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涼山彝家新寨所在地域擁有豐富花卉旅游資源,野生杜鵑花資源更是獨具特色,開發前景廣泛。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并因地制宜地開發花卉資源,形成彝家新寨新的經濟增長點,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將產生富民興涼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關鍵詞:彝家新寨建設;花卉旅游資源;富民興涼生態環境效益
一、彝家新寨建設為涼山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
涼山彝族“一步跨千年”邁入社會主義康莊大道,獨特社會歷史進程備受贊譽;大小涼山風光迤邐、人文景觀神奇。涼山擁有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表》中所列的8大主類旅游資源,31個亞類中的30類, 155個基本類型中的143類。旅游資源豐富且品位高,市場潛力巨大。在彝家新寨建設前,大小涼山山區的旅游資源,沒有有效地轉化為產業優勢。盡管政府對彝區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扶貧,但因各種因素影響,涼山依然是最為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之一。彝區交通困難,村寨里普遍是潮濕低矮的“三房”(瓦板房、茅草房、石板房),無窗暗黑,無床無凳,無灶無廁,人畜混居等現象,曾經集中體現過涼山的極度貧困,也制約著彝區鄉村旅游活動的開展。自實施彝家新寨建設以來,這項民生工程已取得顯著效果。目前已經建成近千個彝家新寨。原先破舊而不具備旅游接待條件的山村彝寨舊貌換新顏,一幢幢彝家別墅拔地而起;通鄉、通村、到戶油路或水泥路干凈整潔;“環境優美、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彝家新寨,成為最宜鄉村旅游的目的地。分門別類地發掘彝區旅游資源的內涵,發展特色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彝家新寨的可持續發展,鞏固和發展建設成果,推動彝區與全省實現同步小康,是值得研究的命題。本文擬以涼山杜鵑花為例,探討山區花卉旅游資源產業發展之途徑。
二、彝區杜鵑花是具有產業發展的優勢花卉旅游資源
1.涼山彝區杜鵑花種類多、分布廣、花期長
杜鵑花屬于林間花卉類旅游資源。涼山彝族稱其“索瑪花”。彝家山寨多建于海拔1000M—2500M之間的山地坡谷,周邊的疏林灌叢或松林下,大量的酸性土壤是杜鵑花生長的樂土;涼山立體氣候為不同種類的杜鵑花提供了不同時段的開花期。每年3至10月間,從南到北,從山腳到山頂,花冠大小各異,花色萬紫千紅,花樹高低不一的杜鵑花,由低到高循序開放,幾乎有半年時間有花可賞,有景可觀。任何一個彝家新寨周圍,都一定有杜鵑花生長,許多地方還形成杜鵑花海。涼山有60多個杜鵑花品種,金陽丙乙底村,螺髻山安哈鎮、越西小相嶺、布拖烏科高原的彝寨都分別在幾十種杜鵑花裝扮之中;會理龍肘山有四川省最大連片杜鵑花海4000多畝,黃茅埂更是花開處處,彝寨千山披錦。
2.涼山杜鵑花品種奇特珍稀,極具觀賞和科考價值
涼山原始林地中保存著大量野生杜鵑花珍稀品種。如螺髻山的大葉杜鵑、黃花杜鵑、大白杜鵑、云南杜鵑、棕背杜鵑與眾不同;高山冷杉林里的千年杜鵑,各色鮮花盛開在虬枝古樹上,還常有一樹同放異色花朵的奇觀;天生貴種乳黃杜鵑,花簇成球,花瓣碩大,花蕊特長;會理龍肘山黃色云錦杜鵑雍容華貴、大王杜鵑嬌艷多姿、綠點杜鵑素雅圣潔、長蕊杜鵑調皮可愛,團葉杜鵑大氣豐滿、美容杜鵑花容月貌。朵朵杜鵑花又聚花成團,最大花團直徑一尺有余。昭覺、金陽等地深紅色的“蜂蜜果花”心蕊中的露滴又香又甜。
3.涼山彝寨和杜鵑花海與其他旅游資源配套良好,利于綜合開發。例舉如下表:
4.杜鵑花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
在涼山彝醫藥和漢族民間驗方中,杜鵑根、皮、花皆可分別配方治療吐血、咳血,月經不調,崩漏,風濕痛,跌打損傷。尤其對痛腫疔瘡、外傷出血、癮疹有特效。有的還可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等疾病。在現代醫藥中,人們提取杜鵑花瓣所含的具有強效抑菌殺菌功能杜鵑花酸〈壬二酸〉,制成具有美白去脂作用的杜鵑花酸原液,消除疤痘,治療粉刺等。
5.杜鵑花具有的生態環保價值
涼山高山杜鵑根系發達,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根構成大山的良好植被,于蓄水護山,調節空氣濕度、溫度,防治山洪、泥石流,防旱抗旱有其他植物難比的作用。杜鵑花的果實、花、葉為野生動植物提供食物和棲息之所,利于生物繁衍,為涼山的生物多樣性提供物質基礎。
三、涼山杜鵑花資源開發現狀分析
1.開發模式單一
涼山彝區廣闊的杜鵑花資源開發,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森林公園模式,是人們度假、野營、避暑等休閑場所。如螺髻山杜鵑花海就是游客比較喜歡搭帳篷,鋪睡袋的旅游地之一。無論是森林公園模式,還是野營地模式,都僅僅是鄉村旅游開發的簡單模式之一,能夠帶來的收益僅僅只有景區景點的門票收入和少量管理收入。
2.產品形式單一
姿態萬千的杜鵑花資源在進行產品開發的時候,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作為旅游路線上附屬的景觀景點,二是村民將含苞欲放的杜鵑花摘下扎成束,賣給游客編花環,或者帶走。但是,作為旅游路線上附屬的景觀景點只能讓游客在游覽期間得到短暫的娛樂滿足和美的享受,帶來的經濟效益比較狹窄。
