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一直是很多學生的一大困擾,因為物理科目的特殊性,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物理有一定的興趣。筆者從事高中的物理教育以來,對物理教學有著一定的見解,本文將從新課改以來對物理教學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物理;教學;改革
一、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教學改革雖然已經實施多年,但是迫于社會、家庭、政策等方面的壓力,改革并不能很好的進行。為了“升學率”、“高分”,很多學校的教學仍然是傳統教學為主。物理作為一門實驗科學有其特殊性,學生沒有興趣不能理解就難以學好物理,“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作者不在少數。我們為了學生最終的高考,很多時候物理教學都是采用“題海戰術”,長期的應試教育不能激起學生學習好物理的興趣,高中物理課難,講高中物理課更難。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高中物理教學勢在必行。
二、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提議
1.增加并逐漸完善實驗課,提升學生興趣
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物理公式的原因就是沒有較多的物理實驗課,物理教學能否達到最優效果,能否協調運轉,最關鍵的問題是教師正在物理教學中能否讓學生喜歡物理,學生對物理課感到乏味,就難以達到最終目的。所以興趣的培養必須是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相結合。作為實驗科學的物理,我們必須要在實驗課上下功夫,逐一分析研究。通過趣味性的實驗改進,讓同學們能在歡樂的氣氛下就懂得物理原理,了解公式的由來。一些簡單的實驗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或自己動手來解答。這樣,將課內、課外,和自己動手做實驗結合起來,學生既學到了和物理相關的知識,又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培養學生利用物理實驗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物理課上經常有實驗性較強的章節,這些章節教師要起到一個示范作用,采用讓學生自己動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加深印象。一些演示實驗并不能便于學生理解,要設法改為學生實驗,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課外進行小實驗。要認真做好回來反饋給課堂。通過對學生進行實驗思想、實驗方法(如對比法、比較法、模型法、平衡法)等科學方法教育加強學生實驗觀察方法的培養,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實驗、培養實驗能力,開拓創造性思維。但是這些預計的效果只有通過完善的結構才能在實驗教學體系取得。因此,每個學期,各個物理教師應該按照教材大綱制定詳細的教改方案,確定最終要達成的目標,建立配套的組織,專人進行操作。各個小部分采取相應的措施達到最終目標。從而發揮出整體結構的最大優勢。 2.增加物理課堂趣味性,改革課堂教育方法
課前首先讓學生預習即將學習的章節,要求他們通過看書猜想或者上網查詢相關知識預測一下實驗現象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學生就會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在課上就讓學生帶著預習時的不足和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總結。這樣不僅達到了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地位讓學生當主角,更加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對學習物理新知識的探索熱情,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動手實驗的能力。教師必須突出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我們在選擇教學法要從教材的實際內容出發,在現有的眾多物理教學方法中進行比較分析,最后得出經過優化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在成功的物理課中我們可以看出,都是幾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統一組合,而不是幾種教法的簡單拼湊,這樣成功的物理課一定是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科學正確并且帶有創造性地進行優化選擇、認真實施的結果。
物理教學改革中教師也要優化課堂的講解方式。物理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必須具有強烈的科學性、針對性、綜合性,每個章節的內容不同就可以隨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對教材內容從知識結構、邏輯關系推理、理論來源等方面作全面完整的講解;對實驗性較強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就做實驗性的講解。對考試的重點、難點、關鍵內容或學生容易發生差錯的問題,作分解點撥式講解;在學生獨立思考、閱讀或者進行練習訓練之前,作提示性講解;根據學生在預習復習中的疑點,應用釋疑性講解。
總之,物理課堂的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學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授課方法。
3.物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多樣化
在傳統高中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相對是靜態的,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非常有必要建立起一種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動態教學評價體系。和相對傳統的靜態教學評價不同,筆者認為新的評價體系應具有以下特點:(1)動態把握學生綜合的發展狀況,不能只注重物理分數,要將各種教學評價的方式結合起來。(2)教學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生的現實表現,忽略全體學生的未來發展狀況,因為每個學生水平不同,所以要重視每個學生的已有水平。(3)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并不是單方面的,這其中也包括教師評價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相評價等等,學生給教師提意見加強教師教學水平,教師給學生提意見增強學生水平。教學評價是評價者與被評價之間互動的過程而非單項的指責性批評。(4)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智力因素評價與非智力因素評價相結合,鼓勵與指責相結合等等。
【參考文獻】
[1]張松林.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思維發展[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9(Z1):53
[2]李文軍.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與創新[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0(01):23
[3]閻金鐸,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4-148.
[4]鄭新忠.淺談高中物理總復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物理,2009(3):1-4.
[5]徐福萌.現代教育技術基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4-25.
【作者簡介】
呂超,男,(1979——)遼寧朝陽人,朝陽市第一高級中學,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新華路1段151號朝陽市第一高級中學,122000,大學本科,物理教育,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
(作者單位:遼寧省朝陽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