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偉 董靜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要切實建設好、管理好,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強調,“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項國家戰略。”它的戰略定位主要體現在四方面。
一是我國主動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新一輪全球投資和貿易規則制定的重大里程碑。近年,美歐等發達國家在主導并積極推進“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及“泛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合作伙伴關系(TTIP)”等 12個區域性的貿易與投資協定談判。這些協定可能取代傳統WTO規則,成為新一輪國際貿易和跨境投資的新規則和新機制。中國被排斥在上述協定談判之外,并有不斷被新的國際經濟體系邊緣化的危險。這將嚴重制約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及國際經濟合作,削弱我國正在提升的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和話語權。只有選擇直接參與談判,才能使以TTP等協定為基礎的新一輪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向著有利于中國國家利益的方向前進。自貿試驗區以負面清單加準入前及準入后國民待遇為核心,重在建立與國際新規則相銜接的經濟管理制度和營商環境,旨在通過“說國際話,做國際事”,以實際行動對外展示我國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新格局的決心和信心,為我國積極參與新一輪國際投資與貿易規則制定,進而爭取一定的話語權探索新路(例如,2013年,中方同意將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納入談判,“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才取得實質性進展)。毫無疑問,自貿試驗區將與深圳經濟特區、浦東開發開放、我國加入WTO一樣,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及深化改革進入新階段的核心標志。
二是我國參與新一輪國際投資和服務貿易領域合作與競爭的排頭兵。1990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在全國批準設立了保稅區及綜合保稅區等6類近120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作為加工貿易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它們在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但是,面對新一輪的以服務貿易為主的高層次的國際經濟合作的新要求,這些領頭羊急需尋找轉型升級之路。上海、廣東、天津、重慶等地都將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這些海關特殊監管區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及核心目標。上海自貿試驗區重在建立符合國際通行規則,促進國際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及自由化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營商環境,建設我國“更大范圍地引進來,更容易地走出去”的新型國際經濟合作平臺,代表中國率先深度嵌入全球金融與貿易價值鏈,在更高層次上參與新一輪國際貿易與投資領域的競爭與合作。這不僅可為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轉型升級,繼續成為我國以金融和服務貿易為核心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引領者探索方向;更可為帶動全國各地積極參與國際新一輪競爭與合作、有效防范和控制系統性風險、培育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探索新制度、新機制、新模式,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我國實施“用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戰略的核心突破口。我國改革開放36年的巨大成就雄辯地證明,“用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經濟從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選擇。汪洋副總理指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建設,對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有引領意義,是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由于TTP等談判70%以上的議題聚焦在競爭政策、國民待遇、投資壁壘、勞工標準、安全標準、環境標準、知識產權等促進更高標準的投資貿易與商業便利化的邊境內措施(而非關稅及海關措施等邊境措施)上,加上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換檔期及結構調整的陣痛期,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屢遇瓶頸、邊際效益不斷衰減。這就要求我國必須更多地通過擴大開放、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來融入國際經濟發展體系、釋放新的國內發展空間。“中國走到了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新的開放試點……要用開放促進改革。”(李克強)自貿試驗區以“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為核心目標,通過簡政減權、限權放權,減少事前行政審批和直接管理,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和間接管理,探索以市場配置資源為決定性的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政府經濟管理制度和模式,為使市場機制及制度創新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探索經驗。
四是我國實施“促進服務業成為產業發展新動力和新增長點”戰略的試驗田。為適應新一輪國際投資貿易規則以金融及服務業作為開放重點要求,逐步解決我國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戰略性新興產業近期難以成為增長支柱、內需擴而難大、產業發展缺乏新增長點等問題,自貿試驗區重在推進國際金融與服務貿易、離岸金融與貿易、國際投資等現代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和功能拓展,重在建立方便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管理制度和服務體系。這不僅將我國的經濟全球化戰略從以貨物貿易和制造業領域的開放為主提升到國際服務貿易及對外投資等層面,更為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產業結構,逐步把現代服務業和對外投資作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增長點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鏈接
自由貿易園區
(Free Trade Zone,FTZ)
自由貿易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自己境內設立的隔離的置于海關管轄之外的特殊經濟區域。主要有隔離封閉、境內關外、港區結合、有特殊政策支持等特點。其核心是促進國際投資與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2013年9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試驗區)。它包括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面積共28.87平方公里。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