3.沒有形成產業鏈
涼山彝區杜鵑花資源在開發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處于原始初加工或者是未加工的狀態,直接從樹上摘下賣給游客,游客拿在手里一會兒就蔫了,還沒有到家就丟棄。這不僅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沒有起到增收的效益。產業鏈的形成和延伸才能真正實現利潤的無限性。
四、彝家新寨建設與花卉產業開發思考
1.進行鄉村旅游設計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讓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成為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進一步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引導,讓村民明確開展花海旅游是一條大有作為的致富道路,自覺搶抓機遇,積極實踐創新。
(2)要積極把林間花海打造為領略民俗風情的戶外體驗平臺,設計娛樂觀光型的花卉旅游產品,舉辦彝寨特色的民俗活動如跳達體舞、參加彝族婚禮表演等;舉辦餐飲體驗如學習坨坨肉、千層蕎麥餅等民族特色餐飲的制作方法,品嘗自己動手制成的真正綠色食品;組織參觀彝家新寨,參與村民活動中心的各種活動,讓游客領略新農村建設成就;組織游客參觀和參與民俗體育競賽如騎馬、趕羊、磨蹬秋等活動,在快樂中鍛煉身體;組織游客參與山區采集草藥、山菌等活動,讓游客實際體驗涼山草藥是中草藥寶庫的真諦。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吸引消費者。
2.研發新產品吸引消費者
彝寨的花卉資源的客觀存在,可以成為鄉村旅游設計的重要內涵。加大力度,對花卉資源進行精深加工,研發新產品,變資源為資本,創造更多效益。比如,杜鵑花樹或灌叢,只能在野外進行觀賞。但如若能夠進行培育為盆景植物,供游客帶走,那帶來的利潤將是可觀的。如西昌市爾烏山至昭覺縣七里壩一帶,不僅花卉眾多,原始森林中的腐質土也很多,在碗廠村又有很多民窯,可以燒制花盆。因此,作為旅游產品不僅可以賣景點景觀、還可以賣花盆、賣泥土、賣盆景。這樣,不僅可將涼山的資源賣到全國各地,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涼山進行推廣。杜鵑花不僅是景觀植物,還可用作醫藥、美容等行業。漫天的杜鵑花開過以后,從樹上落下慢慢化為泥土,甚是可惜。發展干花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或者采集加工提取杜鵑花原液等純天然的綠色產品一定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杜鵑花在神奇的民族醫藥中,一直是重要的藥源,對其研究配制藥丸、藥劑也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涼山彝區的群眾自古就有養蜜蜂的經驗,利用優質花源,適度發展蜂蜜、花粉產品都可以成為創收的產品之一。
3.延伸產業鏈,實現產品高附加值
(1)進行資源充實。產業鏈的發展和延伸是真正能夠帶來科學利潤空間的。涼山擁有眾多的野生花卉資源,但由于涼山是川滇黔生物多樣性主體功能區的組成部分,眾多彝寨鄉村分布在長江上游防護林區的重要區段,在中國生態建設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大量采伐,勢必會破壞生態環境。因此,需對自然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同時進行人工仿天然的培植,在保證資源的保有量和質量的同時,也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2)研發新產品。除了上述提到的產品以外,還可以在科學鑒別的基礎上研發相應的花卉食品作為特色食品進行推廣。
(3)加大營銷力度。隨著涼山軟硬件環境的建設,涼山已成為投資、旅游、休閑、生活、創業的熱門地區,讓更多的人分享涼山特色產品,必須加大力度進行營銷推廣。除傳統營銷模式外,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進行全方位的場景營銷、網絡營銷、廣告營銷等。
(4)完善物流體系。完善的物流體系是產品走向外界的重要渠道。截止2013年,4條高速、1條國道,2調皮省道貫穿全境;通縣油路全面建成,通鄉鎮油率85%,通村公路率95%;西昌—成都、昆明、重慶、北京、上海、廣州等多條航空線路通航,涼山交通已形成“五縱兩橫兩環加航空水運”的交通網絡。交通的便捷,使涼山彝寨的可進入性較強,也為花卉產品的運輸提供了基礎條件。便捷的運輸、配套的物流企業、優秀的物流人員、完善的物流體系是涼山發展的保證。
五、結束語
實施彝家新寨建設不僅是要從環境上改變村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種形式上改變,實實在在的帶來彝區群眾的脫貧致富,因地制宜的發展特色產品,合理規劃和開發花卉產業,帶來彝區群眾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關鍵。
參考文獻:
陸文熙.彝族傳統文化中的生態理念[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12).
作者簡介:陸銘寧(1974- )女,漢族,四川冕寧,碩士,西昌學院經濟學副教授,研究方向:長期從事民族區域經濟、旅游經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