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郭鵬
“合作社吸儲在館陶已是公開的秘密,如果不合法,為何沒人管呢?”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用這句話來形容河北邯鄲上百家“病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恐怕再恰當不過。
18%的利率,甚至更高;綁架政府信譽,曲解專業合作社政策……所有這些,都足以吸引樸實的農民將用汗水換來的錢存進合作社。以至于直到今天,仍然有農民社員不相信,館陶縣正信農副產品購銷服務合作社,這家縣里最“正規”的合作社因何會垮掉。
在監管缺位的情況下,以互助的名義瘋狂吸收來的資金去了哪里,對于社員而言,幾乎是謎。這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究竟是互助,還是圈錢?
“合作社出事了”
據《河北日報》今年3月報道:館陶縣已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176個,覆蓋種植、養殖和農事服務等領域,入社農戶年均增收15%以上。
不過,截至7月中旬,《民生周刊》記者到館陶縣時,176家合作社中的多數已經關門,僅有十幾家開門營業。
“兩個月前,一條不足兩公里的街道上,就有幾十家專業合作社。”一位出租車司機說。
“以前,館陶縣城豪車遍地,連寶馬、奔馳等都不入流。”談及專業合作社對當地的影響,館陶本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公職人員告訴記者。他說,正信合作社出事后,這些豪車幾乎一夜間都不見了蹤影,甚至連普通的車都很少見。“這些豪車車主多是合作社的老板,有些還是20多歲的年輕人。”
成立于2010年7月的正信合作社,其宣傳材料上寫著:帶領成員走共同富裕、互助共贏的陽光道路。
然而,事實證明,正信合作社所走的卻不是一條陽光大道。直到今年5月,開始有消息傳出,吸儲1.24億元的正信合作社垮了。
關于正信合作社的出事,外界流傳著多種說法:老板已經失聯甚至跑路。“外面傳的老板跑路信息不準確,正信合作社老板目前被監押在縣看守所。”曾是正信合作社代辦員的陳玉盛告訴記者。
在館陶縣委宣傳部,記者證實了他的說法。
由于與正信合作社理事長崔煥廷關系比較密切,作為知情人,陳玉盛向記者講述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據他回憶:2014年5月中旬起,社員們從正信合作社取錢就受到限制,由此發生了擠兌現象。直到5月30日前,合作社的負責人任志廣和崔煥廷被軟禁在一家酒店。后來,二人被羈押進館陶縣看守所。
接著,外界開始盛傳,“正信合作社出事了,老板跑路了”。
多位合作社社員及代辦員均向記者表示,正信合作社是全縣176家合作社中最正規的一家。“初聽它垮了,當時真不敢相信。”陳玉盛說。
“全縣最正規”
“除了獲得高額利息外,還可以免費安裝有線電視,免費領取玉米和小麥種子。”談起加入正信合作社的好處,一位社員這樣告訴記者。
關于免費安裝有線電視,記者了解到,指的是館陶縣委、縣政府實施的“有線數字電視村村通工程”,該工程由正信合作社投資,而且擁有收益權。
不可否認,正信合作社所經營的一些涉農服務的確獲得了外界認可。有媒體曾報道過正信合作社創辦的“正信糧購服務站”, “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咱老百姓家門口的‘糧食銀行’”。
不過,在當地人看來,正信合作社能夠獲得信任,關鍵還在于他們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點扶持。
“在正信合作社及其衛河分社成立時,時任縣委四大班子領導均出席了成立儀式。當地的電視臺和報紙都進行了大量報道。”衣莊鄉西來村代辦員劉玉廣回憶。
正信合作社黨支部的成立,更增加了農民對其的信任感。劉玉廣向記者展示了他當時從合作社領取的入黨申請表。“出事后,黨支部的牌子也被摘掉了。”
更具蒙蔽性的是,正信合作社的多位領導都有過政府工作經歷。“理事長崔煥廷為縣農業局種子公司原總經理,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王天仲任合作社總顧問,一位縣工商局原辦公室主任是合作社的坐堂經理。”一位不愿具名的代辦員告訴記者。
此外,合作社還能夠向社員出示工商局開具的注冊登記手續、銀行開戶證明等,他們還“拉大旗作虎皮”,將國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印發給社員。
“他們其實是利用老百姓文化水平低的劣勢,故意曲解政策。”一位合作社方面的專家說。
“各方面都很正規,由不得你不信。”劉玉廣說,在眾多合作社中,正信合作社的利率并不是最高的,之所以選擇加入他們,就是感覺比較正規。
資金鏈斷裂?內訌?
