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瑞泉
茅臺集團在打造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推行清潔文明生產等領域,投入的資金和力量一年比一年多,并不斷在更廣泛的空間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實現“美麗中國”傾盡一個釀酒行業領軍企業的力量。
“中國夢”是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政治宣言,道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共識。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夢”宏大詩篇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的發展走到今天,已面臨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刻不容緩。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特別是像茅臺集團這樣在世界已具有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大品牌企業,理當把勇擔生態責任作為企業的基本良知,自覺扛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為構建美麗中國走在積極履行生態責任的最前列。
理念與行動:
履行生態責任考量企業良知
早在本世紀初,茅臺集團就提出了“綠色茅臺”理念,并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廠區環境治理,逐步實現了污染物的達標排放,還投入巨資推進茅臺鎮環境整治工程。此外,在技改擴能中,茅臺集團堅持環保先行,大力建設循環經濟園區。
據預計,隨著茅臺集團老廠區技改和技改擴能項目的實施,到2015年,茅臺酒產量將達到4.5萬噸以上,系列白酒產量將達到6萬噸以上。與此同時,酒糟的產量也將大幅度提高。
2009年,為解決酒糟隨著白酒產量的增長而增加的問題,茅臺集團耗資近10億元,啟動茅臺循環經濟二合園區301廠建設工程。2012年,茅臺集團在采取資源化處理方式,將園區酒糟轉化為蛋白飼料的基礎上,又投資60多億元,啟動茅臺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壇廠園區建設。
作為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建設重點項目,茅臺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壇廠園區的建設對白酒行業固廢利用、產業鏈延伸、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都具有較大示范帶動作用。壇廠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將企業生產擴能后產生的幾十萬噸酒糟,進行循環再利用,轉化成有機肥,再用來生產有機高粱。生產出來的有機高粱又用來釀造茅臺酒,從而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茅臺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壇廠園區建成后,園區清潔生產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也將比2005年下降16.9%,冷卻水重復利用率達80%以上,酒糟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此外,在茅臺集團的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中,有一項是赤水河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事實上,茅臺從未忽略過對茅臺酒水源的保護。
在赤水河上游100公里內,迄今沒有一家化工廠,也沒有因工礦建設影響赤水河水質。
1995年10月,為建立國酒水資源保護區,茅臺酒廠作為全國第一家企業,正式進入國家水系統防污染管理網。2011年7月,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有力地推動了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
茅臺是中國唯一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于一身的白酒品牌。從田間生長的糯高粱開始,國酒茅臺精心打造了一條“綠色供應鏈”。從原料的綠色獲取、供應商的綠色供應、產品的綠色加工到廢棄物的綠色回歸,整個綠色供應鏈倡導低消耗、低排放,在保證國酒茅臺綠色、有機、健康品質的同時,實現了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企業始終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企業是否自覺履行生態責任,是彰顯社會責任和良知的重要考量。一直以來,茅臺集團作為一家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大型國有企業,一直自覺秉承“環境護企”戰略,把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的產品質量視為生命,自覺履行生態責任。
宏愿與價值:
從“經濟人”到“生態人”
2012年12月12日,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年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生態文明水平的高低,最直接的標志就是環境質量的高低。在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中國環境保護事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而在茅臺集團的企業文化理念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是“品質、品牌 、工藝、 環境 、文化”。把“環境”列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中,這在中國并不多見。茅臺制作生態環境規劃,保護赤水河的生態環境,對茅臺酒廠區進行生態環境建設,建立有機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等,都充分說明了茅臺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強化生態責任理念,充分履行企業對生態保護的承諾與責任。
我們可以從更大的背景,來觀察這種“核心競爭力”的價值所在。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而代價卻是碳排放處于世界前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企業的角色尤其重要。
企業承擔的生態責任,并不是企業的額外負擔,而是企業尤其是食品企業保證產品品質、彰顯和提升自身軟實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被賦予的新時代歷史使命。企業變“經濟人”為“生態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有專家指出,企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角之一,絕不能因為個體利益而損害環境,破壞生態,而當積極將生態文明建設與企業綠色生產相結合,使生產與生態和諧融為一體,將生態文明建設與企業文化理念相結合。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的行為規范、行動指南、激勵約束,唯有將生態文明理念植根和體現在企業文化中,才可切實履行好生態責任。
多年來,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一直被更多中國企業當做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任務。
對此,茅臺從未有過絲毫動搖和懈怠。
長期以來,茅臺集團在打造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推行清潔文明生產等領域,投入的資金和力量一年比一年多,并不斷在更廣泛的空間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實現“美麗中國”傾盡一個釀酒行業領軍企業的力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釀造高品質白酒的基礎。
對于茅臺來說,維護赤水河流域和茅臺鎮自然生態環境,是立身之本。水是酒的命脈之源,沒有好水,釀不出美酒。茅臺酒的生產,對赤水河流域和茅臺鎮的自然環境有著特殊的依賴。一百多年來,無論是昔日在作坊中苦心琢磨的釀酒匠人,還是今天分布于全球營銷鏈條上、為茅臺服務的現代團隊,對生態環境的敬畏都令人感佩,“塑生態文明意識,釀中華民族精品”已成為全體“茅臺人”的內心共識。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能擁有一個藍天白云,綠水青山,適宜人居住的環境。這樣的要求逐漸成為了每一個人心中對實現“中國夢”的期盼。這一期盼,無疑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業作為經濟道德人,具有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本質維度。盲目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許多企業生態本質的異化。人們期盼企業生態本質回歸的呼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
事實上,大型白酒企業主動承擔生態責任,符合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也是白酒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打造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茅臺集團有充分的認識。為此,茅臺集團不僅制定了生態環境建設規劃,還與當地政府共同制定了打造全新茅臺鎮的專項規劃,并投入巨資開始實施。不久的將來,一個更加美麗的茅臺鎮將展現在世人眼前。
同時,茅臺集團通過對供水,排水系統的優化,優化以后規劃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經污水干管收集,終匯入規劃污水處理廠,雨水經規劃雨水干管收集就近排入受納水體。排水系統分為雨水排水系統和生產、生活污廢水排水系統。窖底水、鍋底污水為生產高濃度廢水,單獨收集后排到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為普通污水,先經過化糞池初級處理后收集排到污水處理廠。
以生態為原則,因地制宜在茅臺鎮建立城鎮綠化系統,把山體、水體有機結合,在規劃布局上適度體現茅臺特殊風貌,以赤水河右岸的綠色景觀帶為景觀主軸,構筑廠區網絡狀景觀帶,塑造工業園區景觀風貌,強調建筑風格的統一協調,以現代建筑手法和元素適度體現傳統、地域文化,最終形成統一的特色鮮明的格局。
茅臺集團履行生態責任的一個宏愿,是為實現“美麗茅臺”,全力打造鎮在山中,山在鎮中,水環繞著鎮,鎮環繞著水的干凈、整潔、美麗,適宜人居住的幸福小鎮。
觀照作為民族工業一面旗幟的貴州茅臺集團,無論從她的昨天與今天,我們都能清晰地看到,這家企業為建設生態文明,履行生態責任的作為已具有普遍的示范意義。(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