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繪涵
(渤海大學 文理學院,遼寧 錦州121001)
21 世紀,全球經濟危機一波接著一波,國際資本的流動也高速增長。國際金融市場正經歷著劇烈的動蕩,各國金融政策、體制都在進行著調整與變革。
國際資本流動(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簡言之,是指資本在國際間轉移,或者說,資本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作單向、雙向或多向流動,包括流入與流出兩個大方面,具體有貸款、援助、輸出、輸入、投資、債務的增加、債權的取得,利息收支、買方信貸、賣方信貸、外匯買賣、證券發行與流通等。由于國際資本能對各國的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變動做出迅速反應,使資金以最快的速度從低效率的地方流向高效率的地方,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從而成為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國際資本流動是世界經濟中最活躍和最具影響的因子。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各國在國外獲得的利潤也大量增加。既加速了資本的積累,同時也加劇了資本過剩,進而對外輸出國際資本規模不斷加大。
資本活動的主要動力是追求更高的利益。當投資者分析得知到一國的資金收入遠高于其他國家時,投資者就會將資本注入資金收入高的國家。 當投資者在一國所獲得的實際收入高于本國或其他國時,該投資者處于本能就會增加對這一國的投資,以獲取更高的利益,這些會加劇國際資本的流動。
通貨膨脹往往與一個國家發生財政赤字有直接關系。如果一個國家出現了財政赤字,該國家又利用發行紙幣的手段來彌補,這樣必然增加了通貨膨脹。一些國家為了減輕通貨膨脹,降低損失,投資者會把國內資產轉換成外國債,進行發行,這樣就會導致國際資本的流動。
當今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展中國家在20 世紀90 年代末,紛紛對經濟進行了調整,放寬了對資本輸出和輸入的限制。資本流向從發達國家開始流向發展中國家,主要是發達國家的閑置資本與發展中 國家的閑置勞動等其他資源相結合后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投資著的成本。
從改革開放起,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和理論不斷提出,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國際資本流動規模也逐年增加。 大量國際資本的流動,對中國儲蓄、消費、出口等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國際資本流入導致國內總產出值增加,而且,隨著國際資本流入幅度的增加,對國內總產出的影響不斷加深,出口市場和國內產出在國內市場的供給也呈現同樣的特征;隨著國際資本流入幅度的增大,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會導致進口總量減少、進口商品國際價格不斷上漲,會使中國國際匯率貶值,出口數量大幅度增加;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也會導致家庭生活支出、儲蓄、政府資金儲備、個人收入、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
國際資本大量流入, 導致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規模不斷加大,銀行的不良貸款記錄逐年上漲。 外國資本主要通過銀行流入到我國,因而國內銀行對外負債會不斷增加,導致銀行國內資產負債量的隨之擴大。 如果對國家政府機構對資本流入管理和監控不善,資本流入就會有加大銀行信貸擴張的可能,不良貸款信息也會不斷增加,導致銀行出現信貸危機運行良, 會導致證券市場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或者下跌。外國投資者的出現可能會給資本市場定價的效率帶來一些沖突。信息的效率會使資本市場發揮配置資本的作用。
國際資本大量流入也會對我國的經濟主權產生沖突。國際資本大量流動可能會影響到我國貨幣發行、貨幣政策等。 由于我國證券市場政策不算完善,而且近來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這使得國內的宏觀需求管理極為困難。我國經濟出現持續過熱,央行提高利率,以抑制總需求的情況,由于國際資本流動的存在,提高利率會誘使國外資金流入,會進一步刺激投資。人民幣升值后,中國的貿易順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擴大。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不斷強化,各市場主體變得不愿意增加持有美元資產,它們甚至可能拋售其美元資產,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
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百廢待興,出現了經濟發展水平低、個人收入較低、居民儲蓄率不高等情況,國內資本嚴重匱乏,經濟發展資金不足,導致經濟發展缺乏動力,發展速度緩慢。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積極引進大量國外資金。大量國際資本的流入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儲備,大批企業、工廠如雨后新筍般的發展起來,銀行業的發展也大幅度提升,進出口貿易額持續上漲,外匯儲備增加。
資本流動的很大一部分是對我國工業進行直接投資,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技術、設備、資金等,銷售市場國際資本行業分布重點從原本的種植業和采掘業,也新轉向制造業、銀行、金融和保險等資金知識密集行業,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同時,為了充分吸取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所能帶來的高額利潤,往往給我國企業以技術入股、技術轉讓等方式提供比較先進完備的技術、工藝和產品支持。 這種方式大大的提高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增加了我國經濟效益,加速經濟發展速度。
發達國家往往通過輸出資本,將勞動、能源和原材料密集的生產工序和一般消費品的生產過程遷往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地區,并把在那里生產的許多產品銷到本國市場和國際市場,這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出口。 同時,我國也可利用外資所帶來的先進技術和海外銷售渠道,提高自己產品的出口創匯能力。 為廣大人民提供的更好的就業機會,有利于增加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
國際資本的流入,給我國既帶來了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當時由于市場自身的不足,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出現了沖擊了我國經濟主權和沖擊了我國金融市場等一系列的反面影響, 這就需要國家政府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入的監控和管理,保證我國經濟持續良好發展。
[1]葉靜怡.發展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朱孟楠.國際金融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