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燦



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在飛經烏克蘭上空時疑似被導彈擊落墜毀,機上298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這一空難瞬間引發全球討論。馬航失聯客機MH370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不到半年時間又一架馬航客機罹難,而在MH17航班遇難背后還摻雜著波詭云譎的國際政治斗爭。
烏克蘭政府、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民間武裝指責對方發射導彈擊落了客機,美國則聯合西方各國對俄羅斯施壓,并推出更嚴厲的制裁,一樁空難成為各大國在烏克蘭博弈的籌碼和契機。
MH370航班的搜尋工作還未結束,MH17的事故調查預計也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國際社會都在等待最后的調查結果出來,都想知道誰應該對這起悲劇負責。盡管國際法規定禁止對民用飛機使用武力,但是戰后70年來已有數起民航客機被擊落的事件發生,有的空難肇事方在各方壓力下進行了賠償,但更多的調查最后是不了了之,留下諸多謎團以及無盡的遺憾。
大韓航空007:擊落客機者堅信自己沒錯
1983年8月31日,大韓航空007航班(簡稱KAL007,機型為波音747客機)從美國紐約肯尼迪機場起飛,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經停加油后飛往目的地韓國漢城(首爾)。但是駕駛員再度起航時對自動駕駛儀設定錯誤,航班偏離原來預定航道,誤入蘇聯在勘察加半島的敏感軍事地帶,9月1日凌晨在庫頁島(俄方稱薩哈林島)上方遭蘇聯國土防空軍SU-15截擊機擊落,機上240名乘客和29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這不是韓國客機第一次遭遇此類事故。1978年,大韓航空902航班在從巴黎飛往首爾的途中,在蘇聯摩爾曼斯克附近被擊中,飛機最后在湖面迫降,造成2人死亡。KAL007航班失事后,蘇聯最初公開表示有一架身份不明的飛機在飛越蘇聯領空時被擊落。美國政府則指責蘇聯明明知道這是架平民客機仍發射彈導將其擊落,里根總統甚至稱這次事件是“屠殺”。事發5天后,蘇聯承認被擊落的飛機是一架噴氣式客機,但堅持稱KAL007參與間諜活動,而且指責美國間諜飛機長期在蘇聯邊境逡巡,造成了緊張態勢。
由于美國是該航班的始發國,機上有61名美國人,包括國會議員勞倫斯·麥克唐納。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迅速行動,開始對事故展開調查。按照美國的法律,除政府和軍方的意外事故,美國國內的航空事故一般是由NTSB來負責調查。里根政府并不認為這是一起普通的航空事故,而是一起民用飛機被蘇聯擊落的政治事件。起初,NTSB的調查遭到國務院的排擠,后者提出應邀請國際民航組織參與調查。但是國際民航組織并沒有任何權力,只是涉及兩個或多個國家的航空事故應遵循國際民航組織制定的標準和協議。作為航班客機的歸屬國,韓國政府在得知墜機事件發生后,請求美國和日本幫助進行搜救工作。
至于007航班具體墜落的地點,蘇聯沒有明確告知,因此美國指責蘇聯妨礙搜救工作。蘇聯總參謀部高官兼元帥奧加爾科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們也不清楚飛機墜落的確切位置,因此西方媒體認為蘇聯阻礙美國、日本或其他組織調查,并不符合事實。但1992年俄羅斯政府披露的備忘錄顯示,蘇聯當時明顯知道飛機的具體墜落位置。1991年蘇聯《消息報》刊文稱,蘇聯的平民潛水員在1983年9月10日首次下潛到007航班所在位置,擊落事件發生49天后蘇聯拿到了飛機黑匣子。
