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大學畢業后,是選擇爭取名企高薪的工作職位還是選擇自主創業?這是每一位大學畢業生都要思考的問題。清華大學博士后孫錦與同窗好友邵金華、段后利卻飽含夢想和激情地選擇了后者。歷經千辛萬苦,2008年,海斯凱爾醫學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斯凱爾”)在他們的殷切期望中誕生了。他們利用4年時間研制出了目前全球領先的無創肝纖維化診斷系統,該技術被美國大眾機械雜志評為改變醫學的生物技術創新突破之一。目前,該技術已經實現產業化發展,產品上市不久,已被國內眾多三甲醫院采用,并獲得北京友誼醫院、上海瑞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醫院的一致好評,在患者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預計到2014年年底,海斯凱爾的用戶將超過100家,銷售逾千萬元。
6年的艱苦創業路
談及海斯凱爾公司研發出的無創肝纖維化診斷系統,就必須要提到現任海斯凱爾公司總經理邵金華博士。他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轉攻生命醫學工程專業。一次,他在一篇學術文章看到“瞬時彈性成像”理論,主要講的是用低頻剪切波來檢測肝臟硬度,以便盡早發現肝臟病癥。這篇文章讓邵金華頓時心潮澎湃,從中得到了眾多啟發。
據邵金華介紹,當時全球只有法國愛科森公司成功應用了這一技術,量產了無創肝纖維化檢測儀。“我有設計彈性成像系統的底子,有生命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為什么不試著將這一理論應用于實踐呢?”邵金華說。于是他拉上本科同學,也是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兩位博士—段后利和孫錦,開啟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他們一次次建模型、寫代碼、調系統,幾乎每天都要到凌晨三四點鐘才能休息。低頻剪切波強度小了,肝臟沒反應;強度大了,就影響判斷……就這樣他們不停地寫著一堆平常人看來高深莫測的代碼。
一年多下來,系統漸漸有了頭緒,不同模塊之間的協作也逐漸變得有序。在經過動物實驗、模型實驗、人體實驗到最終的臨床實驗后,無創肝纖維化診斷系統逐漸穩定成型。
“創業團隊的上陣拼搏就如下象棋。象棋中沒有閑子,每個棋子都有自己明確的職責,總是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沒有一個是濫竽充數的。”孫錦說。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孫錦3人會時常在研發細節上不斷爭論,有時甚至是爭吵到面紅耳赤。但是,他們逐漸意識到,如果僅僅是爭論而不能解決問題,那只能是浪費時間。正如他的“象棋”理論所說,象棋棋子一致對外,從不搞窩里斗,不做自相殘殺的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力量大。“現在我們達成一致,每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態度,但是要冷靜。實在不能說服對方,我們就進行民主投票。”孫錦笑道。海斯凱爾的創業團隊在合作中不斷磨合,默契程度不斷提升,有了很強的凝聚力。
扛鼎國際醫學生物技術
2010年冬天,在清華大學附近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實驗室里,首臺檢測儀的工程樣機誕生了。但是他們三個人并沒有放松下來,而是更加謹慎地改進、完善,做到精益求精。最終全球首臺影像引導的肝纖維化無創檢測系統—FibroTouch完美亮相中國。這臺機器的獨到之處便是很好地結合了超聲波和低頻剪切波技術,可以說,比法國原有的技術更準確科學。
“及早診斷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病治療的關鍵所在。但目前臨床診斷的方法,是必須通過手術,進行肝部取樣再化驗,這種方法會給患者帶來創傷,而且容易引起出血等并發癥,操作也比較復雜。”孫錦一邊操作無創肝纖維化診斷儀一邊介紹,“這個儀器可以實現對肝臟纖維化程度的無創快速診斷。說白了,就是可以不通過手術而進行準確診斷。”
