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顏玲
摘 要:課程考核和評價是課程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結合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的特征,就如何充分發揮課程考核和評價在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用人的無縫對接進行探索。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課程;考核;評價;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0-0116-02
計算機網絡是一個涉及就業崗位多、專業知識面廣的專業。隨著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廣泛需求和行業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要求的提高,傳統的課程教學評價方式已不能滿足計算機教學的需要。如何改革教學考核評價模式,突出實踐環節的考核,讓學生在實踐中展示自己的才華,使學生真正掌握、精通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職業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傳統評價方法的弊端
1.1 重知識,輕能力
傳統的評價手段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發展??荚噧热荽蠖嗍巧险n講過的、教科書上有的內容,學生根據教材死記硬背,沒有任何自由發揮的空間。試卷不能體現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重筆試,輕操作
傳統的課程考試主要是采取筆試的形式,組織考試比較方便,閱卷和進行考試質量分析也比較容易。但是,它只能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考察較少,所以說,這樣的考核達不到考核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目的。
2 新的計算機網絡課程評價方式
新的計算機網絡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是依據計算機網絡相關課程標準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立足于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結合,關注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1 立足過程評價
以項目任務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考核由項目考核成績按一定比例計算而得,其中,每個任務考核中都要對分析報告、設計思路方案或總結報告等規范性文檔進行評價。按完成項目任務的態度(15分,含出勤、紀律、態度等)、方案設計與項目效果(65分,含需求分析、方案可行性、技術選型、突發問題處理、項目展示等)、文檔編制(20分,文檔規范、文檔格式等)進行綜合評價。
2.2 堅持全面評價
通過對任務完成情況、語言表達能力、回答問題能力、溝通應變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等多個項目進行考核,了解和評價學生。
2.3 重視發展性評價
學生在做項目時,速度有快有慢,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教師可以通過縱向比較,從發展、變化、進步的角度評價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
2.4 采用激勵性評價
根據學生完成項目的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2.5 提倡多次評價
學生在做項目時,有困難或中途停頓需要幫助的,教師可以推遲判斷,重新進行評價,把重考分數記入成績表,使每一位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考核方法:平時30%(項目訓練20%,出勤/紀律10%)、項目設計30%、期末綜合項目設計40%.
3 評價主體
從教師單一評價變為自評、互評相結合,逐步強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突出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4 評價操作
4.1 自評
學生在完成某個項目進行評價時,重點考慮有沒有將掌握到的新知識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使其融會貫通;相關技能有沒有通過訓練得到提高。使用多種方法,系統地收集關于學生發展情況的數據,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促進教學改進。在自評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在完成項目時覺得在某些方面純在的不足、需要什么樣的幫助等相關內容,并總結下次遇到此類情況如何解決等。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指導學生學會反思、善于總結。
4.2 互評
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實訓,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組織協調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在項目實施中,按要求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以小組完成實訓(實驗)效果來評定個人成績,提倡把學生小組評價與對小組中每個學生的評價結合起來。此評價主要包括:在做項目時、同學學習有困難時有沒有相互幫助;學生完成某個項目取得成功時,有沒有得到鼓勵;學生之間是否能夠彼此交流,分享見解等。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共同發展,相互提高。
4.3 過程性評價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將學生的考勤記錄、課堂筆記、作業、學習態度、學生對自己行為的認知、對不足之處的改進、課堂行為、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一并納入評價范圍,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4.4 建立職業資格認證機制
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應為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目前,與計算機網絡課程相關的專業技能證書和考試有:國際信息化認證考試、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網絡管理員級認證、網絡工程師證書、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網頁制作操作員認證、全國軟件技術水平資格考試證書等。與上述認證有關的專業課程要健全資格認證培訓制度,在師資力量、設備使用等方面給予一定支持,使課程考試逐步向資格認證考試過渡,以資格證書作為課程成績。
4.5 評價標準
自評、小組評、教師評各100分,每個學生的最后得分=自評×30%+小組評×30%+教師評×40%.全面評價學生的專業素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還要關注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和特質的發展,尤其是探究和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情感體驗等。這種考核方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的需要,無論是專業技術,還是綜合素養,都能真正實現從學校向企業的軟著陸。
〔編輯:白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