很顯然,美國海軍的搜救工作大多是徒勞的。當時美國方面負責搜救的是第七艦隊第71特遣部隊,由海軍少將沃爾特·皮奧蒂指揮。美國海軍的搜救區域是在莫涅龍島以北和西北地區225平方英里的水域,而蘇聯是在庫頁島和莫涅龍島周圍小范圍的水域進行搜救,且平均每天出動19艘海軍艦艇和商業船只參與搜救,皮奧蒂對蘇聯如此密集的搜救曾感到很不解。美國、日本和韓國的聯合搜救工作從9月一直持續到11月。在搜救過程中,美國海軍與蘇聯軍隊屢次發生摩擦和對峙。
圍繞KAL007航班墜毀的討論和爭議不絕于耳,西方輿論一邊倒地批判和指責蘇聯,美蘇關系繼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后再度惡化至頂峰。而陰謀論者則更傾向于渲染里根政府借機打壓蘇聯的“險惡用心”。關于KAL007航班失事的調查過程猶如被濃霧籠罩,直到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真相大門才緩緩開啟,不過依舊是霧里開花。1992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為擺脫蘇聯的陰影,首次披露了KAL007航班的語音記錄,同年11月將黑匣子交還給韓國時任總統盧泰愚。1993年韓國政府通過俄駐韓使館向俄羅斯政府轉交了一封索賠信,要求俄羅斯為KAL007客機被蘇聯擊落進行賠償,但該信件沒有提出具體的賠償金額。1993年6月,國際民航組織公布了KAL007客機脫離航線原因的最后調查報告,認定KAL007沒有利用慣性導航系統飛行,而是利用羅盤方位固定在245度飛行,導致航班偏離原來航道200英里。
直到蘇聯解體前,蘇聯方面仍堅稱他們擊落的KAL007是架間諜飛機,當時駕駛SU-15截擊機擊落KAL007的38歲飛行員奧西波維奇,30年來一直堅信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1996年,奧西波維奇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我看到了兩排窗戶,我知道那是架波音飛機,但對我來說這意味著什么,很容易把一架民用飛機用于軍事用途。”“目標已經侵犯了我們國家的邊境,摧毀目標。”這是奧西波維奇在發射導彈之前收到的指令。
KAL700飛機失事后不久,奧西波維奇在一次駕駛任務中,由于發動機突然停止運作,而下面又是彈藥倉庫,他在低空跳傘逃生過程中脊椎受傷,無法繼續飛行,只有提前退休。后來他住在俄羅斯南部一個小鎮,擁有一小塊土地,種植草莓。2013年,奧西波維奇夫婦接受了共同社的采訪,他的妻子也認為丈夫沒有做錯任何事,并稱美國捏造了一個故事,那架飛機上根本就沒有乘客。奧西波維奇表示他拒絕了俄羅斯政府要他和總統葉利欽一起訪問韓國向遇難者親屬道歉的請求,因為他始終認定這架飛機侵犯了蘇聯的領空。
2013年10月,KAL007航班遇難者愛麗絲的父親漢斯·阿布特去世,享年91歲。這位父親在女兒遇難后,30年來一直致力于幫助空難遇難者家屬。在墜機事件發生幾個月后,蘇聯既沒有透露是否尋到了飛機殘骸、飛行數據記錄器,也沒有透露飛機乘客是幸存還是遇難,也不見任何遺體,一部分遇難者家屬難以接受這種沒有結果的調查,因此在新澤西州商人漢斯·阿布特的倡導下,自發組建了一個美國KAL007遇難者家屬協會。1992年,阿布特帶領遇難者家屬代表團到達莫斯科,從葉利欽那里聽到了飛機談話記錄,這也是阿布特等人第一次確認自己的親人已經喪生。過去,他們還幻想過機上人員都被蘇聯囚禁。后來,他們又得知飛機沒有在空中被摧毀過,在被導彈擊中發動機和機翼后,飛機還持續滑行了12分鐘后直插入海,大多數乘客被砸成碎片或溺水身亡。endprint
30年來,阿布特周游世界提供佐證,進行演講,并與政府官員、航空公司管理人員以及遇難者家屬會面,倡導發起相關組織。199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空難家庭援助法案,授權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通知家屬及紅十字會。2000年,KAL007遇難者家屬協會發展成為空難遇難者家屬聯盟,并成為國際民航組織的“觀察員”,以及歐盟的利益相關方,阿布特是該聯盟的發言人。阿布特也因為為空難遇害者家屬所做貢獻,被德國授予勛章。
