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小四


微微閃光,入口純正,甜而不膩。
有段日子,愛上了櫻桃。但一次也吃不過10顆。
主要是給自己留有余地。少年時曾經愛吃開心果,結果一次發猛吃了10袋,傷了胃與味,至今不再碰它。從此也學會了節制,對于喜歡的事物,也保持一點點空間和距離。
正是為了珍惜。真正的珍惜,都是保有適宜的距離的。
一
基本沒上網的幾天假期,是在休養生息。也證明了,我還是“瓦爾登湖畔”的從前的自己。可以不要網絡,不要電話,不要現代的一切交通和通訊工具,就這樣簡單地生活著。
從工作已來,幾乎沒有任何一年休滿年假的我,這一次,是真的需要休養。身有不逮,微覺力不從心。于是遠離一切地靜觀日出日落,每天在江邊散一次步,去健身地緩緩運動半小時,不斷做深呼吸。
身體無大礙,只是需要這短期的休養生息,汲取自然的力量,心靈的力量,健康的力量。
一切都已好了,馬上又回到工作中。欣欣向榮,心懷憧憬。
二
并不孤單。恰如一串櫻桃,相互陪伴與映襯,閃閃發光。
生活中的愛與關懷,較之身邊的物質及現代文明,重要得太多。
認識不認識的人,身邊的親人們,你們細致的關愛和容讓,令我可以任性地做或不做一些事。那幾天,可以想睡就睡想起就起,想唱歌就唱歌想閑散就閑散,卻也彌足珍貴——原來,一個必須對生活負責的成年人,也能偶爾這樣活。
記得在數年前腳痛得舉步維艱的日子,因為種種原因,不肯休病假。內心一直是那個自己,不愿意輕易擾亂常規,不愿意給任何人帶來麻煩。依照內心的原則,管別人贊同還是嘲笑呢。
可這一回的健康警告,我不得不正視,有些時候,不逞強也是一種負責。對自己,對他人,對愛。
三
緩緩地翻閑書。早晨靠在床頭讀《孫子兵法》,第一次這樣耐心地反復地讀這本兩千年前的書,心悅誠服于孫武的智慧,以及書中邏輯與文字的美。杰出的中文的美,無與倫比。再過兩千年,相信這本書依然不朽。對這本書的喜愛,僅次于《道德經》。
晚上臨睡前翻李白的詩,可以放松。常聯想起一位勤奮的朋友所寫的關于唐詩的一些掌故,更增趣味。李白那樣恣睢縱橫的天才背后,原也有庸常的考量,想要將才華售與帝王家,不得后只能讓才氣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華,聊補心頭的缺憾。
這段時光的另一個收獲,是對胡適有了更多的了解。從前總還會覺得他運氣太好,以不怎么樣的學問與不怎么樣的思想體系,居然獲得了身前身后的大聲名。此次仔細讀了他的大量雜文——首先發現他的文筆真的不怎么樣啊,然后,則不得不誠服于他思想火花的多元、謙沖、中庸——不是那種抹稀泥式的中庸,而是真正的不偏激不過火,真心實意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沒有好的文筆,于他似成了助力,可以直截了當地說話。而他恰站在中西文化的中間,不算太勤奮也不算很深入,但他真誠坦率地從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處客觀言說,這便成就了他的優勢。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他批評陳獨秀的一段文字,聊聊數言卻相當到位,這就是胡適的另一面:他不是別人誤讀的老好人,他非常自信,卻從未見自負。
四
每天都會在江邊見到一對母女,她們疾步行走,來來回回走到兩端,從不偷工減料。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都在堅持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日復一日。
每天都會在鍛煉的地方見到婆婆們帶著剛剛學步的孩子們,可愛的小孩子往往東倒西歪地走著走著忽然就回頭沖你一笑,無遮無攔、全心托付地笑。我也回他一個發自內心的笑容,還揚揚手打招呼。他們閃閃的目光,便一直追隨過來。
每天會見到光陰的細致變遷,發現清晨與黃昏的樹和花,有著不一樣的神采。陽臺及落地窗外一排排的樹枝,常在迎風歌唱,從容而優雅。有時聽到雨落,便走到窗邊去看雨腳,那般急促地回到大地,與青草擁抱。
至于我,已完成了一次過渡,對人性有了更柔和細膩的發現。對一些人和事會覺心寒,但更多的是對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充滿感恩之心。想起很尊敬的一個人發過來的一句話:放開襟懷。嗯,會的。
一切不一定更好,但一定會更美。endprint