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新形勢下中央對科技創新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當前最為緊迫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我們要緊緊圍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破解科技創新“四不”問題,從科技創新活動的各個鏈條、各個環節入手,沖破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消除體制機制的障礙,真正讓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發揮主體作用,讓市場在創新資源的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從而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各項創新更好更快地惠及人民。
企業是市場主體。只有讓企業“動”起來,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才能使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落到實處,才能讓技術創新活動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才能實現“打通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的科技體制改革的目標。從實踐看,只有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完善企業主體并主導的技術創新體系,才能促進企業“更想創新、更敢創新、更能創新”。大力培育并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重點企業研究院等研發體系建設,可以更好地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不斷增添企業內在的創新動力和活力,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
技術市場是打通技術與產業的路由器和轉化器。只有讓技術市場“活”起來,才能為創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創造條件。培育技術市場,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結合部,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關鍵是要堅持企業化的市場運作機制改革,克服“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事業化運作機制,同時,要強化以實績為導向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評價機制與政策創新,加快培育高品質的能作為、有作為的企業化運作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和技術經紀人;不斷健全鼓勵技術轉化的政策與社會導向,推進技術產權化、產權資本化、交易電子化、成果轉化市場化。只有把技術市場搞活了,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就會源源不斷聚向浙江、落地轉化。
科技人才是第一資源。只有讓科技人才“轉”起來,去到“一線”研發或創業,才能打破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讓創造社會財富的創新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的活力充分涌流。要努力拆除制約人才合理流動和創新創業的藩籬,激勵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走出“象牙塔”、走進主戰場,走向高新區、走向企業,有效開展各種合作、協同創新,聯合創辦各類高科技企業;要打通社會資源與科技成果資源結合的通道,全力支持科技人員創業、民間資本投資科技領域創業、創業資本與科技成果相結合創業的“三創業”活動;要完善鼓勵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政策,建立重實績、重貢獻的薪酬激勵機制。總之,通過深化改革,要建立一流的人才使用機制,建設一流的科技創業環境與更加先進的科技創業體制。
高新園區是核心載體。只有讓高新區“強”起來,成為創業創新的熱土、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根據地,才能更有效地建設創新型省份和工業強省。習總書記在大連高新區考察時指出,高新區要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這為高新區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高新區建設必須凸現產業特色,堅持錯位布局,促進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與做強做優;必須加快完善轉型升級機制、強化考核評價,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發揮“四個帶頭”作用;必須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融合發展,堅持高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真正把高新區建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兩化”融合的先行區、科技改革的試驗區、協同創新的示范區、產城融合和生態文明的新社區。
科學技術關鍵在轉化應用。只有讓科學技術“用”起來,更好地融入生產生活,才能造福于企業與社會。要綜合運用政府采購、市場培育、需求創造、風險補助等多種措施,以市場引領創新,以應用促進發展,使科學技術更好地走進車間、走進生活,造福百姓。要加強政策創新,全面建設節能減排、綠色安全產品與裝備使用的補貼制度,推進新產品、新裝備、新服務開發,促進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機器換人”、“電商換市”的步伐,為“五水共治”、霧霾治理、城市治堵、糧食安全、食品藥品安全、人民健康、公共安全等重,提供支撐,真正使科技惠及于民、造福社會。
提升績效是根本目的。只有讓科技成效“顯”起來,才能更好地引領各方面、全社會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加快科技評價體系與評價制度的改革,實行以業績評價、市場評價、創業評價為主的評價制度,改革科技獎勵(評價)方法,建立完善第三方評價、大數據云計算評價、公開公布評價結果等制度,讓科技創新的業績、價值能客觀、準確、實時、充分地體現出來,講好科技創新的好故事,提供正能量,引導大投入。
新一輪科技改革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要堅持“不等待、不觀望、不懈怠”,按照“打頭陣、當先鋒、做尖兵”的要求,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驅動發展上來,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勇于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以釘釘子的韌勁狠抓改革工作的落實,不待揚鞭自奮蹄,乘風破浪勇向前,努力開創科技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