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琴
(海原縣第二小學,寧夏 海原 755299)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教學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自覺的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努力改革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F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固有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渠道獲取信息,拓寬素材積累空間,促使學生建立素材“信息庫”,對素材分門別類收集,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貯存、加工、處理能力。在閱讀教學預習中,采取單元整體預習的方法,利用已有資源如網絡、雜志、書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識、出處及相關方面查找整個單元的資料。課堂教學中,學生隨時提取適合某一階段學習內容的資料并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適時補充。如《無聲的競賽》一文中,我們以“八駿圖”引入,首先感觀徐悲鴻的大作,然后展示學生查找的其他有關資料。這樣,通過多渠道獲取的信息,使文章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寬,徐悲鴻這一偉大的愛國畫家的光輝形象就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學頓生異彩。有的學生閱讀時,朦朦朧朧覺得有些詞語能看懂,但對自己的理解又沒有把握,通過《金山詞霸》進行詞語意義查詢,便理解該詞語了。
現在的學生學習語文為“苦”之者大大多于“樂”之者。致使語文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不高。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生心情舒暢,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接受信息處理信息迅速而敏銳,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敢于發表不同見解,進行創造性學習。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可以創設情境,可以充分調動情感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最佳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情境教學是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創設教學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學校校園網的建立,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教學創造了優異條件。教授《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時,我們首先通過計算機向學生展示楊梅樹、楊梅果的誘人圖片及視頻資料并配以播音員朗讀課文的動人聲音,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起了學生的興趣,產生了要了解、探究楊梅樹、楊梅果的欲望。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渲染氣氛,制造氛圍,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更加興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便愈加強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計算機網絡創設的智能化學習環境,是實現主體教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理想環境,是兒童智力、能力、心理發展的一種理想環境。在計算機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獲得知識是在教師、同學的幫助下,通過獨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協作交流,在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下進行的。如在教學《張家界》一課時,教師在課前下載了“中國張家界”的精美網站的全部網頁,學生在上課時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脫機瀏覽進行查閱,從而對張家界的秀美風光有了個比較全面具體的感知,課間教師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在計算機中完成,那就是“如果你是一個導游,你如何寫一篇導游詞,介紹張家界最突出的一個景區?”完成后,由教師將學生的作業復制在教師機的共享文件夾中,供同學們閱讀及討論,最后還選擇公認優秀的作業,將其打印出彩色的作業來,粘貼在“學習園地”上。這就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逐步得到了培養。
在網絡學習中,很容易造成學生過分依賴網絡的“孤獨”心理,沉湎于虛擬的時空中。因此,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將學生分成小組,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學習項目。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選擇、整合其他成員觀點的能力,使學生獲得與他人合作的技能。語文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如教完《與命運挑戰》一課后,我們設計了一個家庭作業——我是個健全的人,我將為家鄉留下些什么?讓學生給老師、同學發電子郵件,與老師、同學交流閱讀感想,從而對霍金用頑強毅力,在科學上做出重大貢獻的事有更深的理解。學生在與老師、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寫作能力、又培養了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在第二天的課堂交流時,學生都充滿了自信,在講臺上,或在小組上,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在與同學的觀點進行碰撞中,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得到強化。
總之,通過實踐與探索,我們深深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整合優勢,課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僅有利于操作,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做到讀寫結合,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把聽、動手、動腦,全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閱讀,使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全力投入,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真正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繼續探索下去,使學生由依賴課本學習轉向利用資源學習,由依賴老師學習學會自主學習,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促使語文教學健康愉悅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