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俊
2013年,畢節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緊扣改革發展大局、大事、大勢,突出試驗區特色,宣傳思想工作呈現五大亮點,為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畢節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主動作為
著力構建大宣傳格局
積極作為科學部署。全國、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后,市委對如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及省委趙克志書記講話精神,抓好全市宣傳思想工作,先后三次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市委宣傳部兩次召開會議進行貫徹落實。
加強保障激發活力。率先在全省啟動配備鄉(鎮、辦事處)黨委專職宣傳委員,增編組建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縣級),內設兩個副科級機構,新增10名事業編制。投入500萬元發展文化產業,每年將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辦公經費100萬元納入財政預算。
強化培訓提升素質。邀請吉林日報社、人民網等新聞單位領導和資深專家到畢節培訓網絡輿情監管業務3期(次),組織一批新聞從業人員深入基層深化“轉、正、改”提升業務素質,將全國全省全市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納入市委黨校縣(處)級和鄉(科)級領導干部重要培訓內容。
傳經送寶
創新推出農民講師團
廣泛組織開展農民講師團創建和巡講,全市農民講師深入群眾巡講,闡釋、傳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農村實用技術和致富經驗。“農民講師團”宣傳載體深受群眾歡迎和好評,被中央宣傳部授予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稱號。一年來,共開展巡講1692場(次),培訓農民213932人,充分發揮了“六大功能”效應:
農民講師團通過巡講及時傳達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黨委政府的方針政策,幫助農民認清當前形勢,把握發展趨勢,更新思想觀念,進一步提高農村群眾的政策知曉率,充分發揮了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揚聲器”作用;
通過巡講推廣農村先進適用技術,指導幫助群眾建設科技示范園區,規劃布局創業帶富示范點,促進農村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充分發揮了農村實用技術推廣的“直通車”作用;
通過巡講加強農村法制教育,努力增強農民法制觀念,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為農村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充分發揮了農村和諧穩定的“連心橋”作用;
通過巡講讓群眾及時掌握農業市場信息,幫助群眾學習實用技術、致富經驗,從而拓寬致富門路,保障農民增收致富,充分發揮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助推器”作用;
通過巡講及時將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傳達到群眾中,指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導群眾思進求變,換腦子、找路子,比學趕超,充分發揮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者”作用;
通過巡講以建設生態文化規范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指導幫助農村群眾進行“兩個硬化”,引導農民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著力創建適宜創業居住的幸福小鎮,充分發揮了美麗鄉村建設的“領跑人”作用。
外塑形象
切實做好大外宣工作
著力推廣畢節經驗。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等中央媒體上刊發(播)稿件242條,在《貴州日報》、《當代貴州》、《貴州電視臺》等省內主要新聞媒體上刊發(播)稿件895條,其中在《人民日報》刊發稿件8條,《貴州日報》刊發頭條16條、20個專版,在《當代貴州》出刊一期專輯、兩期專題,在貴州電視臺刊播頭條稿件32條,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輿論環境。
創新推出主題宣傳。扎實做好美麗鄉村“兩個硬化”、“改革新觀察”、“五個一工程巡禮”主題宣傳,在中央主流媒體發稿60篇(條),省級發稿150篇(條),市內媒體發稿2449篇(條)。與貴州日報社合作,開設“貫徹試驗區規劃·譜寫畢節新華章”專欄。目前《貴州日報》發稿81篇(條),其中6個專版。在《當代貴州》推出一期美麗鄉村專題。
整合網絡強化宣傳。在新華網貴州頻道開設“落實試驗區規劃·譜寫畢節新華章”專題,截止目前發稿61篇(條)。在人民微博、新華微博、微畢節共發布微博636條,在全市營造了推動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牽頭聯絡大理、麗江、昆明、宜賓、昭通、涼山、楚雄、曲靖、六盤水、黔西南、攀枝花等川滇黔十二市(州)委宣傳部,合力做好網絡輿情監測、應對和引導,積極推進相應主題文明傳播,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傳播網絡文明新風,提升文明辦網建設質量,積極匯聚網絡文明正能量。
