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后,西方經濟正在穩步走向復蘇并逐步將非常規的貨幣政策恢復正常化。然而,上周歐洲央行利率決議卻表明,西方三大主要央行的政策差別日益拉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許是幾年,歐元區與英國和美國的貨幣狀況會彼此偏離”,一位歐洲央行高官稱。果真如此,這將給國際資本流向留下更多變數。
寬松政策各不同
金融危機爆發后,寬松政策成為美聯儲、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的共同救市選擇。美聯儲再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區間后,啟動量化寬松(QE):從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接連推出四輪QE,使得每月資產購買達到850億美元。由于經濟復蘇強勁,自今年1月起,美聯儲已持續削減QE至450億美元。5月非農就業崗位增加21.7萬個,標志著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就業市場喪失的870萬個崗位被全部“收復”,這也堅定了美聯儲繼續退出QE的決心。
與美聯儲同時,英國央行在2009年3月將基準利率下調至0.5%。該行第一輪量化寬松金額最初為750億英鎊,最終在2012年7月達到3750億英鎊。據英國官方智庫全國經濟與社會研究所估計,英國GDP已回升至危機前的水平。該智庫上月宣稱,長達六年的英國大衰退正式宣告結束。雖然日前公布的該行6月利率決議仍維持既定的寬松政策不變,但分析認為英國央行加息已經指日可待。
利率格局現兩重天
與美英央行逐漸走出非常規貨幣政策不同,歐洲央行的寬松政策卻在繼續擴大。歐洲央行6月利率決議將隔夜存款利率從零下調至-0.1%,并許諾將支持銀行放貸,引入4000億歐元的更長期LTRO。歐洲央行執委科爾表示,這一利率仍將長期保持在這一水平左右,而美國和英國央行將在某一時刻升息。他稱:“顯然我們想要強調的是,歐元區和英美的貨幣狀況將長期背離這一事實,可能要持續數年時間。”
“此時歐洲央行推出負利率政策還是想刺激經濟,即通過減少借貸成本推進復蘇勢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彭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彭剛認為,不同國家具有不同的經濟目標,但政策出臺后互相之間又有傳遞。去年美國開始退出QE之后也影響到歐洲,“如果跟在美國之后,果子就都讓他摘了”,別的國家要達到自己的政策目標,有時候要采取一些逆市操作。
對于歐洲央行進一步寬松政策的效果,彭剛對北京商報記者說,“這一政策的作用關鍵在于"氣象性指引"和預期指引,通過對人們未來的預期增加一些樂觀的指示,以此來影響經濟”。歐洲央行此舉固然有其基于通縮風險的考慮,但也讓西方三大央行的利率格局呈現“兩重天”的形勢,而這勢必會對資本市場產生影響。
資金流向存變數
對于西方貨幣政策走勢是否將呈現兩重天的景象,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在全球大的復蘇背景之下,與英美相比,歐元區受通縮風險影響導致復蘇艱難的狀況似乎正有增無減,這也是德拉吉決定采取負利率甚至不排除未來推出歐版QE的可能性。”陳克新認為,在英美乃至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寬松貨幣政策發揮的經濟刺激影響都不可忽視,而歐元區卻在這一過程中一直堅持實行緊縮政策,這也是本月松口負利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彭剛稱,歐元區實行負利率等政策為國際資金流動趨向提供了多種選擇。
自去年下半年美聯儲宣稱將削減QE以來,資金回流已導致巴西等諸多新興市場陷入困境,而歐元則不斷上漲,引發歐洲央行擔憂。歐洲央行一個目標是打壓歐元價格,如若成功,將對資金回流發達國家的趨勢形成沖擊。但在上周的負利率等政策發布后,歐元兌美元匯率在經歷暴跌之后又回升至政策出臺前的水平,這似乎意味著匯市暫時并不買歐洲央行的賬。
“在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走勢不同的情況下,很難預測接下來資金流的流動趨勢。”陳克新坦言,一方面,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將導致更多的海外資金流向高利率的國家,如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當然也包括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已經對美聯儲加息節點產生心理預期,因而預計美國將進一步從新興經濟體“吸金”,但這僅是在一般情況下的預測,簡言之,預計接下來金融市場資金流將尤其對部分新興國家產生一些沖擊。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