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明
耐久跑教學是學校體育教學中最容易掌握和開展的健身運動,它不受場地、器材、年齡和性別等條件的限制,同時也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必測項目。耐久跑對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都有重要的作用。耐久跑項目本身的特點決定它也是一項枯燥、單調、極易產生疲勞的運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對這項運動興趣不濃,在練習當中或投機取巧,或請假應付,從而影響到耐久跑的訓練質量。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一些如何培養學生耐久跑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些方法。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質與健康的關系,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鍛煉的心理
“德、智偕于體,‘健康第一是一切素質的生長點,沒有健康的體魄,就很難有美好的將來。”體育理論課上,教師應向學生講述參加耐久跑鍛煉的重要性,把耐久跑教學同增強學生的體質、發展身體素質、提高學習效率等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通過耐久跑學習能增強體質,提高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以及耐久跑的健身價值及對社會、自身、學業、國防建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教師可以介紹有關耐久跑的中外體育明星的故事,激發學生把耐久跑練習作為磨練學生個人意志、戰勝自我的一種需求,進而產生主動參加鍛煉的追求和欲望。
二、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極點”,消除心理障礙和恐懼心理
參加過耐久跑鍛煉的人都有一種體會,當跑到一段距離后,經常出現胸悶、呼吸困難、頭暈、嘔吐等現象,因此產生害怕耐力跑的心理。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我們稱之為“極點”。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于“極點”的出現缺乏一定的認識,因而產生恐懼心理,主要表現為心理消極、畏懼。在練習前教師要在心理上疏導學生正確認識“極點”,使學生明白“極點”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它是由于體內產生大量酸性代謝物,從而引起體內環境的暫時性失調,引起身體機能下降,故出現“極點”現象,通過調整呼吸,適當調節跑速,“極點”使會很快消失。通過講述,學生明白道理后,就會消除害怕心理,更易接受耐力跑的訓練。
三、掌握耐久跑的正確技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耐久跑的技術主要為途中跑,重點是在跑動過程中合理地分配自己的體力,注意跑速和呼吸調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忽視這幾點,如開始的時候急速向前跑,沒有合理地分配自己的體力,在中段的時候導致自己的體力不支,無法繼續完成訓練。因此,在耐久跑訓練時,教會學生正確的耐久跑技術至關重要:上體姿勢正直或稍前頃,關節自然彎曲,前后自然擺動,步伐均勻輕松自然,軀干平穩,上、下起伏節奏感好,呼吸節奏與跑的節奏相配合,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用鼻子與半張口,同時呼吸,手臂擺動以肩為軸,前后輕松自然擺動,這樣可以減輕外力引起的疲勞,推遲疲勞現象的產生。通過在練習中的不斷訓練使學生掌握并合理地運用動作的技術要領,力求每次訓練都能完成所有的賽程,不出現中途退跑的想象,常此以往學生自己參加訓練的自信心會得到逐步的增強。
四、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很多體育教師普遍認為耐久跑是一項單調乏味的項目,對于學生來說,要想使他們長期保持一種積極良好的學習心態,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變,真正把每一名學生都吸引到課堂中來。我的做法是采用多樣化、優質化的教學方法,具體有以下兩點:
1.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改變傳統使用一種教法,或固定在某特定一環境中教學的現象,消除學生的厭煩情緒,充分合理地使用現有器材。如有時帶學生到校園外跑,有時在校園內改變跑線跑,跑各種圖形,或者和學生一起做游戲,有時利用比賽法來組織教學,按體質狀況,分組對抗比賽等教學方法。學生在不同環境變化中或不同訓練比賽中減少了厭煩情緒,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有一位教育學家說過:“如果使學生習慣于簡單的接受或被動地學習, 任何方法都是壞的, 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2.課堂教學的優質化
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那么,如何實現耐久跑的高效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呢?我的做法是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選擇更適合的教材,并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編,如用幾個醒目的標志物擺放在適當的位置, 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時間進行自我檢查, 使學生找出可行的跑步練習路線。經過學生的思考, 他們跑出了幾種不同的幾何圖形。在跑的練習過程中, 學生不知不覺中加強了難度, 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在運動過程中又得到了好奇的心理滿足,提高了學生對耐力跑的興趣,因此訓練質量與效果得到了保證與提高。
對耐久跑的教學,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參與運動興趣作為突破口,多練習為教學的重點。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真正產生了學習興趣, 耐久跑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耐久跑教學的“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