清潔環境
深入開展農村環境建設
堅持上下聯創、城鄉共創、示范帶創,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升村(居)民文明素養為宗旨,以開展“多彩貴州文明行動”和建設“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抓手,廣泛開展農村文明衛生創建“百千萬”工程,著力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集結號”吹響,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精心組織,狠抓落實,邊宣傳發動、邊集中整治。目前,清潔莊園、清潔田園、清潔家園的“美麗風暴”席卷全市。
深入開展百個文明衛生鄉(鎮、辦事處)創建活動。充分發揮“結對”作用,干群同心,上下協力,整合資源,全面統籌,深入推進黔西北民居改造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組織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大創建行動”,對農村生產生活污染進行“大掃除”,進一步深化“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內涵。通過創建文明衛生鄉(鎮、辦事處)實現廣大農村換新顏。
深入開展千個文明衛生村(社區)創建活動。把開展“百千萬”工程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緊密結合,扎實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兩硬化”(院壩硬化和連戶路硬化)工程,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和村(居)民衛生管理,落實衛生防疫措施,健全衛生保健網絡。大力推廣致富實用科技,拓展致富渠道,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優勢產業。通過創建文明衛生村(社區)實現鄉村大變臉。
深入開展萬戶文明衛生戶創建活動。充分利用農民講師團開展文明健康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切實加強改水改廁工程,家家戶戶全動員,積極治理整頓“臟亂差”,搞好庭院綠化、美化、凈化、亮化。短短數月,“美麗鄉村”的正能量在匯聚,好聲音在傳播,農村環境漸漸清潔,農民衛生習慣慢慢養成,干部作風也在轉變,“美麗效應”日漸顯現。
結合實際
夯實文化發展基礎
精心編制縣域文化發展規劃。七星關注重文化與旅游共融發展編制《七星關區2012-2022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赫章突出開發“天上石林、天上花海、阿西里西大草原”等特色自然資源和夜郎歷史文化資源編制《阿西里西旅游景區(含夜郎王城)建設規劃》,納雍著重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制定《納雍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全市8個縣(區)均制定了各有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彰顯效益建設文化產業項目庫。充實完善文化產業項目庫,開展好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工作。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出爐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作品,培養一批文化產業人才,成立一批文化中介機構,搭建一批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目前,完成入庫項目147個。
突出特色初定縣(區)文化品牌。七星關定位“三省鎖鑰·避署天堂”品牌,大方定位“奢香故里·古彝圣地”品牌,黔西定位“人文水西·魅力花都”,金沙定位“茶鄉古道·麗水金沙”品牌,織金定位“溶洞王國·秀美織金”品牌,納雍定位“苗舞圣地·生態茶鄉”品牌,赫章定位“夜郎故里·貴州屋脊”品牌,百里杜鵑定位“地球彩帶·杜鵑王國”品牌。
著力打造《磅礴烏蒙》大型舞臺史詩劇目。注重體現歷史文化底蘊和市場效益,充分展示畢節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提振廣大群眾建設畢節、發展畢節精氣神。
優化內涵組織“烏蒙文藝獎”評選。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開展評選活動,推出一批富有試驗區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豐富人民文化生活。
注重效應開展文化名人·名作評選。通過活動激發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熱情,著力培育和發現一批德藝雙馨的文化藝人。
彰顯價值做好文化遺產公布保護。組織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建立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分層次、分步驟進行修繕、保護、挖掘和開發利用。
寓教于樂辦好“烏蒙文化節”。舉辦第一屆舞蹈·聲樂大賽,以文化旅游活動為依托,以重點景區為載體、以精品旅游線路為紐帶,以節造勢,辦節興旅,推動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作者系畢節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