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赴土耳其特派記者 鐘玉華圖片說明:游客在大巴扎門口合影。鐘玉華攝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布爾作為古絲綢之路跨歐亞的重要節點,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商品。伊斯坦布爾大巴扎建成于1461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巴扎之一,同時也是世界最大巴扎之一,有至少66條室內街道和4000多間商鋪,每天吸引的顧客達25萬到40萬,其中70%是外國人。《環球時報》記者不久前來到大巴扎,如同迷宮一般的布局、令人目眩神迷的五光十色的商品、多到無法計數的商鋪、熱情到讓人無法脫身的商販給記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大巴扎有22個門大巴扎是一個全封閉的市場,記者從一號門進入的時候,當地陪同特意提醒要記得從這個門回來,因為這個大巴扎有22個門,很多人在一號門前合影,高大的拱門右上方有1461年字樣。走進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巴扎街道里,隨著絡繹不絕的人群,目不暇接地看著街道兩側琳瑯滿目的商品,記者有一種淪陷和迷失的感覺。旅游攻略書上寫,很多人就是愿意迷失在這樣的地方,因為在這里買的不是商品,更是土耳其的傳統和文化。大巴扎最初由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以出售首飾、陶瓷、香料、地毯而聞名。現在大巴扎里根據所售商品形成了若干特色街道,比如珠寶首飾、地毯、皮貨、工藝品等街區。記者發現,不論精致美麗的銅盤、風格迥異的花瓶、色澤艷麗的地毯還是精美的瓷器、小巧的鑰匙鏈,圖案最多的是“藍眼睛”。土耳其人說這是女神美杜莎的眼睛,可以驅邪避災,是幸運的象征。有時會遇到一個商鋪有一面墻是鋪天蓋地的“藍眼睛”掛件,看得你無處可藏。有時某個商鋪會有一棵小樹,枝頭掛滿藍眼睛飾物,讓人感覺那是一樹隨時可以飛走的藍鳥。這里的絲巾、地毯、花瓶、燈具,無一例外,花紋都極其繁復,色彩都極為艷麗,土耳其特有的花花草草以及文化符號,都是花紋的素材,比如被作為國花的郁金香,比如伊斯蘭教蘇菲教派的旋轉舞。記者看到,在賣手繪燈具的一個小商鋪,一群東方游客幾乎被閃爍著迷人光彩的各種彩燈“催眠”了,這些彩燈是古老的阿拉伯神燈的造型,鏤空的花紋,各種顏色的組合十分和諧美麗,令人愛不釋手。折射千年經商文化世界各地的游客集結在此,商販們一般至少會說簡單的幾國語言,當你從攤位旁經過,只要稍微瞥一眼某個攤位的商品,攤主就會熱情地迎上前,用各種語言先和你問候一番,當得知記者來自中國,他們便開始夸贊中國,甚至有一個商販聲稱自己美麗善良的女朋友來自中國。如果你繼續和他討價還價下去,他就會請你喝紅茶,這是土耳其特有的傳統飲品,土語發音是“恰伊”和中文的茶的發音相似,據說經絲綢之路從中國傳過來。商販請客人喝的紅茶不是自己泡的,而是從專門賣紅茶的小販那里買的,市場里有以賣紅茶為生的小販,一般拎一個圓形托盤走街串巷挨個店鋪兜售紅茶,一小杯合3元人民幣。記者走進了很多家絲巾圍巾店鋪,店主迅速地向記者展示各種花色,殷勤地幫記者圍上各種絲巾、圍巾,即使不買,也沒有絲毫不悅。記者和不同的小販討價還價有幾次過于投入,以至于小販認為遇到了大主顧,非要請記者喝紅茶,記者怕買的不夠多,不好意思喝人家的茶,非常艱難地拒絕喝茶、脫身。據同行的另一位記者說,她和一個小販就一件皮衣討價還價,最后雙方都心跳加快,上氣不接下氣,小販在她佯裝不買后追了上百米,把她追回。記者不由得感慨,小販們的執著和敬業是作為古絲路重要節點的伊斯坦布爾人經商傳統的一個折射,一個大巴扎何以能500多年貿易從未停歇,不僅因為貨物本身,更因為商業文化的魅力。大巴扎覆蓋七八個街區大巴扎可以說是一個帶屋頂的城市,覆蓋七八個街區,里面有餐館、咖啡館、銀行、郵局、警察局。經過多次打聽,記者終于從大巴扎的小街小巷中重新走回正對一號門的大街,走出一號門,記者無意間發現一個類似男衛生間的地方對著大馬路開著門,里面幾名男性在洗腳,擦腳,納悶這是怎么回事,難道集中洗腳?當地陪同介紹說,大巴扎的四個主要大門位于兩條主要街道的末端,這兩條街在大巴扎的西南角附近交叉。一條街結合了巴耶塞特二世清真寺、巴耶塞特廣場和奴魯奧斯曼尼耶清真寺。一會就是例行的禮拜時間了,每次禮拜前需要提前洗腳沐浴。此前在大巴扎里面,記者還看到了古老的大理石打造的飲水設施,仿佛一個大大的紀念柱,四面有水龍頭。另外大巴扎里還保存并使用著17世紀的商亭。可以說大巴扎是一個集中保存了土耳其傳統文化的地方,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方面。▲
環球時報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