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魏 萊大數據、云計算已經成為中國大眾耳熟能詳的名詞,但它真正能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深刻變化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講清楚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大數據科技大戰正在上演,而這個戰場的火線就是智能交通產業鏈。在這場角逐中,依稀晃動的身影既有中國的阿里系、騰訊系、百度系,更有已經在智能交通領域走在國際前列的國外IT巨頭谷歌、IBM等。多名中國專家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中國IT企業正在智能交通領域發力“彎道超車”。大數據今日的“火線”是智能交通的未來近年來,從城市道路有限增長與汽車保有量快速上升的數據對比來看,中國城市交通狀況仍在不斷惡化。通過改進地面公交調度和信息服務、出租車綜合信息服務、軌道交通換乘信息服務和交通樞紐綜合信息服務等,智能交通在這些方面提供更好的出行方式,直接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感受與生活質量,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一部分。在美國,谷歌公司和IBM公司是業內公認的“大數據技術”的頂級玩家。而這兩家公司都已公開它們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與智能交通工具方面的具體應用。據了解,美國先進的智能交通系統是把技術和智能整合到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中,主要依賴搜集數據并使這些數據可視化。當前,非常熱門的智能交通物聯網就是利用智能交通和物聯網技術,包括傳感技術、RFID技術、通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網絡技術、控制技術、視頻監測識別技術、GPS信息技術等有效系統運用于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使參與交通的人、車、路等要素之間成為一個協調的網絡,在網絡中,各個要素彼此交流,實現所有交通信息的綜合處理,并為各要素提供所需的信息,把汽車、駕駛員、出行者以及相關服務部門相互連接起來,使整個交通體系智能化,其中的關鍵技術就是基于云計算基礎上的大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智能交通的概念是二十多年前提出來的,但是,智能交通真正迅猛發展起來是在最近十年,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逐漸開始應用與普及的時候。在這方面,中國的智能交通產業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時期,”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李萌博士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級工程師對《環球時報》表示,“智能交通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其中包括若干子系統,比如,交通信息持續服務、城市公交優化、智能物流、交通生活服務信息平臺、導航信息服務、城市交通管理等等。在衛星導航應用和城市交通信息持續服務方面,中國新興的一些科技企業已經具備了國際先進水平,技術差距非常小。比如,剛剛被阿里全資收購的高德地圖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可以實現亞米級的精確導航,該公司與阿里獲得的衛星信號轉播權形成上下游整合的優勢,合并后,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精確信息數據的深度挖掘,重新整合與應用,這會鞏固中國企業在智能交通產業內的科技實力?!敝袊凇皬澋兰铀俪嚒?美國公司Uber是專門給私家車提供移動信息服務的創新公司。公司的創辦人在2013年夏天秘密訪問北京,希望能打開中國市場,但是并未如愿。一年之后,北京的出租車已經可以通過移動手機軟件服務來輕松實現。帶來這種改變恰恰是中國巨大的消費人群與在全球領先的手機普及率的“有中國特色的充分結合”?!爸袊呖萍糏T企業和美國同行身處同一個F1方程式賽車車道上。而且,相比美國而言,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更加普及,發展速度與加速度都非常迅猛。我的感覺是,中國做智能交通的高科技企業正在彎道加速超車,超越世界同行?!备叩鹿靖笨偛枚駥庍@樣分享他的切身感受,“3億用戶的統計顯示,已經有一定比例的用戶有使用實時交通的意識和習慣了。如果大家在出行之前都養成這樣的習慣,先用手機瀏覽一下出行路線,了解一下交通擁堵的實時狀況,理性規劃出行方案,錯峰出行,那么,中國人花費在旅行路途上的時間就會縮短,集體浪費在擁堵道路上的時間也會大大減少。在這些具體的應用領域,中國自主的大數據技術已經整合了移動數據采集車數據、城市出租車數據以及地圖軟件用戶自身提供的數據,經過重新數據挖掘分析與提煉,做出更加有針對性的監測指標,比如當前主要城市的擁堵指數變化,供用戶免費參考,有效規劃時間。美中不足的是中國的汽車信息化水平還不高。日本東京的汽車比北京多,但卻沒有中國許多城市擁堵,原因在于日本的一個非營利組織牽頭,幾乎強制性地把東京的交通信息中心的數據實時傳送到東京汽車終端上,這樣的信息化滲透率在東京達到70%,而北京只有大約10%。當更多的中國人開車前養成先用手機看地圖的習慣,了解一下各個城市、各個路線的擁堵狀況,并據此選擇繞行,就會緩解城市的交通管理壓力。一些政府的管理部門也可以通過這些實時信息更加真實地了解到在什么位置做什么規模的城市改造與基礎設施是更加合理有效的?!蔽磥淼妮^量:無人機送貨PK無人駕駛汽車?兩年前,當美國谷歌公司宣布開始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時,世界以為這個IT公司又瘋了,燒錢玩“酷”。前不久,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突然高調宣布開始自行研制無人駕駛汽車。一名接近情況的知情人士對《環球時報》表示,百度公司希望延展百度在線地圖的價值,向一個新領域發展,并跟隨谷歌公司。但是,阿里方面的愿景目前卻與之不同。阿里更傾向于做智能物流,整合自身電子商務上下游資源。阿里不僅擁有5億用戶的UC優視移動互聯網信息平臺,同時也擁有3億用戶的高德地圖移動信息平臺。高德地圖未來的精確度很可能具備供中國無人機使用的水平與能力。那樣的話,通過無人機來實現空中與地面的快速智能物流會讓智能交通構想更加“沸騰”。對于這樣的傳聞,高德副總裁董振寧笑而不語,不承認,也不否認。他只是強調,高德地圖在阿里集團內會有助于進一步國際化、立體布局,走向海外。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的李萌博士認為,高德和阿里合并后,在財務上已經具備美國跨國公司的實力。放棄與一些中小企業在一招一式上的糾纏,強化產學研的融合,相關領域的基礎性研發水平是中國高科技企業與美國跨國巨頭當前主要的科技水平差距,但是,中國科技企業有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與可能。▲
環球時報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