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鐘仙
摘 要:教研組是教師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分享教學經驗和交流教學科研成果的基本單位,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基地,是建立學校教學研究制度的重要基礎。因此,加強教研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教研組建設;學科凝聚力;教學研究制度 加強教研組建設對教師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學校教學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教研組建設。
一、相互尊重,形成民主的氛圍
教研組活動是教研組成員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之間分享彼此的體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在相互交流中,教師應做到相互尊重、積極發言,形成民主的氛圍。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新課改理念
理論學習要力求主題鮮明,實際有效。理論學習重點以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和技術、說課評課及課題研究和教學模式探討為主,以不斷地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教師要每周至少一次去閱覽室閱讀有關書籍,并做讀書筆記。教師通過理論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更新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等。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容器。要把教師看成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努力把教學從單邊活動轉變成師生之間的“對話”與互動,實現教學方式多元化,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適當采取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調查訪問等多種方式。
三、加強集體備課,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備課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訂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備課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教師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最后,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進行教學。
四、加強師徒結對,促進青年教師成熟
加強師徒結對,可以使青年教師較快地掌握本學科的教學常規,能較好地進行學科教學。師傅要認真總結教學經驗,指導和幫助徒弟,不斷地向他們傳授教學的藝術,使他們盡快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師傅要多聽徒弟的課,并對他們進行指導;徒弟也要多聽師傅的課,多學習師傅的經驗。另外,也可以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參加培訓、觀摩等活動,使他們切身感受到新課改的魅力所在,領悟精髓,從而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五、重視評課議課,人人得到發展
教研組每周至少開一次研究課,開課之后一定要組織評課、議課。交流時不要單純是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進行點評,要讓每位教師都能說說對這節課的體會,真正做到自由發言。這樣保證人人有思考、思維有碰撞、研討有深度、教學有提高。對課的評議,并不能簡單地說它是好還是不好,而是要聽課教師在課堂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改善教學設計品位和教學實踐效能的合理化建議。從而通過評課、議課,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以及教學實踐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強教學反思,提升教科研水平
教師是教科研活動的主體,教師的積極參與、全身心投入是教科研實效性的根本保證。只有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或觀念反思質疑的教師才能得到較快的發展。因此,教研組教師在上課之余,要經常寫教后感反思課堂教學得失。用研究者的眼光,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身邊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審視、反思、分析、研究,這樣就能促進教師把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專業成長融為一體,有效地提升教科研水平。在撰寫教學反思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轉化成課題。申報課題成功后,教研組成員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從而成為一支富有“團隊精神”的戰斗集體,確保課題組工作正常高效地開展。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做法,可以成功地營造學習型教研組文化氛圍。在學習型的教研組文化氛圍中,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觀念也不斷革新,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提高。教科研文化建設不但為學校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且增強了學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華羅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