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東
(中國計量學院 法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學位條例》和《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是高校學士學位授予的宏觀框架,是一種原則性、宏觀性的規定,但其不夠具體、可操作性差。各高校在這個“大廈”標準指導下,結合自身實際進行了“房屋內部裝修”,制定了自己的標準。但因各個學校辦學層次、學校類型、學校特色等方面的差異,標準不盡統一。
國家宏觀框架提出了優秀授予的標準, 而各高校因考慮到就業、聲譽等因素,把授予標準變成了合格授予。中國計量學院2014 屆畢業率為92.95%、學位率為92.02%,材料化學、應用物理學、藥學三個專業的畢業率、學位率均高達100%。
學術性標準一般包括:課程標準、學分績點標準、英語計算機成績標準等。 目前,116 所211 高校、39 所985 高校中, 我們抽取了49 所211 高校,22 所985 高校有關學士學位授予的相關規定為研究樣本。我們研究發現,學術性標準中,東北三省和云南、四川、廣西三省該種高校對獲得學位應滿足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或學校規定的大學英語四級分數線的比例分別是20%、25%。
非學術標準主要包括:遵紀守法、道德品行、文藝匯演、競賽獲獎等。 學位作為一種法定的權利,任何人都不得濫用這種權利以損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其基本內涵有:①不得損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②獲得學位的行為要合乎道德。
授予性標準包括:學生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完成培養計劃各項要求,達到學分績點要求,具備相當的專業技術理論和能力。
不授予標準包括:學生在校期間有違法、違紀和不道德的行為。我們研究發現該標準主要有: ①在校期間受到記過及以上紀律處分的;②平均學分績點未達到2.0;③結(肄)業者或不具備畢業資格者;④反對四項基本原則、思想品德或政治立場有嚴重問題;⑤在校期間被行政拘留或構成刑事犯罪的; ⑥未取得培養計劃規定的學分或補考、重修課程超過規定門次的;⑦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考試未通過的;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認為不應授予的。
由此可見,多種學士學位授予標準在“211”、“985”高校和其他普通高校中普遍存在,授予標準已然由優秀授予,變成了合格授予。
學位授予標準懸殊,它同:①在校期間培養計劃規定的學分及補考或重修課程數相掛鉤;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相掛鉤;③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水平相掛鉤;④在校期間所受的處分相掛鉤。綜合來看,這些標準可以表述為“只要不怎樣,就可授予學士學位”,而非有怎樣的資格才可授予。這使得各高校在制定細則時,標準偏差甚大,授予率和授予質量懸殊較大。
學位授予應貫徹“順水行舟”,學生在校期間努力學習,達到授予條件,且無不予授予情形,方可獲得學士學位。 然而,現實中許多高校則有例外地貫徹“逆流而上”。 畢業季,某些不具備授予學位條件的學生,如學分績點不足2.0,因找到了較好的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就業考核、學生前途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在重(補)修課程、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環節教師的評分標準被無形放低。 這種“倒逼”的狀況,嚴重影響學位授予的質量。
高校主要使命是育人育才。 在當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真正意義上的象牙塔并不存在,社會對一紙文憑的關注,學校對教育水平排名的熱衷,本科教育質量的好壞同學位授予率高低直接掛鉤,無形之中把學校聲譽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很多高校擔心學位授予率低,會被認為教育質量低。
大學教育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兼顧德育與智育,不可使兩者偏廢而影響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2011 年11 月,教育部出臺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規定:“學位申請人員的學位論文出現購買、由他人代寫、剽竊或者偽造數據等作假情形的,學位授予單位可以取消其學位申請資格”。但是在我們研究的樣本中,沒有一個學校在學士學位授予標準中對學生的學術品德好壞有明確的規定。
學士學位授予標準還存在“是否補授學位”“畢業論文(設計)成績是否納入標準”等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學士學位授予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弊端,亟需尋找途徑加以解決。
針對學士學位授予標準以上問題,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
現行《學位條例》及《實施辦法》分別出臺于1980、1981 年,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逐漸建立及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進程, 相隔35 年的授予標準顯然與當前形勢不適。 國家應盡快出臺《學位法》,通過具體條文,明確學士學位獲得者應有的能力和特點,體現本科生的學術水平,以此來改變當下標準的模糊和不統一。
教學,一方為教,一方為學。 教不好,師之過。 學不好,生之責。 大多數高校“重科研,輕教學”,評職、加薪……樣樣以科研為必要條件,而教學方面則相形見絀。 正如《弟子規》所言:“求為解決問題,反倒制造問題”。通過科研提升學校層次,輕視教學,反倒是有些“誤根本為枝末”的意思。
研究樣本中,100%高校均有平均學分績點的要求,但多數為2.0,在直轄市、東北、西南和中東部地區樣本高校中只有五分之一的對學位課程成績有75 分的要求。這種要求過于寬松,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培養。 可借鑒同濟大學、寧波大學相關規定提高平均學分績點或學位課程成績。
學位授予標準存在屈從就業和互相攀比情形,多數情況下,是在標準宣貫和執行中存在問題。建議在新生入學時就明確宣貫獲得學位必須達到或具有的基本標準,在進行畢業審核時,必須嚴格執行入校時告知學生的條款,不能因考研、工作、授予率而隨意更改授予標準、違反授予程序。
學術道德標準,就是要具有學術人應有的品行、特質,不造假,不腐敗,弘揚學術正氣,杜絕學術歪風。 大學教育不僅要關注人格教育,更要關注誠信養成。 上課不曠課,認真聽講每一分鐘。 考試不作弊,細心作答每一道題。 這種潤物無聲中培養起來的學習態度,方有助于畢業論文(設計)學術道德的養成。 中國計量學院2014 屆共有畢業生3432 人,畢業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抽取314 份,結果有30 份文字復制比超標。學士學位授予標準中應關注學術道德正確養成標準的設定。
此外,還可以從過程質量監控標準、評估和評議標準、學位評議監督標準等方面來考慮完善。
[1]林玲,胡勁松.論學位授予中的非學術標準[J].高等教育研究,2013:43-46.
[2]劉自團.我國學士學位制度發展三十年述評[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