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輝
(長春光華學院,吉林 長春130117)
黨的十七大把弘揚中華文化, 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為社會科學文化信息中心, 承擔著社會性、 公益性文化服務的圖書館, 如何吸引和引導全民閱讀, 采用何種方式方法引導閱讀,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筆者作為圖書館工作者想與大家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隨著科學的日新月異,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現在靜下心來好好品讀一下書籍成了一種享受一種奢望?,F在人們的閱讀可能大多數采取了在網頁上的瀏覽,有用的開始點擊無用的刪除,一本書甚至一系列的書都一氣呵成至始至終都離不開點擊和下載。無數次的點擊無數次的瀏覽,面對豐富多彩的世界人們閱讀的目的更多地從增長知識變成了休閑。 慢慢下去形成了人們現在的習慣淺閱讀。 這種讀書方式的誕生也讓人們的讀書世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開拓和快樂。淺閱讀的閱讀方式時代帶給人們什么新的價值呢?
1)所謂“淺閱讀”,是指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松甚至娛樂性為最高追求的閱讀形式。 一位領導同志曾談到,在線瀏覽正在取代傳統青燈黃卷式的經典閱讀,以快餐式、跳躍、碎片化為特征的“淺閱讀”正成為閱讀新趨勢。 淺閱讀可以讓人用最少的時間看最多的書,這種新的閱讀方式帶給人們巨大的信息量,讀書帶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希望是無可替代的。 閱讀決定著一個民族思維的深度和高度,對文化傳承、國家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個淺薄、浮躁的民族是無法強大和發展的。 這就要求這個國家的人民要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 讀書之用途從小處說可以幫助一個人了解社會、增長學問、開闊眼界、陶冶性情、豐富業作文化生活、充實自我價值;從大處講可以掌握科學、明辨事非、培養能力、提高水平、奉獻社會、報效國家。
2)“淺閱讀”在當今時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快速獲得信息,擴大知識面,把大量的書籍以一種很快的方式閱讀完成,取其精華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利用。這也一種不錯的選擇??觳褪介喿x確實有方便、快捷、輕松的優勢,但是閱讀形勢盡管變化很快,但人心永遠都有不變的需求,那就是對美的渴望、對真的追求、對善的感動,也許真善美的順序在不同時期會有變動,比如今天讀者會先去尋美,再去找真和善,但萬變不離其中。淺閱讀就是閱讀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躍式的閱讀方法,所謂囫圇吞棗、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的怡悅。 這種膚淺的閱讀方式必會有損人類對事務的認知,一旦做出錯誤的判斷有些損失將是巨大的,無可挽回的。
1)現在的閱讀是多元共存的時代。快餐式閱讀確實有方便、快捷、輕松的優勢,對傳統閱讀有一些沖擊,但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傳統閱讀仍是不可替代的,就像攝影永遠不可能取代繪畫。 真正的閱讀不是獲得信息,而是對內容的感受。 歸根結底,還是基于精神上的需求。 這就要求人們從淺閱讀走進深閱讀。 如果僅僅滿足于“淺閱讀”,或者過分熱衷于“淺閱讀”,對于國家和民族將是災難性的。 這就是為什么在高科技浪潮中,很多網絡發達的國家反而更強調傳統式閱讀:美國政府陸續提出了“美國閱讀挑戰”“閱讀優先”等計劃,英國政府設定“閱讀年”,要打造一個“讀書人”的國度。 近年來,世界很多國家都把提倡閱讀風氣、提升閱讀能力教育改革的重點,通過實施這些措施重新喚起“深閱讀”。
2)淺閱讀如賞花,聞花香、看花貌;深閱讀如品茗! 閱讀已呈大眾化、通俗化甚至娛樂化的今天,我們更需要深度閱讀、深度思維,不能滿足于“我在讀,這就夠了”。因為,讀書不僅要“過眼”,更要“過心”。深入的解讀不僅指要逐字逐句地讀,而且要融入思考地讀。 人們要通過閱讀實現自我提升,自我領悟,自我創新。這樣的國家才有希望,這樣的民族才能發展。閱讀之深淺并非小事,人類文明長河存在無數經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時間與創作艱辛都令人慨嘆。 任何的作品書籍流傳下來,都經過了無數人的撰寫加工,其中的精采和奧妙不經過現代人的深層閱讀怎么體會?數千年文化的積累又豈是一朝一夕可以領悟參透的。 如果真想得到傳統經典之精髓,更深刻地領悟知識、汲取營養、完美人格,那就只能深讀、精讀、細讀。
1)圖書館有責任引導人們從淺閱讀從新走回深閱讀。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的出現, 其利用它的方便快捷的特性增長了人們的墮性,從某一方面講也阻礙了人們閱讀紙制書籍的習慣。這就給圖書館在新形勢下出了一道嚴峻的考題。圖書館大量的紙制圖書怎樣領導人們漸漸從電子書的陰影下走出成為現在圖書館新的發展方向。首先圖書館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吸引大眾來館閱讀。 用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來吸引讀者,從而舒緩人們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 閱讀雖說是一種主觀活動,但客觀環境對人們閱讀心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因此,圖書館要努力營造出寧靜、開闊、清新的環境,使讀者能夠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地讀書治學。 這種人文氣氛是電子圖書不具備的特點。 人們可以在書香四溢的地方輕輕翻閱仔細研讀,使身心得到最大的凈化和滿足。
還可以采取豐富多彩的活動促使人們讀書細讀書,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求學問道之路無捷徑可走,只有孜孜以求,堅持不懈,才能學有所成。 圖書館必須承擔起面向全社會的導讀工作。 要推動社會公眾的閱讀熱情,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開展書評推薦精典,從而把人們從淺閱讀的社會傾向扭轉過來。 使人們從淺閱讀逐漸走回深閱讀。
2)深閱讀可以讓人們身心得到極大的提高,但對于整個社會,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民族素質的提升,深閱讀萬不可廢。但在時下,不少人平時不讀書、不看報、不太思考工作,很少研究問題,遇到新情況時,就拿出一本相關的書順手翻幾頁“臨時抱佛腳”,這種不求甚解的“淺閱讀”有可能演化成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淺思維”,如果再以這種“淺思維”為指導做出“淺決策”,弊端更多。
中國是文明古國,讀書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最是書香能致遠,要傳承傳統文化,創新現代文化,需要全社會的人共同去努力。 在當今這個大部分人淺閱讀時代,有效地引導全民深入地閱讀,努力建設新世紀的書香社會,這將是圖書館人的奮斗目標。
[1,2]徐才明.淺閱讀時代的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07(11).
[3]張洋.喻國明專訪:在淺閱讀中尋找秩序和邏輯[J].新周刊,2006(4).
[4]柳斌杰.“淺閱讀”凸顯出版業文化使命[OL].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7(8):28.
[5]淺 閱 讀 的 深 憂[OL].http://book.sohu.com/20050519/n2400652271shtml/.20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