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勇
“2014年種棉花和玉米,效益肯定趕不上去年,不種棉花玉米種啥呢?”“北園春到村子里來推廣蔬菜種植啦!”“聽說要成立果蔬專業合作社啦,我們也去看看吧?”“聽說哪個鄉鎮的農戶要去參觀北園春市場,我們也去湊湊熱鬧!”“我們2014年要種菜,種菜肯定掙錢!”與春天萬物復蘇的熱鬧不同,新疆烏蘇市部分鄉鎮農村的熱鬧里帶著一些困惑和一絲焦慮——種菜,還是種棉花,還是種別的?于是,烏蘇發展蔬菜產業,就從這些困惑和焦慮中顯得勢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烏蘇發展蔬菜產業的機遇從哪里來?
熱鬧的2014年新春佳節后剛剛一個半月,人們渴望已久的春天,用融化積雪的方式悄然來臨。烏蘇大地上的人們,面對這個春天,表現出了很多年來少有的焦慮,哪怕是曾經經歷過番茄滯銷這樣慘痛損失的年份,也都會在新一年確定種植結構、面積。
2013年年底公布國儲棉調整政策,農民往年對種植棉花的積極性和熱情,在這個春天演變成了壓力?——不種棉花,種什么?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當地政府、棉農面前——產業結構調整的窘迫性,并隨著天氣變暖而加劇。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產業結構調整的窘迫性在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烏蘇坐擁北疆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管理一流的果蔬一級批發市場和農產品物流集散中心: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該市場對烏蘇蔬菜產業的影響和發展,因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窘迫性而找到了有力的切入點。
“我們對進一步疏通和擴大烏蘇市乃至‘金三角及周邊區域農副產品的流通渠道,減少流通環節,解決農民單家獨戶小規模多品種生產、市場需求信息不靈、農產品生產流通成本高等問題,對進一步加快烏蘇市場結構調整,推動農業產業化升級,促進農產品流通,保障農副產品供應都將發揮積極推動作用。”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總經理李沐曉說,作為烏蘇周邊乃至北疆最大的農產品專業市場,有信心將烏蘇本地的蔬菜產業帶動并發展起來。
據了解,烏蘇北園春批發市場總投資4億元,占地323畝。2013年12月8日正式運營,是2013年烏蘇市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入運營的重大項目之一。目前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每天果蔬菜交易量可達幾百噸,為北疆五地州日常農副產品的充足供應提供了保障。
烏蘇發展蔬菜產業以什么模式起步?
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這艘蔬菜產業里的“巨輪”在烏蘇市,對整個烏蘇的發展來說是個巨大機遇,對烏蘇市八十四戶鄉來說更是如此。該市夾河子鄉、甘河子鎮、哈圖布呼鎮(場)……一些具備發展蔬菜產業條件和基礎的鄉鎮場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農民自發組織或者鄉鎮政府組織,一批一批地前往烏蘇市八十四戶鄉蔬菜種植基地、烏蘇北園春市場參觀、咨詢。
“我們在聽說烏蘇北園春市場落戶烏蘇市了,距離我們不過三五公里,高興得睡不著覺了!”烏蘇市八十四戶鄉巴海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長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與市場接觸得最近、貼得更緊密的巴海蔬菜合作社,最先嗅到了巨大商機。市場項目落地的消息讓八十四戶鄉農民興奮不已,市場的運營更是讓八十四戶鄉農戶農民如魚得水。
批發市場建在了家門口,巴海蔬菜合作社菜農魏傳江2014年接到的育苗訂單就是去年的3倍,育苗收入預計可以超過10萬元。
“現在有這個市場可以批發,我們就可以批量種植。應該說北園春市場建到我們烏蘇特別好,距離近了,辦事方便。”魏傳江說,作為八十四戶鄉的菜農,見證了這里的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他說,種植先前只是各家種各家的,從種植品種到種植技術,要么相互模仿,要么自己摸索,一方面無處了解蔬菜市場信息,另一方面無法成熟掌握蔬菜種植技術,產與銷嚴重脫節。
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已經開張三個多月了,八十四鄉巴海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入駐北園春,理事長王長柱組織、協調八十四戶鄉蔬菜統一在北園春進行銷售,使蔬菜銷售更加方便、快捷。截至目前,八十四鄉巴海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北園春蔬菜銷售量達到3500噸,帶動蔬菜種植戶410戶,效益增加近60萬元,為該鄉蔬菜品牌的建設、擴大面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了蔬菜產業的發展。同時解決了八十四戶鄉無蔬菜批發市場、所產蔬菜在田間地頭銷售的困難,也避免了蔬菜交易時易發生的交通事故隱患。
如此一來,烏蘇發展蔬菜產業,就要以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和合作社進行產銷對接的模式起步。
烏蘇發展蔬菜產業的基礎有沒有?