由于蘇聯方面堅決不肯承擔錯誤和責任,再加上蘇聯解體,KAL007客機遇難者家屬很難獲得具體賠償。1983年,韓國89名遇難者的家屬相繼從大韓航空公司領取了10萬美元的賠償金。1989年7月,美國一聯邦陪審團認定飛行員因執行錯誤導致偏離航道而遇險,因此判處大韓航空5000萬美元的罰款。1991年12月,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上述裁決,限定此類事件每人賠償限額為7.5萬美元。1997年,一個聯邦陪審團裁決大韓航空賠付給阿布特210萬美元,并與其他家庭庭外和解,這些遇難者家屬最終獲得7.5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不等的賠償。
伊朗航空655:美國絕不說道歉
在KAL007航班失事之后,再來看1988年發生的伊朗航空655航班被美軍擊落事件,兩相對比,不難發現美國政府面對類似的空難事故,采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1988年,兩伊戰爭打了8年仍未決出勝負,美國以保護輸油管道為名,派遣軍艦入駐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附近,幫助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對抗伊朗。7月3日,伊朗航空一架從阿巴斯港飛往阿聯酋迪拜的655號航班(型號是空客A300B2),在伊朗海域上空被美軍宙斯盾巡洋艦文森斯號發射的兩枚SM-2ER防空導彈擊落,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這起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強烈爭議。伊朗譴責美國海軍的行動是一種野蠻大屠殺,是故意為之。而美國政府辯稱文森斯號把伊朗客機誤認為要攻擊美軍的F-14雄貓式戰斗機,客機起飛的阿巴斯港同時也是伊朗F-14戰斗機的基地。
美國方面負責調查這起空難事故的是美軍中央司令部,由海軍陸戰隊總司令喬治·B·克里斯特負總責,具體執行是海軍上將威廉·福格蒂。調查報告由威廉·福格蒂最后定稿,五角大樓于1988年8月19日公布報告的第一部分,1993年公布了第二部分。威廉·福格蒂在報告中指出,由于伊朗655航班延遲了27分鐘起飛,美軍錯誤地得出結論,認為655航班不會出現在那個位置,并提及伊朗客機655飛得太低,過于靠近美國戰艦,以至于艦艇官兵不得不作出自衛行為。
2000年BBC拍攝的紀錄片中,美國政府在書面回應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相信事件可能因文森斯號18名艦橋船員同時有名為“情景實現”的心理狀態而造成,并稱當人受到壓力會產生這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執行訓練情景,并且相信情景真實發生,忽略與情景相違的感官資料。
但是直到現在美國都矢口否認自己應該對此次事件承擔責任,稱655航班被擊落只是意外事故,并指責伊朗的敵意行動造成這次事件。國際民航組織的調查指出美國是錯誤方,因為它制造了不穩定的環境,對民航交通毫不理會;國家戰略研究協會也認為宙斯盾巡洋艦進入該區域是不負責任的,國際法院裁定美國必須為擊落655航班作出賠償,但美國方面仍拒絕道歉和認錯,只是對遇難者深表遺憾。
當時里根政府的副總統喬治·布什,也就是后來的老布什總統,在1988年8月2日共和黨大會上發言時提到:“我永遠也不會為美國道歉,永遠都不!我不管美國干了什么,我不理會什么事件真相。”這也代表了當時美國政府的態度。
伊朗一直不能接受文森斯號擊落655航班的理由,即使錯誤地將其認為F-14戰斗機,它也是在伊朗領空飛行,美國無權將它擊落。而且在該地區的另外兩艘軍艦賽茨號和蒙哥馬利號都確認了那是架民用飛機,裝備有國際公認最先進的宙斯盾系統的文森斯號為何不能識別?伊朗方面認為更合理的解釋是,文森斯號“需要一個機會來展示它的威力”。
在2000年BBC的紀錄片中,1988年與文森斯號一起執行任務的賽茨號艦長大衛·卡爾森認為,文森斯號的指揮官威爾·羅杰斯有攻擊性傾向。卡爾森在意識到文森斯號將伊朗客機655航班當成雄貓式戰斗機后,用民用無線電頻道緊急警告655航班有危險,要求其即時轉向離開,655航班也隨即遵行,改變航道飛離文森斯號,但是文森斯號依舊下令發射導彈。
