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退伍軍人到四川省內江市太平寺村村支書,因為帶領村民種西瓜致富,他有個親切的別稱“西瓜書記”。
他很忙,但要找他也很容易,在田間地頭,在培訓班的課堂上,在種植戶、養殖戶的家中,隨處可見他的身影??捎袝r找他又很難,家人說他早出晚歸看不到人,協會的同事說他剛來就下田間去了,村民說他剛解決了難題就又去處理急事了,筆者打他的手機他在開接待會、研討會或在舉辦培訓,他又在抱歉聲中匆匆掛機了……
要致富 找對路
怎么讓村民富起來?潘俊良沒少動腦子。他認為要“招商引資”,2003年剛上任,他與村兩委班子自掏腰包到山東等地考察后引來了四川檸都檸檬公司,建起了檸檬生產示范基地,讓村民看到了希望。
有了個好的開頭,接著第二個項目——“大禹蔬菜基地”項目。不料“夭折”了,村民的怨言讓他欲哭無淚。這讓他意識到,沒有消化吸收的招商引資只是“水中月”,沒有技術支撐的結構調整只是“鏡中花”,便尋求新路子,讓大戶帶動產業發展。
2004年,浙江麒麟瓜種植大戶來到太平寺村,潘俊良不要酬謝費只要技術,天天蹲在高溫的大棚里學習西瓜種植技術。第一年8畝地,凈掙3.6萬元;第二年,他在全村推廣種植西瓜。隨著規模的擴大,潘俊良組織種植戶成立永安鎮西瓜種植專業技術協會。引進技術、種苗、申請“辛式麒麟”的注冊商標,幫助會員落實耕地、選育種苗、購置材料,對會員進行瓜苗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目前,協會會員發展到103名,種植面積達600多畝,每畝西瓜純利潤達4000元以上。
繼西瓜種植的成功案例后,潘俊良又先后引進了以經營花卉苗木和葡萄種植為主的含春園藝場項目和以養殖白烏魚為主的江龍水產養殖基地項目。如今,這兩個項目正在成為村里的龍頭帶動項目。
潘俊良思考著今后的發展路徑:江龍水產發展成熟后,將魚苗分給村民養殖;在內威路沿線,村民賣西瓜、葡萄、檸檬形成一條街;賣魚可以搞成飲食一條街,臨近魚塘的村民家可以搞農家樂;今后還要引進業主,搞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項目。
不讓一戶受窮
太平寺發展得越來越好,潘俊良說,“都是我們的兄長親朋,絕不能讓一戶村民受窮。”村民劉水溝是太平寺有名的貧困戶,潘俊良手把手教他種瓜,為他爭取扶貧貸款。村民潘俊文日子艱難,“西瓜書記”給他找看守西瓜的“輕巧活”,為其辦殘疾證、辦低保。村民徐某某長期游手好閑,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潘俊良就和他結對子,與他談心交流,為他聯系固定的活干,讓他走上正道。徐某某感激地說:“要不是潘書記這樣幫我,我遲早要走上不歸路?!?/p>
近年來,潘俊良通過資金援助、技術傳授、項目分擔、信息共享等措施,幫助30余戶貧困村民脫貧致富,受到村民好評。
潘俊良的付出也為他贏來榮譽,2009年他被聘為內江市科技特派員;被四川省委表彰為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去年4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