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其虎 ■江蘇匯亞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宿遷 223800
近年來房地產項目發展迅速,尤其是居民住宅小區項目的發展,進而許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建筑的質量問題。許多建筑出現了各種的裂縫,這樣不僅僅會對居民的居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對建筑的美觀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物理上有一個定理是物體受熱會膨脹,受冷會縮小,這個定理在建筑方面是房屋產生裂縫的一個原因,并且不同的材料的線膨脹指數是不同的。
在冬天時氣溫較低分子間的間距會減小但是不容易對整體產生影響,但是到了夏天氣溫逐漸升高,對于材料的影響較大,材料的分子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導致材料被拉伸。因此在各種材料的交界處會出現一定的裂縫。最常見的就是屋頂圈梁下沿的水平裂縫。這種水平裂縫就是由于混凝土的膨脹系數和砌體的膨脹系數不一致所導致的。
由于在建筑中的工藝問題地基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沉降,這種沉降也會對建筑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產生縫隙。
產生縫隙的主要原因有:(1)在施工過程中對于高低臺階的施工順序沒有完全按照標準來或者是高低臺階在搭接時的長度有較大的偏差。(2)在設計時我們常常會采用鋼筋混凝土的柔性基礎,這種基礎本身的剛度較低,在基礎完工后應該是及時回填夯實,可是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做到這一點。在雨季時由于雨水較多會進入基礎,從而會導致地基嚴重變形(3)在建筑進行分段施工時,由于砌體相鄰的施工段的高差過大,也會造成沉降從而造成裂縫的出現。(4)窗間墻和窗臺墻的高度不統一。所造成其承受的荷載值不同,而引起的砌體自身沉降。
(1)一般我們在進行建筑的時候常用的材料當然是普通燒結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燒結多孔磚,這些磚具有干縮變形的特性,并且在干縮變形時的速度較快。如果是在磚塊制成后直接進行建筑物的建筑工作很容易會產生干縮變形。
(2)除了以上各種磚會產生干縮變形造成裂縫,高標號的混合砂漿也會出現這種的結果。一般來說砂漿的強度與它的收縮率成正比,砂漿含泥量也和其收縮值成正比。
(1)砌塊的上下出現錯縫、內外搭砌、對孔等質量差會導致墻體在豎向上的荷載能力不能夠達標,從而會出現垂直裂縫或者我們常說的那種通天縫。
(2)在進行砌筑砂漿時由于砌筑砂漿不夠飽滿,薄厚的均勻度不夠,降低了砌體和砂漿之間的粘合力,從而使砌塊不能夠均勻受力和傳導力的作用,這樣砌塊就會變彎曲,剪切破壞導致墻體出現裂縫。
(3)在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該進行留搓,而不能同時進行砌筑工作,如果說沒有拉結鋼筋進行補強工作或者搓口形式位置不精確那么會降低整體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受力性,那么在這個接搓處就會出現我們常見到的裂縫。
(4)在進行砌筑砂漿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攪拌不均勻的情況,那么會造成砂漿的保水性和和易性差,長時間擱置會出現泌水現象,這就會降低砂漿的粘結力,這樣的建筑也會出現裂縫。
(1)所有的砌塊、水泥、黃砂、鋼筋等建筑用料必須要出具產品的監測報告和合格證書,并且在進場前要進行專門的復驗,只有復驗合格的產品才能夠進行建筑。(2)在攪拌砂漿時要用機器并且保證要攪拌均勻,并且在攪拌完成后的三到四個小時內用完,在選擇砂漿的時候要選用低標號的砂漿或者嚴格按照砌塊的強度進行標號的選擇。(3)在選擇砌塊時要選擇制成出窯后28天的,而普通燒結磚和空心磚在使用前的一至二天要進行澆水工作來濕潤磚塊防止砌塊吸走砂漿的水分造成砂漿的粘結力過低,一般磚塊的含水率要控制在15%左右。(4)在地基基礎驗收合格后可以進行砌筑工程,在對高低臺階式基礎進行施工時要由高的臺階向低的臺階進行搭接,在進行搭接的時候對于搭接的長度要符合操作的規范要求,并且在基礎工程驗收完成后要及時進行回填工作,以防止進入雨季雨水過多進入地基而引起地基的變形。一般來說在進行分段砌筑時砌體相鄰施工段的高差不能夠大于四米。(5)砌筑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砌體的質量。因此在進行砌筑時一定要保證砌體具有整體性、穩定性和受力性能。①在進行砌筑前要對基礎進行找平工作,對于高低差多于20毫米時應該用細石砼進行找平工作,在進行砌筑時砂漿的飽滿程度應該不低于80%,灰縫的薄厚應該控制在8-12毫米之內,以此保證能夠均勻的傳遞荷載。②普通磚上下的錯縫搭砌長度應該是低于60毫米,在砌筑砌塊出現了通縫或者搭砌長度不夠時,要在縫中放更小的砌塊進行糾正或者直接安放鋼絲網片。(6)對于是溫度原因造成的墻體早期開縫,可以采取安裝鋼絲網片或者加設拉結鋼筋進行改善工作。例如:在構造柱和墻體交接處加設拉結鋼筋,其錨人柱內長度不少于200mm,埋入墻體內長度不少于1 o00mm,其余按規范要求。在混凝土框架柱、梁與墻體交接處,除澆筑框架砼時安置的拉結筋外,在抹灰前,在表面再安裝鋼絲網片,每邊搭接長度不得少于loomm。對墻體長度超過5m時,在墻中再設構造柱。配置拉結鋼筋也是提高墻體整體強度的措施,起到防止開裂的作用。(7)混凝土墻體澆筑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施工中應派專人護理鋼筋,確保鋼筋位置符合施工規范及設計要求;①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必須按施工規范要求進行養護。應在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終凝后)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濕養護;根據氣候條件,淋水次數應能使混凝土處于潤濕狀態。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用塑料布覆蓋養護,應全面將混凝土蓋嚴,并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淋水;②混凝土養護時間應根據所用水泥品種確定。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對不便淋水和覆蓋養護的,宜涂刷保護層 (如薄膜養生液等)養護,減少混凝土內部水分蒸發。(8)進行規范性操作,嚴格遵照設計施工要求進行,并加強合格驗收工作。一定要規范操作,嚴格工序要求,提高質量意識。各工種之間應相互配合,加大管理力度,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量檢查。設計要求的洞口、管道、溝槽等要在砌筑時正確留出或預埋。嚴禁在已砌筑好的墻體上開鑿水平溝槽。安裝完畢后的管道、溝槽四周用細石砼灌實,并安裝鋼絲網片,以彌補墻體削弱部位的強度。
對于建筑工程來說任何細小的原因都能夠整棟建筑的質量問題,輕則出現裂縫重則出現安全隱患,因此我們建筑施工人員應該仔細分析各種質量問題出現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地措施進行預防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改出來的建筑才能夠抵抗風雨的侵襲。
[1]譚皓,墻體裂縫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