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興日
藍莓,有著“世界水果之王”和21世紀功能性保健漿果的美譽。莊河市在發展藍莓產業的過程中,非常重視科技支撐的作用。規范化生產管理與新技術的不斷運用,不僅為莊河市藍莓產業提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開拓了道路,更為廣大種植戶帶來了實惠。
如果說,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莊河發展藍莓產業的先天優勢,那么在藍莓發展過程中,科學的生產管理技術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國藍莓最早引種始于1983年,莊河市1989年就已經試種成功。在長期的栽培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且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露地藍莓、設施藍莓栽培技術規程。
“規范化”造就“莊河方式”
多年來,莊河藍莓栽培一直堅持棚栽和露地栽培相結合的生產原則,產果期從每年4月初到7月末,具有產果期長、品質優越的特點,有利于企業加工和穩定市場供應。
眾所周知,莊河藍莓具有獨特的品質,這種獨特品質的形成,既得益于獨特的自然條件,更得益于規范化的栽培方式。在園址的選擇、品種的選擇、栽植技術、土肥水管理以及不同物候期的管理等都有規范化要求。
在園址選址方面,首先是地塊附件無污染源、水質清潔、空氣清新、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背風向陽、不積水。土質以沙壤土為宜,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有機質含量高,土壤PH值在4.0-5.5之間,最適土壤PH值在4.3-4.8之間。風口地塊,易抽條,設施栽培卷放簾及溫度等都不易控制。灌水容易排澇難的澇洼地不宜選址;粘度土壤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生長,也不宜選做藍莓栽植用地。
在土壤改良方面,很難選擇一塊地各方面都能滿足藍莓生長發育的需要,大都需要進行土壤改良。改良土壤一是要調節土壤的酸度。莊河地區大多數土壤呈微酸性,達不到藍莓需要。一般采用草炭土加硫磺粉進行調酸。草炭土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還能增加有機質含量,適宜藍莓種植應用。另外,作物秸稈粉碎后翻壓在土壤里也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松針土也適宜改土應用。一般要將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后要達到5%以上,最低也應在3%以上。
在土肥水管理方面,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最適宜藍莓生長發育,應盡可能多施。有機肥應以秋施為主,追肥應本著少量多次的原則,追肥可以結合灌水進行,灌水以滴灌為好,大水漫灌一是費水;二是易造成忽干忽濕,土壤板結;三是在設施栽培中,易造成地溫變化大,空氣濕度大,易導致病害發生。土壤管理可采用清耕、覆膜、覆蓋多種方式。清耕方式用工量大,土壤濕度變化大;覆膜有增加地溫、抑制雜草、降低棚室濕度等優點;覆蓋可用松針、鋸末、稻殼等,這些東西覆蓋地表可以保持土壤濕度,抑制雜草,腐爛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目前莊河地區幾種方式都有應用。
在品種選擇方面,目前莊河地區主要有杜克、藍豐、北藍、北陸、達柔、伯克利、瑞卡、埃利奧特、美登等品種。表現都很不錯,關鍵要根據果實用途來選擇。比如露地栽培還是設施栽培,以鮮果銷售為主,還是鮮食加工兼用,還是以加工為主,也有少量用于觀賞,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另外要注意授粉品種的搭配。
在定植密度方面,要根據不同品種植株大小來確定,設施栽培一般為0.6-1.2m×1-1.5m。如果苗木較小,亦可以加大株距,部分用于正常生長結果,部分用于培養大苗銷售。露地栽培,莊河地區因為需要防寒,如果采用埋土防寒方法,以及采用小型機械作業等,行距應不低于2m,最好3-4m為宜。
在苗齡方面,因為幼齡藍莓根系不發達,生長量小,一般不提倡栽植。露地栽植一般以3-4年為宜,設施栽培以4-6年為宜。因為藍莓栽植緩苗輕,易成活,栽后第二年就有一定產量,第三年即有相當可觀的經濟產量,收益時間提前。當然,不能單純以苗齡確定,還要看樹苗的具體長勢情況。
在整形修剪方面,藍莓整形修剪是生產上的重要措施。通過整形修剪來達到調節樹勢、平衡營養生長和結果。通風透光可達到控制產量和品質的目的。冬季修剪與生長季修剪相互配合,不同修剪方法的作用與傳統果樹一樣。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通過栽培措施,強壯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通過溫濕度控制,降低發病風險。
在花果管理方面,以優質、高產、高效為目的。把果品質量放在首位,不盲目追求產量。由于藍莓形成花芽比較容易,花量大,座果率也高,容易形成過量結果。如果結果過多,果實品質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控制花果數量也是一項必要的管理措施。在生產上,一般通過修剪控制花芽數量比通過疏果控制果實數量相對容易簡單,省工省力。
在溫室栽培需冷量方面,溫室栽培藍莓所有品種都涉及需冷量問題,只有滿足需冷量要求,藍莓才能正常生長結果,所以生產上決不能盲目搶早。不同品種需冷量不一樣,有些品種間差異很大。所以在棚栽時,選擇品種應盡量選擇需冷量差異不大的品種。如果品種需冷量差異很大,應以滿足需冷量大的品種為準。當然過度滿足也不利于提早成熟,降低經濟效益。露地栽培和冷棚栽培不用考慮需冷量問題。
在溫濕度控制方面,溫度控制在設施栽培種更顯重要,過高過低將造成嚴重損失。濕度過大,易造成病害發生,并易造成澇害以及成熟期裂果等問題。濕度過低也會造成落果、抑制生長甚至死亡,所以應嚴格按照不同生長階段對溫濕度的要求進行管理,防止忽高忽低。
在采后處理方面,因為藍莓常溫下不耐貯存,莊河藍莓大都銷到各大中城市,所以采后處理非常重要。一般都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果園,在果園附近建造預冷設施和貯藏庫,采后就地預冷處理并貯存,提高了藍莓的貯運時間,增加經濟效益。
上述規范化栽培方式,在莊河所有藍莓種植區已經得到全面推廣,使莊河藍莓的品質整體得到了保障。
大合作推動產業騰飛
科技是產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莊河藍莓產業的科技支撐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市政府有關部門積極與吉林農業大學、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大連理工大學、沈陽農業大學、大連大學、遼東學院、中國果樹所等科研院所進行技術合作交流,實現信息共享,并積極促成其把莊河作為他們的成果轉化基地。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趕科普大集、基地現場教學等方式,擴大藍莓標準化生產技術普及面,基本形成了新品種和新技術推廣、收購、加工、銷售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使莊河藍莓真正成為無公害綠色食品。
與此同時,莊河市還積極發展大型藍莓產業種植基地,并通過科技攻關延伸產業鏈,加速推進藍莓產業化發展。大連來寶、森迪、宏嘉、藍健、綠都、御果、開來等藍莓企業相繼與有關科研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產學研合作服務,進一步提升了莊河巿藍莓產業的科技含量及整體規模。
“大合作”,使莊河人得以站在藍莓產業科技發展的前沿,標準規范的栽培、嚴格科學的生產加工,不斷提高的產品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了莊河藍莓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加速了莊河藍莓產業的發展。
(作者系莊河市農村經濟發展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