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專業的機構去監管,它必然會出現類似的事情。而且時間越長,這種情況還會蔓延。”
看到手機上推送的關于上海福喜過期肉的新聞時,孫敏剛帶著兒子走出北京新街口一家麥當勞店的大門,“一陣惡心的感覺涌上來。”
自7月20日晚上,東方衛視披露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使用過期變質肉加工產品,這一新聞便開始持續發酵。
作為一家“中央廚房”式企業,上海福喜是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德克士等知名快餐連鎖店的供應商,其食品問題的暴露也給這些企業帶來了危機。一時間,涉事產品的下架、封存讓相關企業忙亂了一陣,一些麥當勞門店甚至面臨“無單可點”的窘境。
中青輿情監測室監測顯示,兩天內,網絡上與此新聞相關的信息便高達167萬余條。抽取1000條網民評論,有效評論中, 91.6%的網民在表達對福喜充滿憤怒的同時,指責食品監管部門不作為。
福喜集團(OSI)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及蔬菜加工集團之一,在全球17個國家擁有50多家食品加工廠,向超過85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雞肉、牛肉和豬肉制品,及各種非肉類產品包括披薩,烘培食品,雞蛋和蔬菜農產品。這個大型跨國企業有著較嚴格的管控體系,為什么在上海會出現這種問題?監管的鏈條到底在哪里斷了?《民生周刊》記者在追蹤案件發展的過程中,也采訪了一些業內專家,試圖找到一些漏洞。
日常檢查失效?
上海福喜問題的曝光,源于東方衛視深度報道組兩個多月的暗訪。據悉,報道組在接到相關爆料后,開展了一些外圍采訪,但毫無結果。幾位記者進入了工廠生產線臥底,在生產車間錄下了違規生產的情況。
而此前,據報道,上海質監及食藥部門3年中對上海福喜展開了7次檢查,但都沒發現問題。更蹊蹺的是,嘉定區政府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上海福喜還被評為“嘉定新城(馬路鎮)食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A級)”。
“這說明,我們的貓不夠聰明,或者老鼠太壞了。”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穎廉說。
一位上海市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民生周刊》記者,企業檢查一般都是有計劃的,會提前通知。
在北京文薪律師事務所律師燕薪看來,“等企業做好準備,就永遠也查不出了。”
“檢查不能流于形式,做動作,例行檢查、定期檢查、飛行檢查等都要開展,并且要認真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說。
而胡穎廉擔心的是監管者的專業性。上海福喜是一個進行工業化生產的食品企業,而生產的現代化程度越高,對監管的專業性水平要求也就越高。“如果監管者進企業后,看到的東西跟普通消費者看到的一樣,企業糊弄你不是很簡單嗎?”
上海于2013年6月份啟動食藥機構改革,12月份完成改革。“在機構改革過程當中,可能潛在的會出現一些過渡時期的管理脫節現象。”胡穎廉說。
完成改革不久的上海市食藥監局的專業力量如何?監管者對企業、行業的了解怎么樣?在這個事件中,這些問題都值得關注。
事實上,一直以來,上海福喜的質檢報告一直是合格的。麥當勞首席執行官表示,他們被上海福喜食品的質檢報告騙了。
胡穎廉認為,目前,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技術支撐環節,檢驗檢測方面存在漏洞。“雖然說食品安全不是靠檢出來的,但如果我們的檢測水平相對提高,企業所受到的威懾,肯定會大一些。”
他向《民生周刊》記者強調,“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專業的機構去監管,它必然會出現類似的事情。而且時間越長,這種情況還會蔓延。”
行政執法規范缺位
7月20日晚上,上海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顧振華帶著執法人員去上海福喜檢查,卻在工廠門口被保安攔住,僵持了一個半小時后才進入。
7月22日,上海市食藥監局局長閆祖強約談福喜投資方、歐喜投資中國區深加工部總經理楊立群時,第一個問題便是:“執法人員20日晚間過來時,穿著制服,開著執法車,拿著執法證,為什么保安要阻攔一個多小時?”
這一幕讓上海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副主任劉平印象深刻。他告訴《民生周刊》記者,事實上,上海福喜的這一行為可能不會使它加重懲罰。因為它只是消極阻攔,還沒有暴力抗法。但這一個多小時的拖延,造成食藥監局很被動,企業可以在里面動手腳。最后可能由于證據被銷毀,處罰難度加大。
胡穎廉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其實上海福喜的阻攔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但因為監管部門沒有人身、財產的強制權,所以沒辦法。警察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抓人,食藥監局怎么抓人呢?”
