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述河
應用題是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常見的數量關系,問題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樣,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關鍵。只要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對解答應用題產生興趣,應用題解析就會迎刃而解。
一、認真審題,理解題意
認真審題,理解題意就是要求學生在解答應用題前弄清每句話、每個詞、每個字的意思,弄清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既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又有利于學生又快又準確地解決問題。通過讀題弄清題中給了哪些已知條件,要求的問題是什么,應該用什么方法去解答。學生不會做,往往是不理解題意,如一根鋼管長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還剩多少米?誰的7/10,誰的1/3需要準確理解,一旦理解了題意,其數量關系也就明了。
二、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是指應用題中已知數和未知數之間的關系。只有搞清數量關系,才能根據題意選擇正確的解題方法,把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方程式,通過計算進行解答。有些數量關系比較復雜,我們可以充分發揮線段圖的直觀教學作用。線段圖具有一定的直觀性,能夠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揭露隱藏著的數量關系,從而正確掌握數量關系。應用題的分析方法有分析法、綜合法和分析綜合法,具體用哪種方法則需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法從條件入手比較容易掌握,但其缺點是學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鄰的兩個已知條件就進行計算,而忽略了后面的已知條件,未從整體考慮。分析法是從問題入手稍難一些,但能使學生從整體出發,根據所解的問題提出所需的條件,從而較正確地確定中間問題。很多問題需要綜合運用才能正確分析出數量關系,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開始教學解兩步應用題,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條件入手,逐步轉到訓練學生從問題入手,這對提高學生解多步應用題的分析能力很有幫助。至于學生自己解題時用哪種方法分析,教師可以不必加以限制。
三、應用題教學要與生產生活相結合
教師教學時不僅是使學生掌握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學會分析數量關系并進行形式解答,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如“行程問題”這部分教材涉及到相遇問題、追及問題,還有相向而行、背向而行等問題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又如講百分數問題,與股票漲跌百分點、商店售價打折事物相關聯,都是教學的好素材。應用題教學與生產生活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優化組合練習題
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發展智力,提高能力,需要一個逐步消化吸收的的過程,由易到難,舉一反三,精講多練,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練習題的選擇要科學合理,既不能做幾道題了事,又不能搞題海戰術,增加學生的負擔。要選擇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練習題,設計的練習題應有層次性,有適當的坡度,有一定彈性。
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探索,引導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重點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抓住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不斷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