在館陶縣城新華街,記者看到了大門緊閉的正信合作社辦公樓:整幢樓共6間,分為兩層。一層懸掛的牌子上寫著:正信農副產品購銷合作社,二層則是:信誠投資有限公司。
正信合作社與信誠投資公司,二者有何關系?
在一份信誠投資公司的宣傳資料上,記者看到:信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掌控著包括館陶縣正信農副產品購銷服務專業合作社在內的數家公司。
記者了解到,信誠投資公司總經理崔煥廷,兼任正信合作社理事長。據知情人士透露,信誠投資公司董事長任志廣是正信合作社發起人,也是幕后操盤手。
“組織采購、供應成員種植所需的生產資料;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種植的產品;引進成員種植所需的先進技術。”這是記者在館陶縣工商局查閱到的正信合作社注冊時承諾的業務范圍。
那么,吸儲總額高達1.24億元的正信合作社,究竟將巨額錢款投向了哪里?
根據正信合作社宣傳材料和知情人提供的一些資料中,記者了解到了資金可能的去向。
資料顯示,正信合作社所進行的投資包括,順吉二手車經紀有限公司,位于邯鄲市高開區的正信合作社律師樓,邯鄲市寶島大酒店以及占地610畝的邯鄲耒馬臺采摘園。此外,還有取名自信誠投資公司的“信誠公園”,知情人告訴記者,“該工程由館陶鎮政府承建。”
知情人透露,館陶縣的芙蓉小區以及山東冠縣、邯鄲市均有正信合作社投資的房地產項目。
館陶縣城的陽光超市,正信合作社也參與部分投資。“正信合作社出事后,該超市被搶了。”一位代辦員告訴記者。
正是因為有了上述投資項目,陳玉盛對合作社資金鏈斷裂的說法并不認可。在他看來,正信合作社出事是任志廣和崔煥廷之間的內訌導致的。
陳玉盛透露,早在合作社成立之初,任志廣就承諾崔煥廷可持有41%的股份,但一直沒能兌現。于是,在一月之內,崔煥廷將合作社的資金轉移到自己名下,從而引發整個合作社資金鏈斷裂。“只要總經理簽字,就能將錢以貸款的名義轉出。其中,還以我的名義轉出500萬元,加上其他5個人,總計轉出近4000萬元。”他說。
“吸儲是公開秘密”
“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儲蓄是否合法?”采訪中,曾在農村信用社工作的張廣壽數次提出這樣的疑問。
“農民專業合作社屬非金融機構,嚴禁吸收社會公眾存款,嚴禁對外發放貸款,嚴禁從事業務范圍以外的經營活動。”這是記者在館陶縣農協辦懸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合法經營監督牌”上看到的內容。
據記者了解,監督牌是在正信合作社出事后,由館陶縣農工委、農協辦、金融辦、公安局、工商局、銀監局共同制作的。“懸掛在各專業合作社的辦公區,以提醒農民防范風險。”館陶縣農協辦主任閆書紅說。
“現在很多合作社依然在暗中吸儲,只不過很少有人再將錢存入。”張廣壽透露。“合作社吸儲在館陶已是公開的秘密,如果不合法,為何沒人管呢?”他說。
在館陶縣2010年8月31日發布的一份名為《關于加快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文件中,記者看到了館陶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領導小組名單。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牽頭,包括農工委、農協辦、工商局等在內的12個部門的負責人,另有8位鄉鎮領導。
不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吸儲行為由哪個部門監管,文件并沒有明確。
館陶縣工商局方面回應,自己只管注冊登記,無監管責任。館陶縣農工委常務副書記馬海峰也明確回復:“不歸我們管,這事歸農協管。”
“談不上監管,主要是指導、培訓等服務,以此來規范合作社發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閆書紅說:“即便這些專業合作社超出營業執照規定范圍,我們也沒有執法權去查處,所以沒辦法監管。”
閆書紅說:“2007年前,確實歸我們管。”
她回憶,2007年之前,館陶全縣只有十幾家專業合作社。一般在合作社成立前,農協的工作組會先進行考察,然后出具考察報告。程序很正規,合作社也必須要具有與申請合作社所述的具體項目,還須銀行機構進行驗資。然而,2007年開始所有程序都減了。
“也不用驗資,考察也免了,只需出具5張居民身份證,便可到工商局注冊成立一家合作社。” 閆書紅說。
(文中陳玉盛、劉玉廣、張廣壽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