他曾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為給企業提供“軟環境”,設置了“企業寧靜日”。有些地方的“企業寧靜日”多達25天。在這期間除重要情況,任何部門單位都不能到企業進行常規檢查或收費。
“在企業寧靜日里,食藥部門的執法人員要進入一個企業,必須通過審批,強行進入更是不可能的。”胡穎廉說,“上海可能沒有這樣的規定,但在一些地級市,企業寧靜日的規定是有紅頭文件的。”
“大體上來說,阻攔食藥監局也是妨礙公務。但關鍵是,妨礙警察是犯罪,但妨礙一般行政單位的執法人員,還不是犯罪。”劉平說。
在他看來,現在行政執法中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法律規定。“一是規定不能濫用行政執法權。二是保障行政執法權,不能阻礙行政執法。這兩方面都需要制約。而我們現在缺一部行政執法的規范。”
據劉平分析,這個規范應該包括執法程序、取證程序、證據規則等內容。而且制定這個規范要分門別類,有些執法領域就按照一般的程序,有些需要特定的取證程序。“如果在別的領域企業不肯開門我們還能理解,但是食品安全領域絕對不允許。”
他告訴《民生周刊》記者,正因為行政執法還缺乏證據規則,在日常的監管中,暗訪、臥底等方式是不被允許的。
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也在探索制定行政執法規范,但劉平認為,“這部法律應該由全國人大制定,或者由國務院出臺行政條例,這樣才能保證行政執法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企業自律沒落實
7月22日,上海市食藥監局表示,初步調查表明,上海福喜涉嫌有組織實施違法生產經營食品行為,并查實了5批次問題產品,涉及麥樂雞、迷你小牛排、煙熏風味肉餅、豬肉餅,共5108箱。
4天后,聯合調查組又查實上海福喜將退貨的2013年5月生產的6個批次煙熏風味肉餅(保質期至2014年2月),更換包裝,將生產日期篡改為2014年的3個批號(20140104、20140111和20140112),食品名稱更改為“風味肉餅”。
7月28日,福喜集團總裁兼首席營運官麥大衛(David G. McDonald)宣布了初步調查結果:存在與公司內部要求達到的最高標準、生產流程以及公司政策完全背道而馳的行為。福喜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謝爾頓拉文(Sheldon Lavin)再次致歉。
目前,福禧集團正在市場上收回所有由上海福喜所生產的產品。上海福喜公司負責人、質量經理等5名涉案人員,因涉嫌用過期原料生產加工食品,已經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盡管最后的懲罰還沒確定,但福喜中國已經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7月24日,百勝餐飲集團宣布全面停止與福喜中國合作。7月28日,麥當勞表示,已經全面暫停使用所有福喜中國(包括其合資公司)的食品原料。其他涉事企業也紛紛與福喜撇清關系。
自1991年在北京設立第一家食品加工企業后,次年福喜中國便給麥當勞中國餐廳供應食品,2008年開始向百勝中國肯德基和必勝客門店供應食品。
美國福喜集團官網顯示,福喜集團對食品安全及質量保障有非常嚴格的管理規則,其子公司要遵守HACCP(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則)及ISO 9001/2000的要求。
“福喜中國先以高標準贏得了市場,但現在卻不能遵守這個標準,這是一種欺詐。”羅云波說。
他認為在食品安全中,生產者的自律是最重要的。福喜集團雖然有非常嚴格的管控體系,但在上海工廠沒有發揮作用,主要是企業的人出了問題。企業沒能讓高質量標準深入員工的內心。而得不到執行,再高的標準也無濟于事。
7月28日,福喜集團宣布,在中國徹底重建全新的管理層和組織結構,中國區運營團隊將直接嵌入集團的組織結構中,不再作為單獨運營的個體存在。
這一大換血是福喜集團進行自我拯救的重要方式。但在燕薪看來,這是不夠的。“企業自律也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現在很多餐飲企業實行透明廚房,像福喜這樣一個大型的中央廚房,也應該有每個月至少一天的開放日,讓消費者進企業參觀,也提升企業的自覺性。”
曾在美國通用電氣(中國)醫療集團等跨國企業擔任高管,現為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的吳浣苓認為,上海福喜的問題雖然是個案,但福喜中國總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跨國企業在分公司所在國奉行的標準應該與母公司所在國奉行的標準一致。福喜集團進入中國23年了,要反思企業有沒有尊重這里的文化、法律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