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龍飛
2014年6月15日,位于天津市武清區的“善慶緣”老年公寓正式開業。“善慶緣”老年公寓有兩處,這天開業的公寓地處武清區大良鎮,另一座公寓位于武清區政府所在地——楊村鎮北徐官屯街道辦事處。兩座公寓東西相距15公里,交通方便,距京津兩大國際機場各約50公里,各距京津塘、京滬等高速公路口以及京津城際高鐵楊村站各10分鐘左右的路程。
兩座公寓分別為公寓樓四層(位于大良鎮)和六層(位于徐官屯),占地7800平方米,擁有床位500余張。其中,位于大良鎮的公寓占地4500平方米(包括根據個人意愿所設單間、二人間等)。各房間均設獨立衛生間,安裝高性能呼叫器,電視、電話、空調、飲水機等設施齊全。公寓內專設無障礙通道,特設老年人電腦房、禪房和寫字間等。整個公寓環境良好,設想周到,餐廳、健身房、圖書室、理發間等布局合理。
談起養老院,就不得不提它的創建人、我們今天采訪的主人公——孫慶軍。見到記者,孫慶軍打開了他的話匣子,“當前,我國的養老行業存在一些問題,還有待于完善。我只是盡我所能,為養老事業獻上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孫慶軍說得很直白,也很謙虛。
他的養老院到底怎么樣呢?孫慶軍是從哪兒入手經營他的養老院的?
請專家來把關
帶著心中的疑惑,在孫慶軍帶領下記者參觀了新開業的養老院。寬敞明亮的房間,配備齊全的設施,豐富多彩的公寓文化……然而,僅僅這些,似乎還不能滿足記者的好奇心。這時,一位中年女士笑容可掬地向我們走來。經介紹,她就是“中國食療網”的創始人、曾任解放軍總醫院主管營養師的顧奎琴。顧奎琴現在是中國健康財富論壇專家、中國營養學會會員。孫慶軍說,“她可是當年國家領導人的膳食顧問,有她在,我相信咱們公寓的膳食結構會得到保障。”記者了解到,顧奎琴女士一直從事食療、健康等方面的專業研究,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她在2000-2003年曾擔任中國食療網的CEO,對于老年人的事業,她也備加關注。收到孫慶軍的邀請后,她義不容辭地負責起公寓的膳食結構調整。她說,“關愛老年人,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當竭盡所能,為養老事業獻上我們的一份力。”
原來,孫慶軍在養老院開業之前曾作過調研。當前國內的養老院硬件還可以,主要的問題集中在“軟件”上。什么是“軟件”呢?
孫慶軍告訴記者,“軟件”涵蓋的內容廣泛,包括除硬件設施以外的內容,比如膳食的合理搭配,服務人員的質量,豐富的文化氛圍等等,而這一切,又以膳食最為重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什么都干不成。俗話說得好,‘病從口入。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我們做子女的往往把父母送到養老院一走了之。他們在挑選養老院的時候,多注重于外部設施,即硬件,很少對養老院的膳食有所關注。”孫慶軍一語道破當前養老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為了給老年人一個健康、安全的晚年,孫慶軍從“嘴”做起,下大力氣,采取多方面措施,來保證老人“舌尖上的安全”。
“老年人和年輕人相比,身體脆弱,免疫力下降,他們不僅要吃得安全,更要吃得合理。有了專門的營養師,相信老年人會在我們這得到很好的照料。”
談到這里,孫慶軍又向記者提起一位服務過國家領導的膳食專家——吳連登。“請吳老來,是為了讓他給把關,能從多方面給膳食結構提出合理的意見。”
下大力氣,保證老人“舌尖上的安全”
有了膳食專家,剩下的就是食材。
孫慶軍帶我們來到了公寓的廚房。映入記者眼簾的盡是米、面、糧、油、蔬菜、肉類、雞蛋等食材。記者仔細察看了這些東西,但是僅憑肉眼,很難看出它們有什么特別之處。
“善慶緣老年公寓膳食所供給食材,全部來自經國家認證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并由專車調運。我們的食材全部是經過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評價進入家鄉食物網的目錄產品,安全度比市場上的要可靠。”據了解,這些食材全部是由家鄉食物網生產基地提供,豬肉是由位于北京小湯山的北京五谷豐源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米面糧油由北大荒集團提供,蔬菜由通州的中農優蔬菜基地提供。顯而易見,這些食材的價格都要比市場上同類食材要貴出很多。為了老年人的健康,孫慶軍寧愿花高價買這些高品質的蔬菜和肉類。公寓的膳食包括甜、辣、酸、咸、淡等口味,在保證健康安全的基礎上,根據老人的喜好和生活習慣,合理調整口味。
記者不由得重新觀察起身旁的這位中年人。
“您為什么不從市場上買這些食材呢?那樣不是更劃算嗎?”
“當前我國的食品市場秩序還不完善,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我們不惜花高價采購這些產品質量有保障的食材。”據悉,這兒的食材比市場上一般的食物要高出兩三倍。比如,市場上的黃瓜2元/斤,而孫慶軍采購的黃瓜達到10元/斤,相差懸殊。這兒的豬肉,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和脂肪含量低。這兒的雞蛋膽固醇含量低,比正常的雞蛋低三分之二,這些都是普通的養老院達不到的。
“咱們的養老院收費怎么樣?是不是比別的養老院費用要高呢?”
“收費一樣,你可以去打聽。”
“這怎么可能?一般人都能想到,這么貴的食材,收費又和其他養老院持平,那養老院怎么經營?它的利潤從何而來?”記者心里閃過一絲懷疑。然而,孫慶軍的話令記者耳目一新,“我做這個養老院不是為了盈利,只是想真正做好養老院,提升服務,讓這兒的老年人能夠得到最合理的照料,給其他養老院帶來壓力,進而改善整個養老院行業的狀況。”孫慶軍說這些話時顯得很平靜,可是記者心里卻不能平靜: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拋開個人得失,真正地去把一件事做大、做完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說到這兒,旁邊的工作人員給我們談起了孫慶軍背后的故事。孫慶軍現為天津市武清區一名普通民營企業家。30歲那年,得知朋友向災區募捐,而立之年的他對人生仿佛有了新的認識。他第一次捐出了2000元。自此,這個不善言談的中年人開始了他的慈善事業。從2000年到現在,他捐助過的失學兒童、孤兒和貧困家庭達250余戶,總金額達到3000萬元,其中包括向各地災區的捐款。通過他的幫助,百余個孩子已走進了校園,有的已經大學畢業,而養老院也是他的慈善事業之一。一旁的工作人員悄悄告訴記者,孫慶軍開辦養老院,很多人都不支持,因為他們都不看好養老院這個行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孫慶軍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的養老院之所以在當地影響力十足,源于他切實提高公寓食品質量,為老人的安全保駕護航;源于他采取多方面措施,全方位關注老年人的晚年;源于他長期回報社會,在奉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記者認為,社會上應多一些對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關注。政府、企業等各類主體應該給食品安全以最密切的關注。與其等到食品問題發生后,再采取措施、追究責任,不如提前做好預防,防患于未然,將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一個善慶緣不能改變整個行業,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孫慶軍的善慶緣公寓能夠得到社會的關注,也希望我們國家的養老事業和食品安全能夠得到早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