1992年7月,美國總統選舉如火如荼,《新聞周刊》發布了一則爆炸性的封面報道“謊言之海”,由獨立調查記者約翰·巴里和羅杰·查爾斯共同完成,報道講述了伊朗客機655航班被文森斯號擊落后共和黨政府如何采取“障眼法”的悲劇性錯誤。《新聞周刊》的調查指出,威爾·羅杰斯在1987年成為宙斯盾巡洋艦文森斯號的第二指揮官和實際掌權者,和許多平時從沒下過火線的海軍軍官一樣,他渴望看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宙斯盾系統有施展空間。但是羅杰斯的魯莽和不嚴謹,讓美國最先進最昂貴的宙斯盾巡洋艦的第一次戰斗就是將一架民用飛機炸得粉碎,這無疑是對美國海軍專業性的嘲諷。而在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還對文森斯號的錯誤行為予以粉飾。《新聞周刊》的報道加劇了共和黨在總統選舉中失利的節奏。
1988年10月25日,文森斯號在完成了原定部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任務后回到海軍基地圣迭戈。在返回途中,文森斯號還營救了26名漂泊在中國南海的越南船民。威爾·羅杰斯擔任文森斯號的指揮官直到1989年5月,1990年他因在文森斯號上的“杰出指揮表現”,被授予榮譽勛章。文森斯號的空中作戰協調員勒斯蒂格也得到海軍嘉獎獎章。
但是威爾·羅杰斯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1989年3月,羅杰斯的妻子莎朗駕駛的面包車被人藏匿炸彈并引爆,其妻子幸免于難。當時人們大多懷疑這是一起恐怖活動。5個月后,聯邦調查局將該案件的調查重心從恐怖襲擊轉向對羅杰斯的個人仇殺,但直到2003年,這起爆炸案仍是未解懸案。
離開文森斯號后,羅杰斯被任命為美國海軍戰術訓練組的主任官員,1991年8月退役。1992年,羅杰斯和妻子莎朗合作完成了著作《風暴中心:親身經歷的悲劇和恐怖主義》,講述了伊朗航空655航班被擊落,以及他們的面包車發生爆炸等故事。
盡管美國拒不道歉,但在處理事故賠償等事情上樂意配合,賠付速度也很快。1996年經國際法院審理,美國和伊朗達成協議,支付1.318億美元賠款給伊朗政府,其中6180萬美元賠償給248名伊朗遇害者(有工作的遇難者獲賠30萬美元,無工作者獲賠15萬美元),至于剩余的7000萬美元如何分配沒有透露。
伊朗客機655航班被擊落,對美伊關系造成了深刻影響。在伊拉克對伊朗增加使用化學武器兩個月后,伊朗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協議。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103號航班在飛經蘇格蘭洛克比小鎮時發生爆炸墜毀,最初被美國和英國認為這是一個由敘利亞支持的巴勒斯坦組織,報復美國擊落伊朗客機,后來美國才將調查對象轉向利比亞。
當馬航在MH370失聯后表示不再啟用該航班號后,伊朗航空并沒有棄用“IR655”號,現在該航班號被用于由德黑蘭經阿巴斯港往迪拜的路線。伊朗以此期望民眾銘記美國對伊朗人做了什么。
歷史不能遺忘,每一起災難都是血的代價和教訓。在馬航MH17被擊落后,《華盛頓郵報》曾發文稱,“導彈易得,沒有更多飛機被擊落簡直就是奇跡”,因為根據美國軍備控制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全世界目前有47個非國家組織擁有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這種導彈已經被用在50起針對民航飛機的襲擊中,共導致近1000名平民喪生。而今擊中馬航MH17航班的軍用級防空導彈更是對巡航高度的飛機構成威脅。雖然科技的飛速發展讓飛機性能愈趨穩定和發達,但武器擴散和好戰分子的狂熱野心卻也讓更多的民航飛機成為了襲擊目標。當國際社會正忙于追查擊落客機的肇事者時,如何讓其他民航飛機避免馬航MH17的悲劇重演,更是迫在眉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