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亮+++楊玉可+++姜良花
為加快轉型升級,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a山東省沂南縣抓好五個突破,力求在延伸產業鏈上求突破,在培育市場上求突破,在打造品牌上求突破,在工廠化生產上求突破,破解食用菌產業發展“瓶頸”,食用菌產業即將成為農業增效、農民致富的又一主導產業。據初步統計,沂南縣上半年新增食用菌養殖面積200畝,實現產值787萬元,從事食用菌的種植專業合作社 10家,從業養殖戶達到 300多戶,戶均收入達到5萬多元。
一是在延伸產業鏈上力求突破。根據全縣黑木耳、銀耳生產情況,以合作社為龍頭,引導養殖戶實施秋季木耳栽培,以實現一年兩次生產,進一步擴張生產總量。同時,加快推廣袋栽木耳原料的二次利用技術,研究開發利用廢料生產生物菌肥或生產固化成型燃料,實現資源后續利用,增加產后效益。目前,全縣從事木耳養殖戶達到130多戶,從事研究開發利用合作社2家,其中春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回收廢菌棒10萬多個,養殖山羊200多只,實現了良好的生態循環。
二是在培育市場上力求突破。依托蘇村、辛集、依汶等蔬菜生產大鎮蔬菜批發市場和縣城城東批發市場及雙堠等果品批發市場,配套建設生態食用菌批發市場,并設倉儲、銷售、加工、質檢4個功能區,推進現代營銷方式,力爭進入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加速牽動木耳產業發展,將產品打入大型超市和省市外市場。目前,全縣計劃新建食用菌大小型冷庫6處,批發市場 10座,計劃新建一處容積150噸的菌速凍庫,已建立批發市場1處,最高日交易量達到1萬余公斤。
三是在打造品牌上力求突破。實施標準化無公害生產,組織合作社、養殖戶申報綠色、有機等“三品一標”認證,打造食用菌知名品牌,以放大品牌效應,產生良好的市場效益。目前,全縣注冊“金泉菇”、“中峪”、“萌生”、“林下菇田”等商標9個,“三品一標”產品12個,其中“金泉菇”、“榆黃菇”每公斤賣到20元,成為農民致富路上的一張“名片”。
四是在工廠化生產上力求突破。組織青駝、磚埠等食用菌種植面積較大的種植專業合作社,借助全縣養鴨戶轉型升級的有利契機,積極利用縣政府出臺的優惠扶持政策,建立或聯合建立工廠化菌種廠,專門從事菌種生產,供農戶栽培。三河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計劃投資160萬,新上占地60畝的現代化工廠1處。
五是在技術培訓上力求突破。針對多數養鴨戶缺乏技術的問題,依托金泉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的華豐食用菌研究所,培育引進新品種,借助縣農廣校培訓主渠道作用,以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傳授新技術,推廣新成果,千方百計地把食用菌科技送到養殖戶手中,解決了全縣發展食用菌產業技術難的問題。目前,引進木耳、平菇、金針菇等食用菌品種10個,推廣立體養殖等新技術6項,舉辦培訓班12期,培訓養殖戶3000多人,現場指導農民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