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廣東粵電云河發電有限公司,廣東 云浮 527300;
2. 北京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
廣東粵電云河發電有限公司配套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開發的國產300 MW等級SG-1036/17.5-M4506型循環流化床(CFB)鍋爐。該型鍋爐整體采用M型布置,3臺汽冷式旋風分離器布置在鍋爐爐膛與尾部豎井之間。
鍋爐主要設計參數見表1。

表1 鍋爐主要設計參數

表2 鍋爐燃料特性數據

續表2
由于褐煤具有水分高、灰分低等特點,所以當運行參數不合理時,鍋爐難以建立起必要的灰循環,從而導致鍋爐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1)床溫偏高且爐內溫度偏差大
鍋爐平均床溫為930~970 ℃,最高床溫長期保持在960 ℃左右,且床溫偏差較大。鍋爐存在結焦的危險,尤其是印尼褐煤的灰熔點ST僅為1 080 ~1 100 ℃,結焦的危險很大。同時,爐膛中部溫度約為930 ℃,而爐頂溫度僅為800/737 ℃,爐內溫度偏差大。
(2)一次風量大,風室漏渣
鍋爐設計一次風量為38萬Nm3/h,一、二次風比為6∶4,而實際運行時,滿負荷一次風量達到46萬Nm3/h,風帽及密相區磨損嚴重。風室漏渣,致使床壓與一次風量降不下來,風機電耗大。
(3)燃褐煤成循環灰特性差
燃褐煤滿負荷時爐膛中部壓差約為1.8~2.0 kPa。替換煤種后燃煤成循環灰特性明顯增強,均化爐膛上下床溫的能力提高。
根據鍋爐存在的問題,對鍋爐相關參數進行了優化調整。

可見,褐煤1的反應開始溫度為186 ℃,褐煤2反應開始溫度為205 ℃,反應指數RI褐煤1為184,反應指數RI褐煤2為182,屬于極易著火和燃盡特性煤種。
燃燒調整試驗在250 MW工況下進行,共進行了5項單項調整,包括:一二次風比例調整、上下二次風比例調整、回料器運行方式調整、床壓調整、給煤方式調整。
3.2.1 試驗工況
一二次風比例調整工況:6∶4、5∶5、4∶6。上下二次風比例調整工況:7∶3、5∶5、3∶7。回料器運行方式調整工況:增加返料風、降低松動風。床壓調整工況:11 kPa、10 kPa、9 kPa。給煤方式調整工況:根據爐內氧量場情況,均化各給煤點的給煤量。
3.2.2 試驗結果
綜合上述單項調整試驗,試驗結果及分析如下:

圖1 床溫變化
試驗過程中,對11個床溫高測點進行了記錄,由圖1可見,調整后11個床溫測點值均較調整前有所降低,降低幅度約為10~15 ℃。且無超過970 ℃的床溫測點。燃燒調整對于降低床溫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圖2 風機總電流變化
如圖2所示,以其中一點為例,8月21日300 MW工況較調整前風機總電流分別降低了62.9 A和88.9 A,平均比較降低了75.9 A。
其他時間工況與考核工況負荷相同、煤種相同。
調整試驗后,對鍋爐效率進行了計算,表3表明:在鍋爐的各項熱損失中,排煙熱損失是最主要的因素,排煙熱損失約占全部熱損失的90%。
通過燃燒調整,雖然灰渣可燃物含量下降,但由于入爐煤的灰分不高,使得固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雖有所下降,但并不顯著。
通過燃燒調整,實現了降低鍋爐床溫,降低風機總電耗的主要目的,但進一步提高鍋爐效率的主要方法應是降低排煙熱損失,回收排煙余熱。

表3 鍋爐效率計算匯總表
(1)床壓降低,一、二次風機電流降低,因此廠用電率下降; 250 MW負荷電耗降低505 kW。
(2)250 MW負荷,在不影響飛灰、底渣燃盡時,氧量調低至2.0%左右,鍋爐效率提高,250 MW時鍋爐效率達到了93.85%,達到同類機組領先水平。
(3)在保證帶負荷能力和床溫的基礎上,采取低床壓運行,節約了電耗,250 MW以上工況床壓不高于9 kPa。
(4)由于床溫降低,NOX排放值較調整前降低。
[1] 錢 進,王 冠.路面基層中粉煤灰SO3含量超標的危害及防治對策[J].森林工程,2012,28(3):51-53.
[2] 岳光溪,等.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內傳熱的影響因素[J].北京: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
[2] 張壽巖,等.大型CFB鍋爐的技術改進與參數優化[J].哈爾濱:電站系統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