據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的一位患者說:“從整個人平躺到檢測臺,到一張A4紙大小的‘肝臟超聲和瞬時彈性成像檢測報告單到自己手里,只用了2分鐘。這些肝硬化的數據特別準確。”檢測過程使用的儀器,正是全球首臺影像引導無創肝纖維化檢測儀。很多患者也都反映:以往想要對自己的肝臟“摸底”,可沒那么容易。因為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許多肝病在被發現時,往往已較為嚴重。這時想要做臨床確認,通常需要做肝穿刺手術。整個過程下來,花上一個禮拜住院不說,還存在術后病發癥的風險。
對于海斯凱爾自主研發的這款無創肝纖維化診斷儀,業內一致認為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是全球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影像引導無創肝纖維化診斷儀”。
目前,海斯凱爾以清華大學為技術依托,產學研結合,已經持有多項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和多項國內外發明專利。項目先后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和無錫市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
為中國人民造福祉
擁有金錢對于成功的創業者來說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要成為有思想有境界的創業者實屬不易。
“2008年博士畢業后,其實也猶豫過,畢竟清華的博士畢業生一般都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孫錦的話簡單實在。確如他所言,“創業”意味著披荊斬棘,意味著一切問題都要自己解決。所幸,三位“鐵三角戰友”目標明確,英勇善戰,同時放棄了高薪Offer,毅然選擇共同創業。
“我們自主研發的無創肝纖維化診斷儀開創了國內先例,沒有樣本可借鑒,其研發過程異常艱難。還好我們一直堅持了下來。”
2010年,海斯凱爾自主研發的產品成功問世,但隨之而來的還有“發展的瓶頸”。今后的路該如何走?產品怎樣推向市場?正當糾結之時,原本以為掌握“獨門絕技”的法國愛科森公司,特地找到海斯凱爾,伸出合作的橄欖枝:“你們做到了我們下一步想做的。”對方開出了豐厚的條件收購邀約,但被三位年輕人堅定地拒絕了,因為他們想做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肝臟檢測設備。
技術型的創業公司,如果想做大,必須懂得營銷。產品再好,沒辦法配合營銷,一切等于零。就這樣三位“研究員”又開始參加園區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合作開設的“創業行—清華大學‘創辦新企業課程”。從那天起,孫錦他們不僅有了自己專屬的“創業導師”,還從創業課上學到了更多技術以外的企業經營門道。
據了解,肝纖維化在5年期內變為肝硬化的轉化率高達12%-25%,而中國潛在肝纖維化人群達到了千萬人數量以上。孫錦介紹,目前國內只有少數醫院里有無創肝纖維化檢測儀,但慢慢會普及全國。國外此類產品價格在每臺200萬元左右,而海斯凱爾每臺產品的價格在180萬元左右。孫錦和他的團隊要將優惠送給中國人民,讓國人能夠及時地享受先進科技帶來的便利。這也是他們回饋給祖國的心意。
在未來,孫錦和他的創業團隊,還計劃將檢測儀應用于甲狀腺、乳腺等其他器官的診斷之中。
鏈接
海斯凱爾發展歷程
2003年,公司技術顧問—清華大學羅建文博士首次將瞬時彈性成像的概念引入中國。
2004年,公司核心技術團隊啟動瞬時彈性成像技術的核心算法和基礎平臺研究。
2008年,公司核心技術團隊成功研發了第三代瞬時彈性成像技術,并研究將其應用至肝纖維化的體外無創診斷,以改變目前慢性肝病患者病情確診只能依賴于肝穿刺的現狀。
2010年,公司被評為江蘇省海外高層次人才領軍企業、無錫市530企業,入駐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無錫新區太湖國際科技園大學科技園。
2012年5月,無創肝纖維化診斷系統FibroTouch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醫療器械注冊證(CFDA證書)。
2014年,公司的無創肝纖維化診斷系統FibroTouch,成功通過歐盟官方認證機構TUV南德(南德認證檢測公司)的審核,正式獲得CE證書、ISO 13485體系認證證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