“只要有市場,只要有銷路,我們就會放心大膽的種。”烏蘇市西大溝鎮(場)二臺子村村民高萬兵,最近在參觀了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以后,顯得格外興奮,在了解到胡蘿卜種子緊俏這一消息以后,仍然決定2014年春天要擴大胡蘿卜種植面積。
“胡蘿卜種子緊俏,就說明2014年胡蘿卜種植面積一定會很大,市場很可能會飽和。”高萬兵說,雖然判斷市場飽和會帶來風險,但他依然還是將去年種植的50畝胡蘿卜,擴大到2014年的100畝。
高萬兵說,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落戶烏蘇并帶動烏蘇蔬菜產業發展的前景,是一顆讓他大膽擴種胡蘿卜最大的“定心丸”。還有就是,2013年烏蘇市西大溝鎮(場)對紅山片區的黃蘿卜進行了有機認證,其取材全部是他家地里的胡蘿卜,這也是一顆“定心丸”。
據了解,烏蘇市西大溝鎮(場)二臺子村、烏蘭祖呼村等村被統稱為紅山片區,該片區種植胡蘿卜、土豆的歷史已經有二三十年。
烏蘇市西大溝鎮(場)從2010年就開始進行有機農產品生產。在三年的時間里,該鎮克服各種困難,加大宣傳、資金投入、生產管理等方面力度,嚴格按照GB/T 19630有機生產標準體系相關文件和《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選擇土壤、水質、空氣均無污染的紅山片區二臺子、烏蘭祖湖等基地進行有機農產品生產,實行生態種植養殖。在2013年6月份再次順利通過北京有機認證中心實地咨詢檢查。
如果說西大溝鎮(場)二臺子村是烏蘇市胡蘿卜、土豆等根莖類蔬菜種植的代表性區域,那么烏蘇市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鄉扎根塔拉村村民李世光就是烏蘇市棉農轉型菜農的典型代表。
“我連著種了好多年辣椒了,2014年我要種100畝辣椒,到塔城去尋找出口銷路。”烏蘇市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鄉扎根塔拉村村民李世光說,由于棉花成本的增大,效益的降低,有種辣椒經驗的他,2014年2月底在沒有對市場有任何考察的情況下,就育了100畝辣椒苗。
為了給這100畝辣椒找銷路,他忽略了家門口的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奔波千里之外的塔城,找出口這一銷路。憑單個農戶的力量和資源去做蔬菜出口貿易,李世光的勇氣和膽識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偶然的機會,李世光接觸到了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這一接觸,李世光把銷售辣椒的目光全部轉向了這個市場,并且在他的帶動下,又有幾戶農戶放棄種棉花,改種蔬菜,幾個人各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370畝。
“八十四戶鄉農民種了二三十年的菜,還沒有聽說,誰家敢一次種100畝地辣椒!”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總經理助理、烏蘇市八十四鄉巴海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長柱,聽了李世光種辣椒的事情以后,很是驚訝,對李世光敢種菜的精神和勇氣很是佩服。
和李世光一樣,烏蘇市四棵樹鎮、哈圖布呼鎮(場)、百泉鎮、甘河子鎮、夾河子鄉、皇宮鎮、九間樓鄉等一些烏蘇種棉大鄉的農戶也都渴望轉型、轉變,而這些地方都有種植復播大白菜、蓮花白等蔬菜的經驗和基礎,只是由于銷路問題,這些蔬菜種植產業并沒有做大做強。
天時,2014年烏蘇市和新疆其他縣市一樣遇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地利,烏蘇市具備蔬菜種植基礎和條件的鄉鎮有很多;人和,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全心全意服務三農,助推當地蔬菜產業發展,而當地農民借助烏蘇北園春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這一平臺,從棉農轉型為菜農,為2014年年底增收奠定強有力基礎。這些天時、地利、人和,便是烏蘇市發展蔬菜產業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