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思卓
(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河北 石家莊 050064)
在20世紀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政府改革運動,西方許多國家都因此改變了公共管理模式,而這場政府改革運動就被稱為是新公共管理理論。在這場新公共管理運動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西方各國的政府行政管理,徹底改變了傳統行政管理模式,在政府管理思想和職責上進行了改革,吸取了私營企業中的管理經驗,將這些先進地管理經驗融入到政府管理模式中,用私營企業的管理模式促進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政府、社會、顧客三方,如何將這三方之間的關系協調好才是政府部門最為重視的。同時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中主要提倡以下幾點觀念。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推行后各國政府就注重將政府的管理職能都明確清楚,不再是傳統管理模式中的混亂狀態,政府在其中主要做的是掌握全局,將政府各個部門都發揮出其各自的作用,將各部門之間緊密聯系起來,相互協調,以服務人民為主體。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中明確提出了政府部門要改變對公民的思想觀念,要將公民作為政府的顧客,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公民,根據公民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務政策,要嚴格禁止官僚主義的出現,要將公民擺在首位,急公民之所急,想公民之所想。
在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中容易出現各部門之間的混亂狀態,沒有明確的分工,這時政府部門就應該積極借鑒私營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和手段,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還可以為人民提供更優質服務,加強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權威性。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中提出了政府工作效率差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政府部門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沒有壓力,這樣就會得過且過,不能帶動政府行政人員的積極性。所以政府部門就應該吸取新公共管理理論中的內容,將政府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將競爭機制引入到政府管理模式中,通過競爭機制帶動各個部門之間的競爭,這樣就會在競爭中提升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也刺激行政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也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中,管理手段過于單一,政府職能混亂,很多部門根本不能分清自己的職能,這樣就給政府行政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多困難。在新公共管理理論提出后,各國政府都對政府管理職能進行了反思,在反思后對政府職能進行了優化和調整,加強了政府職能的明確性,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政府部門能更快地處理。
在我國通常將公共管理成為是行政管理,其實也就是指政府部門的一切管理職能,不會存在盈利性質,近些年我國也針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提出進行了反思,在反思過程中將我國的政府職能進行了明確分工,同時還建立了第一部門、第二部門,在這兩個部門之外還成立了第三部門,三個部門的出現也就預示著我國政府管理模式的完善,由前兩個部門執行政府權力,同時由第三個部門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管理,隨著我國第三部門的逐漸壯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在不斷完善,第三部門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也在日益增加。
由于近些年我國政府對于管理模式的逐漸重視,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出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斷加強我國政府職能的工作能力,將人民作為政府服務的對象。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出現,對于我國政府管理模式的改革帶來了巨大影響,我國政府傳統管理模式中管理手段過于單一,不能將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出來,而且在政府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貪污腐敗問題,這就給政府職能的權威性帶來了威脅,很多管理方式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對政府角色和職能進行重新定位,要將政府、社會、與公民之間的關系重新規劃,尋找最為適合我國改革發展的管理模式,要將權力分散給第二部門和第三部門,接受第三部門的監督,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尋找不足之處,然后進行改正,將政府建設成服務型政府。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提出后各國政府都將目光投入到其中,很多國家都在對政府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我國政府在此方面也不例外,對傳統政府管理模式進行了反思,借鑒新公共管理理論中的政府多元化管理模式,在我國政府行政管理中進行初步試驗,在很多地區都出現了許多非盈利機構,這些機構的出現一方面是為了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要對當地政府的行政管理進行監督,避免政府部門貪污受賄問題的出現。政府部門首先要將第三部門的職能進行詳細規劃,不能將第三部門只是作為一個形式,要培養專業的人才組建第三部門,在市場經濟體制方面也要進行改革,政府部門要吸取私營企業的管理經驗,改變原有的管理模式,要對一些重要物品進行政企合作,改變政府壟斷的局面,根據人民的需求進行政策上的改革,在權利的行使上要保持民主的原則,將群眾的需求作為政府服務的重點。
[1]陳振明.評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國社會科學,2000.
[2]沈榮華,魏剛.公共行政學世界百年經典原著導讀[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