構果。
按照不同設計圖紙分類可以分為總平面布置圖、石方圖、豎向布置圖、道路施工圖、水、電專業場地設計圖及管線綜合圖、綠化布置圖、詳圖等,其具體設計內容與常見問題如下。
在總平面圖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包含并優化如下內容:(1)應該根據城市坐標體系對建筑的具體坐標進行規劃,并根據建筑的分布給出相應的坐標參照。此種設計方式能夠在施工階段給予建筑施工最為明確的指導,也能夠在設計篩選環節提供所見即所得的選擇依據。(2)應該對重要的設計參數進行明確的標注,具體的標注內容需要包含如下幾點:第一,建筑物、構筑物(人防工程、化糞池等隱蔽工程以虛線表示)定位的場地建筑坐標(或相互關系尺寸)、名稱(或編號)、室內標高及層數;第二,拆除舊建筑的范圍邊界、相鄰單位的有關建筑物、構筑物的使用性質、耐火等級及層數;第三道路、鐵路和明溝等的控制點(起點、轉折點、終點等)的場地建筑坐標(或相互關系尺寸)和標高、坡向箭頭、平曲線要素等;此種設計規劃能夠將園區內的重要設施以及主要周邊環境進行描述,使得整體升級更為完善。(3)應該對設計內的主要自然環境進行標注,如風向、方向、空氣流動、水環境以及人工環境等。此種設計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設計的合規性以及實際的建設效果。
豎向布置圖的設計主要是通過等高線以及高度標注等方式在平面設計圖中構建有效的立體感官,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應該對建筑的高度、場地周邊的核心建筑高度、橋梁、河流等高度差進行標注。同時在園區內構建社區景觀的過程中還應該對景觀內的樓梯、假山、水池、甬道等具有明顯高度差的環境要素進行豎向布置圖設計。如城市道路規劃設計中道路的控制坡度規范為8%,但在實際項目中、兩個交叉口距離小于300m時的坡度是設計為8%就不合適。,兩個交叉口處的人行斑馬線內道路坡度山地不宜大于5%,(平原不宜大于3%)距離各為75m.。所以項目中場地道路的豎向設計如有條件,建議能夠與道路專業相溝通。此種設計方法能夠明確不同環境要素之間的豎向落差,為實際的施工以及選擇提供更為全面的設計依據。
在居住區場地設計的過程中除了上述的兩個核心設計圖之外還應該包含其他輔助設計,如管線的設計、綠化的布置設計、土方工程圖設計等等。上述的非核心設計對于整體布局尤其是施工后的整體效果影響不大,但是在設計階段卻決定了工程的整體合規性與施工層次。同時,根據不同的設計方案施工的成本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其他設計方面應該以更為具體與細致的設計為核心,形成一整套更為完善的設計體系。
[1]張殿松.淺議居住區場地設計[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08∶70+72.
[2]豆建平.居住區的場地設計分析[J].科技傳播,2014,10∶87+62.
[3]贠祿,杜小娟.居住區室外活動場地設計[J].中國城市林業,2008,02∶5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